農村小學多樣化音樂教學方式

時間:2022-05-15 09:08:13

導語:農村小學多樣化音樂教學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多樣化音樂教學方式

摘要: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村,由于受到師資力量、經費支持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音樂教學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在很多學校甚至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這種就造成了學生素養的缺失。本文從三個方面,對農村小學多樣化教學進行論述,旨在推進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高效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多樣化;音樂教學

從學科分類來說,音樂屬于人文學科,但是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將音樂劃分至藝術教學的范疇,將音樂教學孤立化、邊緣化,忽視了人文學科應有的屬性。這樣的教學結果,造成了音樂知識點的缺乏、學科之間的關聯性不夠、遷移性軟化,進而讓忽略了學生心理需求與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削弱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培養。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一步步走進了惡性循環的教學之路,這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將造成不利影響,更讓音樂教學走進了尬尷的境地,這無論是藝術教育還是正常的學校教學都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損失。那么,如果讓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走上健康高效發展之路呢?筆者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采用了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上述情況的發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就要從源頭上知道其中的意義、基本思想,并且做深入的思考,只有這樣,多樣化的教學才會有它應有的價值。

一、多樣化音樂教學的意義

多樣化從教育教學過程來說,主要是指教學方式的多種選擇。特別是音樂課,由于與藝術教育的關系特別密切,所以更要注重多樣化的教學,通過不同的方式,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表現力和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身體律動讓學生感受音樂帶來了沖擊和體驗,并且通過這種教學可以煥發出學生應有的活力。“多樣化”的提起源于生物多樣性,也就是說,這一概念是從生物教學過程中牽引而來,后來被廣泛應該于各個行業。音樂教學的多樣化,主要是從教學方式來說,通過實物展示、游戲化驗、視頻欣賞、故事演講、舞蹈表演、樂器演奏等多種形式推進音樂教學從課內走向課外,多教室走進社區、從課本走進生活的多種教學形式的混合。這樣就摒棄了以往音樂教學的單純以歌唱為主的單一性和被動性,從實質上推進了音樂教學“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主”的理念的實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擴大學生對音樂認知的視野,讓學生的在身體感官、生活體驗、音樂聽賞等方方面面同步發展。在現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和教學需求下,這種教學方式也是實踐教學方式的必經之路,更是重視學生審美情趣及藝術創作的體現。另外,采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式,可以引導更多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更大范圍內豐富校園的文化生活,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進一步增強了同學之間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教學將會演化為一種特有的校園文化,促進了學校教學理念的深層次深

二、多樣化音樂教學的基本思路

音樂多樣化的教學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即興發揮,和其它學科一樣,它也是一門系統工程。無論是學校還教師,首先要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來進行思路設計,要將碎片化的知識梳理成系統性的整體,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關注學生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關注課程的單元設置,關注課堂的效益產出,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其次,在進行多樣化整合的過程中,在特別注意學生德育范行的培養。音樂既是一門人文學科,又是一門審美學科,推進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然選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要當地實際和教材體系安排,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適當發揮音樂作為聽覺藝術的特長,促進學生審美情趣、德育意識的提升;三是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教學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音樂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在音樂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現有的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優勢和平時的教學風格,創設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課堂情景,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寬松而又和諧的環境,這樣更有助于學生調整因其它課程而造成的神經緊張。當然,對于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思路,并不局限于這幾種,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地域條件和學校實際加以調整。

三、多樣化音樂教學的思考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形式可以多樣化,但結果絕對不能多能化,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課堂和課外教學,但多種教學取得的結果應該是共性的,不能一種一式一種結果,這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這種教學方法也就得不償失。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是首當其沖的,千萬不能因為方式而丟棄結果,同樣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提升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這也是必不可少的。盡管方式可以多樣,但只能圍繞一個目標或者一個主旨,那就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以視頻欣賞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了解少數民族的舞蹈藝術或者特有民歌,由于教材資源的限制,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其中,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搜集一定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或者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但是教師要牢牢把握采用這樣的方式最終目的是為了什么?由于小學生特別是農村小學對視頻比較陌生,這樣的課堂往往會變化成一堂放松課或者戲弄課,學生不會注意到細節,更不會關注到目標,他們只會看到絢麗的色彩,變幻的場景。所以教師為引導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隨時觀察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始終向主旨目標靠攏。多樣式的音樂教學在農村小學開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由于條件和經費的限制,缺少必要的教學用具,缺少師資力量,缺失領導關注,缺少家長支持等多種弊端,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在“惡劣”的環境下,克服時間、經費等多種不利因素,調動自己和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實現學生音樂知識的鞏固和音樂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童琳.從人本主義教育角度探析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措施[J].戲劇之家,2016,04.

[2]蘇麗.試論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4,07.

[3]陳萍萍.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小學音樂教學深入開展[J].赤子,2015,24.

作者:尹乾學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原安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