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思考
時間:2022-06-13 03:55:22
導語: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然后闡述了解決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的有效對策,包括加強家長和學校的聯系,明確家長職責;優化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因材施教,縮短學生差異。
關鍵詞:農村教學;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直以來,農村初中教師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仍然沿用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成效不佳。為了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深入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家庭因素對農村學生的影響。現在農村家庭中很大一部分父母都外出務工,學生缺乏有效的家庭監管、輔導及習慣養成教育,導致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農村中學的學生,所見所聞較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內容。另外,農村多數家長受教育較少,對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甚至還存在“讀書無用論”的思想,這些問題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二)教師因素對農村學生的影響。首先,農村中學數學教師普遍缺乏危機感和創新意識,部分教師不夠敬業。教師不能做到編制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課堂效率不高,課后也不能及時做好教學反饋工作。并且,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創新意識不夠,不能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及現代化教學設備。其次,數學課理論枯燥乏味,抽象難懂,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編寫也不可避免的相對滯后,無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照本宣科,導致課堂學習氣氛沉悶。最后,學生訓練量少,知識面窄。學生手中除了學校訂購的一本練習冊外根本沒有其他資料,從而導致教學成效差,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三)農村學生自身因素對數學學習的影響。農村中學普遍存在學生生源基礎差、學習目標不明確、主動性不夠、學習方法落后、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問題[1]。農村學生學習知識較死板,接觸社會實踐少,課前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預習新課內容,課后更不能及時復習與反思。目前的數學教材注重學生探索、歸納、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是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及學生思維培養方面的短板。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面對科目增多、課程緊張的初中學習,許多學生會有一些不適應,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二、解決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家長和學校的聯系,明確家長職責。家庭教育是第二教育課堂,教師應及時有效地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相互了解學生最近階段的數學學習情況。家長在家要起到監督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督促學生認真獨立地完成家庭作業。另外,教師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做好“雙差生”的轉化工作。(二)優化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作為數學教學的實施者,要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首先,教師要通過溝通多了解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數學這門課程。其次,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與學生多互動,課堂后與學生多交流,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系。最后,教師要信任學生,多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2]。只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寓教于樂,營造和諧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數學教學成果。(三)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應對新課改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創設“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二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符號、枯燥的數學定理、復雜的證明過程直觀地呈現出來,這樣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三是向學生適當講述關于數學的小知識或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四)注重因材施教,縮小學生差異。作為新教材的實踐者、引路人,只有具備與時代相適應的新觀念,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的智力、身心發展、個人的知識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無論是課堂上的提問,還是巡堂輔導,教師都要在培優補差上下功夫。同時,教師要轉變教學設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優等生和后進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力求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結語
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各位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同仁們,結合各自實際,循序漸進,努力探索,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從而為不斷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水平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龍婕.教育生態視角下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2]康廷芳.農村初中學生幾何學習障礙的消除策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作者:李愛科 單位:岷縣維新九年制學校
- 上一篇:低碳經濟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 下一篇: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機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