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10-31 11:29:19
導語: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承德地處河北省東部,緊鄰北京和天津,雖地理位置優越,但其農村地區小學音樂教育的水平比較落后,存在教學設備短缺、師資配備不足、課堂教學隨意性較大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人認為規范師資隊伍建設是改善承德農村音樂教育狀況的重中之重,其次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并且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加強創新。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音樂教育對于素質提升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得到越來越多學校和教育者的重視,音樂教學水平也逐步提高。而在人口最多的廣大農村地區,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以及客觀條件的限制,音樂教育的作用還未被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農村的音樂教育現狀不盡如人意。承德地區的農村音樂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雖然承德是河北省的省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緊臨北京和天津,但是承德多山的自然條件在客觀上造就了交通條件的不便,與同等級別的城市相比,承德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顯得比較滯后,在音樂教育水平上更是與其他較發達的地區有著顯而易見的差距,一些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在承德小學的音樂課堂中還并未曾試行過。而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水平更是不容樂觀。本人對承德地區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狀況進行了長期的走訪和調查,發現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以下將對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地分析,并且立足現有的條件,對如何改善和提高目前承德地區的音樂教學現狀,提出一己之見。
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備嚴重短缺。與城市音樂教育的硬件設施相比,地方政府對于農村音樂教育的投入卻是差強人意的。很多學校幾乎沒有任何輔助的音樂教學設備,音樂課等同于唱歌課,唯一的教學設備就是老師自身的嗓音。個別學校如位于承德市郊區的高廟小學,即便擁有一架電子琴,但是由于師資能力不夠,不會使用電子琴,大部分時間電子琴都成為一種擺設,只是在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去實習的時候才會用到。除此之外,目前在小學經常用到的、便于學生學習和攜帶的樂器如豎笛、口琴、葫蘆絲等等則是難覓蹤影。(二)師資配備不足。音樂教育在承德農村小學缺乏應有的重視,音樂教師存在很大的缺口,這一點在承德地區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配備上有著明顯的體現。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承德農村小學的教師大多是所謂的主科教師,而真正具有正規音樂教育背景的音樂教師則是屈指可數。音樂課的教學大多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任,而這些非專業的音樂教師由于對音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陌生,也大多是憑借自己對于音樂知識的一知半解去進行課堂教學的。他們平時的工作重心和精力也大多集中在語文、數學等學科方面,因此常常會忽略自身音樂教學能力的提高。(三)課堂教學隨意性較大。由于缺乏相應的師資,音樂課的教學變得十分的隨意。很多學校一周只安排一節音樂課,由于沒有引進專門的音樂教材,教師上課之前沒有前期的備課工作,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大多以教師的隨意選擇為主。承德農村小學音樂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唱歌,用自然聲音的歌唱,教學方式僅僅局限于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而且歌曲內容多以距今年代比較久遠的兒歌為主。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從音樂課獲取到的也只是學會唱一首新歌而已,對于五線譜、簡譜的學習和掌握則無從談起。久而久之,隨著學生的成長和認知的發展,這種教學方式會使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逐漸消失。此外,音樂課被占用的情況已經變得非常得常態化。在這個追求升學率的年代,為了配合完成其他學科的教學任務,音樂課常常被語文、數學等學科占用,而且學生對此也已經習以為常。除了正常的音樂課之外,課外的音樂活動更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只有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老師才會組織帶領學生排練一些簡單地帶有音樂律動的節目,比如唱簡單的歌曲、隨著音樂跳舞等等。即便部分學校設有綜合活動室,從本人的觀察來看,也沒有很好地發揮為音樂教育服務的作用。
二、改善承德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建議
(一)規范師資隊伍建設。規范音樂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改善目前承德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重要一環,使得各門學科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得到均衡發展。從政府層面來講,應該加大農村音樂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但要增加相應的教學設備,更重要的是引進具有專業教育背景的音樂教師。專業的師資會帶來專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農村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源上得到解決和避免。如果政府在短期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和師范院校進行合作,為農村小學和師范院校架起一座溝通橋梁,一方面為高校提供了解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機會,為未來的音樂教師提供歷練的舞臺,進而根據學生在學校的實踐情況適時地對音樂教育專業課程做出相應的調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暫時彌補承德農村小學音樂師資的不足,使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們能夠有機會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全新體驗和感受。(二)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發展音樂教育首先要重視音樂教育,上至領導,下至教師,都要正確樹立對音樂教育的認識,重視音樂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所對人產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獲取一些單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能夠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分清善、惡、美、丑,在不斷親身感受的過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讓學生逐漸成長為情感豐富、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這種影響并不局限于某個階段,而是會貫穿一生的。由此看來,音樂教育的地位應該是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的。因此,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作為學校的領導,應該摒棄以往“主科”和“副科”的觀念,讓所有的教育都得到均衡的發展,這樣才能對學生能力、素質起到全面發展的作用。自2017年起,音樂已經被納入中考的考試范圍,并且在一些省市已經開始試行。這種政策的出臺表明了國家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作為教育部門的領導,應該審時度勢,圍繞國家對于音樂教育事業制定的發展方向,不遺余力地確保農村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由于農村地區客觀條件的限制,解決硬件設施和師資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主動地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從生活中尋找制造音樂的可能性,使上課方式變得不再枯燥,讓音樂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發揮學生的自動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的表現與創造過程中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比如帶領學生通過拍打身體不同部位所發出不同的聲響來配合歌唱,這樣歌唱的效果就會變得十分地立體和豐富,甚至只是簡單地把不同的聲響按著一定的節奏組合在一起也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特有的律動感,帶給學生完全不同于歌唱的審美體驗。除此之外,還可以教給學生制作簡易樂器的方法,比如找一些形狀和大小一樣的玻璃杯子,分別裝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屬勺子敲擊杯子的邊緣,每個杯子就會發出帶有不同音高的非常悅耳的聲音。相信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中,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會變得非常地積極,而且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都會得到有效地激發。此外,多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音樂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化技術,借助先進的技術輔助自己的教學。比如,利用相關的音樂教育平臺,關注音樂教育公眾號,如“合唱幫”、“音樂人之家”、“橄欖古典藝術”等等,從中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進而為自己的音樂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
三、結語
綜上所述,改善承德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現狀要做到上下聯動,政府首先在經費和教學設備的配備方面給予優先地支持和關注,為農村音樂教育注入優秀的音樂師資,使農村小學生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小學生同樣豐富、優質的音樂教育資源。其次,在承德農村地區,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夠健康地成長,作為一線的音樂教師都有責任肩負起育人的使命和職責。雖然在承德,音樂還沒有作為一門正式的考試科目被列入中考范圍,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它的重要地位,其對學生的成長所帶來的重要影響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
[參考文獻]
[1]鄧小染.也談藝術學院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相互銜接的途徑方法[J].黃河之聲,2018,11:84-85.
[2]許暢.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師資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思考[J].北方音樂,2018,11:153-155.
[3]李玉龍.論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8,11:175-176.
作者:王歡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農村電商扶貧體系建設研究
- 下一篇:關于耕地資源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