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地烘干能力研究
時間:2022-04-03 10:20:29
導語:糧食產地烘干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 發展現狀。截至2016年底,全縣共建糧食產地烘干中心66個(烘干機322組),批次烘干能力為5684t,產地烘干水平僅有32%,產地烘干能力差是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短板”。2017年,該縣全力推進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縣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各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簡化審批手續,主動化解烘干中心建設用地、用電等矛盾,有力推進了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步伐。截至9月底,全縣新增烘干中心43個,新增烘干機201組,糧食批次烘干總能力達10698t,烘干水平達60%,躍上了一個新臺階。1.2 存在的問題。近兩年,該縣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雖取了較快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2.1 發展不均衡。各鎮區糧食烘干能力有高有低,差距較大。西安豐、柳堡等鎮產地烘干水平已達100%,氾水、魯垛、曹甸、涇河、山陽鎮產地烘干水平在60%以上,但仍有部分鎮的產地烘干能力不足30%。1.2.2 產地烘干能力相對不足。以水稻生產為例,寶應縣水稻種植面積約56.47khm2,現有的烘干機全部滿負荷運行(按照一季服務25d測算),單季只能烘干約26.67khm2糧食,糧食烘干面積只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49%。1.2.3 烘干設施配套不全。由于糧食烘干中心建設用地審批困難,目前各烘干點占地面積普遍較小,輔助倉儲、周轉場地嚴重不足,影響烘干機整體功能和效率的發揮。1.2.4 烘干中心布局不夠合理。少數鎮沒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糧食烘干能力發展過快過剩,烘干點過于集中,影響糧食烘干能力與效率的發揮。1.2.5 烘干經營主體管理不規范。少數糧食烘干點存在糧食收購短斤少兩、壓級壓價現象;有的烘干點在夏秋收糧期間存在拖欠糧款、打白條及壟斷糧食市場的行為;有的烘干點在生產管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
2建設糧食產地烘干中心的優勢
發展糧食烘干機械是保障糧食安全生產、有效減少糧食損失、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1 增強抗風險能力。傳統糧食干燥方式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如遇惡劣天氣,糧食無法及時歸倉存放,會發芽、變質(霉變)。眾所周知,2015年和2016年,寶應縣在秋糧收獲季節連續遭遇陰雨天氣,水稻成熟期推遲,農戶收割進度緩慢,糧站開倉遲,一些糧食因晾曬不及時而生芽、霉變,嚴重影響了糧食種植戶的經濟效益。而機械化烘干不受天氣影響,可保證增產增收。2.2 提升糧食品質。傳統自然晾曬會因場地不干凈,混進雜物,造成二次污染;且水分干燥不均勻,達不到存貯要求,從而降低糧食品質。相較于糧食加工企業的烘干塔烘干,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采用的批式低溫循環烘干工藝,降水均勻、充分,還可以起到殺菌效果,不僅有利于糧食保存,而且能大大降低糧食的破損率,避免二次污染,烘干后的糧食成色和品質也更加優良。2.3 減少經濟損失據統計,2016年寶應縣糧食年產量約90.18萬t,按照每年糧食霉變損失3%的國際標準測算,如不實行機械化烘干該縣糧食霉變損失就高達2.7萬t,直接經濟損失約6400萬元。而采取低溫烘。干機械烘干,可以減少這部分損失。2.4 節約土地資源。規模種植地區的曬場用地一般占糧食種植面積的1%~1.5%。1臺12t的糧食烘干機能滿足33.33hm2(500畝)的糧食烘干作業需求,可置換出0.33hm2曬場。寶應縣56.47khm2水稻如全部實現機械化烘干,可節約曬場土地近566.67hm2,相當于一個中大型村的土地面積。2.5 促進農民增收。寶應縣糧食烘干中心建設主體一般為家庭農場主、種糧大戶及農機合作社,這些經營主體在服務自身的同時,也收購周邊農民剛收獲的糧食。農民直接將糧食賣給烘干中心,既方便、快捷,又減少了種糧風險,增加經濟收入。
3發展糧食產地烘干能力的主要做法
3.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2016年,縣農機局出臺了《關于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產地烘干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必須采取總量控制的原則,按照每66.67hm2(1000畝)配套1臺糧食烘干機的要求有序發展,原則上烘干中心服務范圍內不再重復建設,并建議當地政府利用土地審批適時介入調控。要求各建設主體盡量選擇在糧食主銷區域、糧站、糧食加工廠、交通干線、沿河水道等糧食集散地選址,以減少農戶運輸成本。2016年,縣農機局還在網絡上向社會公布了《寶應縣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分布圖》,供廣大購機戶參考,防止一哄而上、無序發展現象發生。3.2 宣傳引導,技術交流。縣農機局多次組織各鎮的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主及農機合作組織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宣傳有關政策及補貼方法。此外,還多次組織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到烘干機生產企業考察學習,組織烘干中心負責人到運行較好的烘干點現場觀摩學習,由專家實地講解烘干機的操作使用規范及注意事項,讓購機戶更好地掌握糧食烘干機使用原理、操作規程及糧食檢測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糧食烘干規范化水平。3.3 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為扎實推進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建設,省級財政已連續9年對糧食烘干機給予購機補貼。2016年,揚州市級財政對新建烘干中心按建設規模給予3萬~6萬元資金扶持。寶應縣財政出臺了縣級農機作業補助政策,對烘干機給予每組0.8萬元的烘干作業補助。在縣政府出臺的現代農業扶持發展政策中,也明確對新建的烘干中心根據建設規模給予3萬~6萬元資金扶持。在此基礎上,縣農機局還積極整合農機機庫建設、科技入戶、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資源,向烘干機用戶傾斜。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鎮創建,不少鎮也紛紛出臺了作業補助政策。2016年,安宜鎮對烘干機給予每組1萬元的作業補助,柳堡、西安豐、氾水等鎮也出臺了烘干作業補助政策。政策疊加效應調動了廣大農戶購機熱情,促進了糧食烘干機械化的發展。3.4 明確責任,安全監管。糧食烘干是高風險作業,有塵爆、火災和暴倉等安全隱患和風險。為此,縣農機局積極落實主體責任,要求各鎮政府相關部門都要與每一位烘干中心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定期對全縣糧食烘干點機組的安全防護措施、消防設備配備、作業區域隔離、人員操作培訓及安全警示標識張貼情況開展檢查。出臺了《寶應縣糧食烘干中心安全生產管理要求》,要求各烘干點全面落實“一必須五到位”(必須依法依規經營、安全責任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安全投入到位、應急救援到位),努力保障糧食烘干安全。
4對發展糧食產地烘干能力的思考
為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維護好烘干主體、糧食種植戶的利益,農機職能部門應發揮規范引導作用,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4.1 強化主體培訓。一是加強烘干操作技能培訓。必須對烘干經營主體開展烘干技術培訓,讓其熟練掌握糧食烘干機的烘干操作規程和機械的日常維修保養技能,充分發揮機械烘干效率和效益。二是加強部門合作。要積極與縣糧食局、市場管理局等部門合作,組織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廣泛宣傳《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價格法》和《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法》等法律法規,增強烘干主體依法經營意識。三是要鼓勵烘干經營主體使用生物質燃料、天燃氣、熱風爐等綠色環保節能的烘干熱源,加快煤炭爐的升級改造工作,強化“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糧食烘干業持續發展。4.2 落實相關政策。目前,糧食烘干中心建設用地和用電矛盾突出,審批程序多、手續繁雜。農機職能部門要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反映問題,尋找破解方法。同時,建議糧食部門加強糧倉建設,通過建倉、修倉、租倉、騰倉等途徑緩解倉容壓力,加大糧食收儲力度,緩解農民賣糧難問題。4.3 加強行業監管。要積極配合糧食部門、市場監督部門開展監督檢查,確保糧食烘干中心規范運行、誠信服務。一是對地磅、磅秤及水分測定儀進行定期抽查校驗,確保糧食收購不短斤少兩,不壓級壓價,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夏秋收糧期間拖欠糧款、打白條及壟斷糧食市場行為的查處力度,制止坑農、害農的行為,保障廣大農戶的切身利益。三是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全力做好糧食烘干技術服務工作,確保烘干機械安全高效運轉。4.4 做好發展規劃。糧食烘干中心必須規范發展、有序發展,不能一哄而上。對目前糧食烘干水平超過60%的鎮,建議鎮政府和相關用地審批部門采取行政干預辦法,適當引導分流,杜絕重復建設,防止造成土地資源和建設主體資產的浪費;烘干水平未達標的鎮,應繼續加大扶持力度,確保區域內烘干能力均衡發展,確保滿足農民需求。有條件的地區,可引導區域內各糧食烘干合作社通過組建烘干聯合社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作者:王金淦 管飚 單位:寶應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 上一篇:“一帶一路”糧食安全戰略研究
- 下一篇:糧食市場供需調查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