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與農業產業化探析

時間:2022-10-10 09:30:11

導語: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與農業產業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與農業產業化探析

摘要:健全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對農業發展意義巨大。該文主要就新經濟形勢之下,農業技術服務的主要對象、內容、形勢、工作途徑進行了討論分析,希望能夠為區域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農業產業化

一、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的主體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單一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已經難以滿足國家農業發展的需要。近年來,許多地區都出現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困難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積極建立各種農產品專業協會,比如花卉協會、大米協會、蔬菜協會等,由他們承擔起農業技術服務工作。農產品專業協會主要由農民組織,由政府進行統一管理。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可以統一相關的生產信息、價格信息,如此一來,便可以維持農產品市場秩序,更好的促進國家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二、農業技術服務的主要對象

長期以來,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的主要服務對象都是農民,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產品銷售企業逐漸成為農產品市場上農民的主要競爭對手。為了提高農產品企業的競爭力,必須要能夠從農技服務體系入手,轉變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對象,盡可能多的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制定科學合理的農產品質量標準、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當然,重視為農產品企業服務,并不意味著忽視農民的農產品服務,而是要改變服務農民的方向,要不斷加大向農民推廣技術示范的力度。也就是說,農技服務體系要能夠改變自身的服務主體,并在此基礎上由農民轉變為農產品銷售企業、農產品協會等組織[1]。

三、農業技術服務的主要內容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農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只要不出現全國范圍內的自然災害或者戰爭,國家的糧食產量已經能夠滿足國民的生活需求,甚至還有富余。但由于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戰略一直存在些許問題,許多地區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進而導致現階段全國各省、市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問題。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嚴重的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加上各種農藥、添加劑的出現,使得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逐漸突出,在如此背景之下,農技服務體系要能夠將服務的重點內容由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

四、農業技術服務的主要形式

廣大農民是國家農業發展的基礎,農民對各種農業技術的掌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農業的發展水平。長期以來,為了提高廣大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以及知識水平,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往往會通過示范向廣大農民傳授、推廣一些新的農業技術。毋庸置疑的是,示范田、示范帶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大多數農民卻始終沒有脫離“觀摩”,很少有人能夠切實的掌握這些先進的農業技術,并將其投入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之中。正因為此,現階段絕大多數的農民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低下的農業技術服務工作效率根本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基于此,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相關的工作人員在落實具體的工作時,要能夠有意識的、積極的改變自身的工作方法,盡可能多的在農閑時間利用各種平臺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崗位培訓,通過技術培訓向廣大農民傳授各種生產技術的操作規程、普及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而為廣大農民提供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幫助他們了解各種高效的農業生產技術,在提高農民農業技術生產能力的同時提升農民在農產品市場內的競爭力,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從而更好的促進國家農業的產業化發展[2]。

五、農業技術服務的主要途徑

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是全國新時期農村和農業建設的重大戰略目標,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形式,其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現代農業的水平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從而最終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為了切實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促進國家農業由分散經營向產業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在落實農技服務時,相關人員要深入農戶田間,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及傳播途徑,積極的推廣新的農業技術及機械設備,為廣大的農民提供各種先進的產前、生產、產后技術及農產品市場信息。地區政府可以結合區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建立農業技術服務研究會,以此為平臺,及時的相關的農業技術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更好的為廣大農民提供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工作人員要能夠充分的利用網絡這一工具,在網絡上與廣大農民進行對接,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還可以建立專家技術服務小分隊,深入農戶田間,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實地指導及服務,形成一個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促進農產品產量、質量以及農民生產技術能力的提升,為國家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結語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農業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絕大多數,相當多的農村地區仍保持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在這種狀況下,中國的農業生產如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是個現實問題。綜上所述,“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產業,對于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受種種因素影響,農業一直屬于“脆弱產業”,很容易受到沖擊,農民的平均收入也因此難以有效提高。為了切實推進國家農業的產業化發展,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必須要結合當前的形式,轉變工作思路,為廣大農民提供全面的社會性服務。

作者:蘭守格 單位:山東省成武縣農業局

參考文獻

[1]張慧霞.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01):145—147.

[2]王洪梅.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與農業產業化[J].福建農業,201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