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應用

時間:2022-10-15 11:27:01

導語: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應用

摘要:新常態下農業的發展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高科技農業轉化的關鍵時期,大量先進農業科技技術、高效農業設施裝備、現代化經營管理、綠色技術等越來越多被引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隨著目前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的發展面臨著轉型,農業機械化也已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如何推動青海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一項具有時代意義的重要課題,在結合新常態下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綠色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

1農業生產中機械化存在問題

1.1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結構不合理。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展的需求,因此,實現農業的發展轉型是必然選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雖然青海省農業生產力與其他省份相比有大幅度提升,但是農業機械化水平還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青海省農機耕作的生產效率低,作業水平僅為35%。②農業機械功能單一,利用效率比較低。③高性能農業機具比較少,主機多、配套機具少:首先是一部分農業機械老化嚴重,更新換代乏力;其次是運輸機械多,農田作業機械少;第三是動力機械中小型機械多,大中型機械少;第四是農機作業配套機具少,配套比率低;最后是低檔次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高性能機具少。1.2農機產品發展不平衡、功能單一。青海省小麥、青稞、小油菜等機械化水平較高,雜交油菜、馬鈴薯等機械化水平次之,玉米、蠶豆、蔬菜、枸杞、藜麥、中藏藥材等機械化水平較低,畜牧養殖廢棄物處理和殘膜回收機械化技術滯后,部分環節機具缺失。拖拉機、收割機發展較快,機耕機收水平較高,而播種、田間管理、節水灌溉、植保、秸稈處理、殘膜回收等環節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功能單一,品種不全,大多數機械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較差,在實際使用中經常發生故障,限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青海省使用的一些高性能、多功能的農業機械基本都依賴進口,國內難以生產出類似的農機,因此,青海省的農機產品缺少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境十分艱難。1.3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農產品缺乏。根據青海省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承包制度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在土地承包地塊較小。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青海省耕地面積58.8萬hm2,其中基本農田43.4萬hm2,從人均耕地看,全省人均耕地0.102hm2,與全國人均耕地0.101hm2持平,但耕地質量和復種指數明顯低于全國水平,而且優質耕地少,可開發的后備資源少,在短時間內該問題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國家城鎮化建設發展和經營組織建成,大部分土地流轉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及家庭農牧場經營組織中,農村勞動力閑置下來,年青人逐漸向非農業、城鎮化轉化,農村一部分土地留給老人種地,勞動力結構不合理問題十分嚴重。隨著農村人口的增長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糧食、農產品的需求有所提升,而越來越多的農村土地用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使耕地大幅度減少,農業生產的農產品減少,資源短缺,造成農產品供不應求。1.4農業資源日趨減少和退化,農業成本增加。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積占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的11.95%,耕地資源日益減少,污染嚴重。大多數經營組織者、農戶為了增產增收,會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還有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日漸突出,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致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會造成農業成本增加,農業生態環境的進一步退化,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為支持農業生產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些惠農政策,如糧食直補、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農機化深松整地補助等,但是仍然無法改變農業成本高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土地流轉規模小,機械化利用率低,農民務農工資高,顯然農業高成本凸顯,制約了農民種地積極性。

2綠色環境農機化技術助力農業的應用

農作物機械化綜合水平大幅度提升。調整優化農機裝備布局,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加強農機安全監管,依托省級“平安農機”示范縣打造平安農機,培育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農機化綜合服務能力,大力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全面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促進了湟中縣農機化向“全面、全程、高質、高效”方向發展。農機化作業能力明顯提高。如湟中縣今年淘汰了落后產能的拖拉機和收割機45臺套,推廣了大中型新型農業機械30臺套。疊補購置機械深松整地機、馬鈴薯播種機、挖掘機、農作物秸稈處理機械、廢棄農膜回收機、多功能油菜直播機等薄弱環節機具60臺套,今年完成機械深松整地0.6萬hm2,馬鈴薯播種0.7萬hm2、馬鈴薯挖掘0.7萬hm2,農作物秸稈回收0.014萬hm2、廢棄農膜回收機1萬hm2、多功能油菜直播機耕面積1萬hm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為65%。從上述完成數據看,農機化發展呈現出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推進的特征。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環節的農業機械總量得到迅猛發展,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通過建立技術推廣示范區、示范基地,加大機械深松整地,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如油菜的精量播種、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深松整地GPS的安裝等先進適用的農機技術及裝備推廣,推動湟中縣綠色農業農機化技術的應用;全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集中力量,抓重點、補短板、強服務,堅持農機化發展量質并舉的原則,全力推進農機裝備總量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換擋,農機作業領域向全程、全面發展提速,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發展道路邁進。

3農機補貼支撐農業綠色發展

青海省農機新技術發展比較緩慢,由于地區條件較差,大型機械的利用率低,近幾年農機補貼支撐才有了新的發展。先進機械慢慢進入經營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低端落后的機械過剩。例如手扶拖拉機12萬臺,更不上新常態下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面臨淘汰。農機具補貼的支撐,農業機械有小型向大型、粗放型向精量型發展,新技術、新產品、大型高端產品發展,經營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對新機具、先進機具及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有了提升。青海省農機購置補貼拿地方資金將“報廢農業機械更新”,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離田、精量播種、精準施藥、高效施肥、水肥一體化、智能化施藥無人操作飛機等綠色高效機械裝備進行遞加補貼,并且對新機具和新技術示范推廣,這意味著農機購置補貼將充分發揮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撐作用。

4農機重點技術推廣對農業生產應用

農機化的發展應用關鍵是重點技術推廣指導,推廣農機化重點技術,必須要做好重點技術的指導。第一,特色農業生產關鍵作業環節的機械化技術。甘藍型油菜的機械化精量播種,有播種量0.4kg/667m2,調整0.05kg/667m2,這一新技術推廣,大大節約成本,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挖掘技術、溫室大棚蔬菜機械化播種、蠶豆機械化精量播種等新技術,省時省工,節本增效。農機重點技術推廣,要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特色而定,特色農業對于創建當地的農業生產特色和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現在很多的農村開創農業特色發展農村的經濟,帶動農業發展和農民經濟收入。比如,從作物耕種、植保、施肥澆水等各個作業環節都實現機械化。而針對這些機械化使用的方式,農機推廣站要將使用技術講授給農戶,使其農戶掌握新機具使用的方式。第二,環保生態型農機化技術,秸稈的粉碎還田和綜合利用技術,植保、清潔能源應用,化肥深施技術、綠色食品加工生產技術。第三,農產品加工技術,包括藥材的種植和收獲、馬玲薯的粉條加工、油菜生產加工技術等,將農作物進行成品加工技術。

5提升農機裝備,調整農機裝備結構,推進綠色應用

加快新型農機裝備淘汰與更新,增加符合國標排放標志的動力機械,引進和購置種植、牧草、種業、畜牧、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的新型農機裝備和新技術,支持經營主體改造、推廣適用于高海拔、低氣壓環境和陡坡地的耕種、施肥、植保、收獲機械裝備,加強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產地儲藏保鮮、畜牧養殖等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化技術引進、創新、推廣與應用,引進和改進適合小規模生產、山區作業的中小型、輕簡化農機,對蔬菜播種、移栽、收獲、飼草料高效收獲加工、病死蓄禽無害化處理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綠色高效機械裝備和技術的示范推廣。

6結語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農業的發展必須提升農機裝備,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調整農機裝備結構,推進綠色技術應用和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積極發展農用低空作業,規范和促進高效植保無人機推廣應用,建設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和農機信息服務平臺,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智能農業”“精準農業”“虛擬農業”等高新農業技術,保證了綠色農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高效益。所以,綠色農機技術應用為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韓振強.新常態下中國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初探[J].南方農機,2018,49(15):79,87.

[2]楊平,張加松.新常態下中國農業機械化綠色發展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8,211(10):8.

[3]馬寶華,卜現美.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4):93.

作者:何得生 單位:湟中縣農機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