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與策略
時間:2022-06-28 10:40:06
導語:略論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農產品資源豐富,冷鏈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廣西農業資源豐富,主要盛產南亞熱帶水果、蔬菜、甘蔗、麻類作物、桑蠶、藥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黃雞、奶水牛、水產品等農產品。近年來農業保持穩定增長,2010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21億元,居全國第十一位,比上年增幅14.3%。其中,水果1094.41萬噸,增產8.3%,產量居全國第六位;肉類387.77萬噸,增產4.5%,水產品275.09萬噸,增產5.1%。特色農產品豐富,水果品種非常多,香蕉、芒果、荔枝、龍眼、柑橙、板栗等名優果鮮享有盛名,尤其香蕉是我國主要產地之一。但由于沒有很好的冷藏條件,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有數據顯示,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損失率分別達到20%~30%、12%、15%,而冷鏈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廣西作為經濟后發展地區,冷藏條件尤其欠缺,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2)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初具規模。湘桂、黔桂、枝柳、云桂、南廣、等鐵路干線和國道、省道線縱橫交錯。2010年鐵路通車營運里程達3200多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萬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0多公里,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有力推動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同時,農產品批發市場設施的完善也提升了冷鏈物流的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如南寧五里亭蔬菜批發市場、柳州柳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桂林五里店果蔬批發市場、玉林宏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廣西田陽農產品批發中心、廣西海吉星農產品物流中心、金橋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規模較大、有影響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截止2010年底,廣西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達到37個,年成交額約210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加17個和增長85%。
2廣西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機遇
(1)廣西將打造成為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水果集散中心帶來的機遇。東盟各國是熱帶水果之鄉,盛產山竹、榴蓮、火龍果等熱帶水果,中國盛產蘋果、梨、柑橘等溫帶水果,兩國水果是雙方貿易中存在較大的供需潛力,貿易互補性很強。據2011年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進出口水果總量(包括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橘屬水果的果皮)635.8萬噸,其中東盟占67%,進出口水果總金額62.3億美元,其中東盟占51%。通過廣西進出口的水果貿易量均呈逐年增長趨勢,每年從廣西憑祥口岸進出口東盟國家的水果量達100萬噸以上,2011年憑祥口岸對東盟水果進出口總量排名全國第一,已成為中國對東盟水果進出口的最大口岸。目前,廣西正大力推進中國—東盟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設,迫切需要為水果流通提供系統化、規?;?、標準化的冷鏈物流服務。(2)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帶來的機遇。2011年,為進一步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構建穩定的“南菜北運”流通渠道,保障北方冬季蔬菜市場供應,財政部、商務部決定在海南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的基礎上,將廣西、云南列入開展“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范圍,將重點支持廣西產地集配中心、主銷區交易配送專區、產銷商流鏈條、信息服務平臺等四項建設。試點的運行,將推動廣西冬季瓜菜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同時也給蔬菜瓜果冷鏈物流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3)國家政策扶持的機遇。近年來,國家為大力推進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出臺了許多政策。例如,2009年國務院推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著重強調了要重點發展農產品和食品的冷鏈物流體系,尤其是2010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規劃》,將帶動達2000億左右的投資,冷鏈物流產業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廣西應充分抓住政策機遇,發展與壯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
3廣西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存在問題
廣西冷鏈物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總體規模小、專業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1)冷鏈物流覆蓋生鮮農產品的比率低。冷鏈物流要求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均處于產品所需的低溫環境,才能將農產品的損耗降至最低。歐、美、加、日等發達國家已形成比較完善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蔬菜水果冷鏈物流覆蓋達95%以上,肉禽冷鏈物流覆蓋達100%。目前,我國鮮活農產品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物流覆蓋率僅分別為5%、15%、23%,每年由于腐爛變質而造成的損失巨大,僅果蔬一類就達1000億元以上,損耗量居世界首位。廣西由于經濟條件落后,缺乏相應的軟硬件投入,農產品冷鏈物流覆蓋率很低,大部分仍在常溫下進行運輸、儲存、銷售,農產品損耗率達20%~30%。水果蔬菜尤甚,腐爛變質平均數為35%,廣西2010年蔬菜產量2433萬噸,水果產量1094.4萬噸,如按1元/千克的損失計算,新鮮果蔬每年由于腐爛變質而造成的損失達100多億元。(2)冷藏儲運能力低,設備設施陳舊老化。我國庫容量900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沿海一帶相對發達地區,人均冷藏庫噸位為0.006噸/人,與美國相差33倍,人均冷藏車數量0.2輛/萬人,與美國相差40倍。即便是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較好的北京地區(冷藏庫42萬噸,冷藏運輸汽車約2700輛)同美國相比也分別相差10倍和5.7倍。廣西冷藏儲運能力較低,擁有萬噸級以上容量的冷庫僅有南寧五豐聯合食品有限公司、柳州肉聯廠、南寧國際綜合物流園有限公司等少數幾家企業,其他大部分為中小型冷庫,總庫容有限。大部分冷庫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多層土建冷庫,技術含量低,溫控區間小,相關設施不配套、有的已經陳舊老化,從體制與適用范圍上分屬于肉類、水產、果蔬企業,企業自運營冷庫的效益不高。(3)農產品冷鏈物流主體組織化程度低。在國外,農產品冷鏈物流大多由資金雄厚、規模龐大的物流公司來完成,組織化程度高。如在日本,主要通過農協把農民手中的農產品集中起來,統一儲運、統一銷售,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小規模與大市場的矛盾。目前廣西的農產品物流中,大部分為力量單薄而分散的農戶、個體運輸商、個體批發商及個體攤販等,農產品冷鏈物流主體組織化程度低。由于規模小,競爭力弱,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經營管理水平低,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競爭力,難以獲得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規模效益。(4)冷鏈物流市場化程度低。廣西物流市場上,第三方物流企業能提供的綜合性全程服務還不足總體需求的5%,而專門針對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服務更是微乎其微,專門從事冷鏈物流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數量少,尤其是能獨立開展預冷、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一條龍冷鏈物流服務的企業更少,大部分冷庫和冷藏運輸車隊所能提供的服務功能單一、規模不大、服務范圍小,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產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另外,由于冷鏈物流服務標準、企業從業標準的缺失,導致了冷鏈物流行業內的從業企業良莠不齊,企業間形成惡性價格競爭,也限制了行業發展。(5)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缺乏。與一般物流人才不同,冷鏈物流人員不僅具備現代物流管理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相應的制冷技術、低溫設備管理、食品科學等冷鏈技術知識。冷鏈作為新興的物流細分領域,人才培養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掌握冷鏈物流技術和管理的人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廣西冷鏈物流健康、快速發展的“瓶頸”。高校是各類人才輸出的動力保障。目前,廣西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開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專業的高校很多,但設置冷鏈物流專業的高校很少。2010年,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第一所高校開設了冷鏈物流管理專業,北京交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院等50多所院校增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在廣西高校中,大部分均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但缺乏專門針對冷鏈物流的專業,也沒有開設冷鏈物流課程,冷鏈物流人才及其匱乏。
4廣西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建議
(1)政府要重視冷鏈物流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國外,發達國家把農產品產后儲藏加工保鮮放在農業的首要位置,用于產后加工儲藏保鮮的投入遠遠高于產前的投入,已形成較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農產品冷鏈物流已成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過去由于人們消費水平低,對農產品的保鮮、安全等要求不高,冷鏈物流得不到有效發展,政府重視程度不夠。例如,到目前為止,廣西相關政府部門還沒有一個關于冷庫、冷藏車、冷藏容量等方面的統計數字,相關的政策扶持就更談不上了。當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廣西應借助這一有利契機,結合本地實情,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制定規范的冷鏈物流產業政策,對重要的項目給予引導和扶持,從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政策,營造農產品冷鏈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和完善廣西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2)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冷鏈市場的需求,冷庫、配送中心等冷鏈基礎設施的建設持續升溫。從廣西來講,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改造和發展:一是改造傳統冷藏設施,將傳統冷藏庫功能由現在的“倉儲型”轉換為“冷鏈物流配送型”,商品儲存和庫溫設置逐步趨向多品種、寬溫帶和低溫化;倉儲方式逐步趨向貨架式、托盤化,以滿足冷鏈物流市場的需求;二是依托現有的物流基地發展新的冷鏈物流設施。可結合廣西規劃的全區物流發展區域布局,即北部灣經濟區、桂中、桂東、桂西四大物流區域,南寧一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柳州、桂林、欽州、北海、防城港、崇左六個地區性物流節點城市,梧州、玉林、百色、貴港、賀州、河池、來賓七個專業性物流中心,打造一、二、三級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例如,依托南寧國際綜合物流園區,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正在建設13萬噸冷藏、冷凍庫,構建集倉儲、配送、運輸、加工、商貿、信息服務為一體,海、陸、鐵多式聯運的冷凍物流體系,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冷凍物流基地。(3)加強冷鏈技術研究。大多農產品為易腐食品,要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從生產到消費需要整個環節都處在低溫控制范圍內。農產品冷鏈物流大致經過預冷、冷凍冷藏加工、冷凍冷藏運輸、冷凍冷藏銷售四個環節,其中涉及到預冷環節的空氣預冷、真空預冷、水預冷技術;倉儲環節的冷藏庫設計技術和制冷技術;運輸環節的移動制冷技術和保溫箱制造技術,等等。與國外相比,這些技術還處于低水平狀態,國內大部分農產品冷鏈物流還是采用土法保溫方法,原因是如果使用全程冷鏈物流體系,食品企業物流成本達產品銷售額的50%~70%,而采取土法保溫或常溫運輸方式,物流成本只有20%。據有關專家分析,目前,國內冷鏈行業的制冷技術只相當于國外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冷凍冷藏質量監控、環境溫度和潔凈度控制、衛生管理和包裝技術等仍與國際標準有較大的差距。(4)培育發展冷鏈第三方物流企業。冷鏈物流市場的巨大需求量為冷鏈第三方物流提供了發展的平臺。與生產商、經銷商自營冷鏈物流而言,第三方物流具有專業優勢、業務優勢和成本優勢。作為中國東盟水果集散中心、“南菜北運”試點基地的廣西,大量農產品需要外運,可到目前,廣西還沒有一個獨立的農產品物流企業。因此,廣西應適應冷鏈物流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建成一批高效益、規模化、現代化的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在建設中,一是針對冷鏈物流行業高投入的特點,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冷鏈物流行業,給予明確的政策優惠,例如在企業稅收、冷庫建設征地、冷鏈車輛管理審批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二是制定冷鏈物流行業標準,規范協調冷鏈物流個環節;三是鼓勵技術創新,推廣先進技術管理手段;四是推動冷鏈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等等。為冷鏈物流的發展給予多方面的支持。(5)促進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與其他物流建設一樣,發展現代化農產品冷鏈物流,必須依賴物流信息網絡。廣西應依托各類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重要集散地區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費地區,建立區域性各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為建立冷鏈物流產品監控和追溯系統奠定基礎。鼓勵開發庫存管理、運輸管理、交易管理等應用軟件系統,健全虛擬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冷鏈運作流程,包括包裝、運輸、儲存、分揀、配送以及批發、零售每個環節進全程追蹤、追溯管理。在冷鏈物流中推廣使用條碼技術、無線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系統、GPS系統、GIS系統等信息技術,提高廣西冷鏈物流信息技術水平。(6)引進培養冷鏈物流人才。引導廣西高校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設置冷鏈物流專業,培養系統掌握冷鏈物流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鼓勵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進行冷鏈物流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強企業職工培訓,舉辦各種層次、各種專業、不同崗位、不同技術與管理工作性質的培訓班;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鏈物流從業標準和準入資格的體系等,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體系。
本文作者:莫柏預工作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 上一篇: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