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分析
時間:2022-06-28 11:01:02
導語:我國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逆向物流中政府和企業的博弈
農產品逆向物流博弈的決策主體為政府和企業,假設兩者都是理想狀態的“經濟人”,其中政府追求的是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即追求環境可持續發展及循環發展模式;企業根據自己的偏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該博弈模型屬于完全信息靜態博弈[5],在博弈過程中,政府對逆向物流有主導或者不主導兩個態度策略;而企業的策略選擇為基于自身需要或成本考慮,是否構建完善的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結合《環境保護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的實施,模型中考慮了政府給予構建完善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企業一定的補貼,相反,也給予沒有構建完善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企業相應的懲罰。本博弈模型假定企業利潤源泉單一來源于物流領域,企業在農產品物流運作過程中統一繳納資源使用稅R,同時,企業若沒有構建完善的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政府要相應征收環境稅a1T;如果企業構建了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政府征收的環境稅為a2T。政府在主導過程中所產生的固定費用(人力、財力等成本)為G,若企業沒有構建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政府相應的財政支付環境治理單位成本為b1C1;若企業構建了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政府相應的財政支付環境治理單位成本為b2C1,且明顯存在b1>b2。企業以獲取自身效用最大化為原則,構建逆向物流運作體系需要支付成本C2,但同時也因為完善的運作體系而獲利P。綜上可得農產品逆向物流中政府與企業的支付矩陣見表1。現假設企業構建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概率為p1,不構建的概率為1-p1;政府進行主導的概率為p2,不主導的概率為1-p2。則企業構建與不構建完善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時所得收益分別為:構建后收益為:profit1=p2×(P-a2T-R-C2)+(1-p2)×(P-R-C2)不構建的收益為:profit2=p2×(-a1T-R)+(1-p2)×(-R)對于政府來說,企業所得收益在兩種情況下均衡時,屬于政府最優的主導概率,即profit1=profit2,可以得到p2=C2-PT(a1-a2)。前文敘及政府對構建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有一定的補貼,易知a1>a2。政府在主導與不主導策略下的收益情況為:主導后收益:profit3=p1×(R+a2T-G-b2C1)+(1-p1)×(R+a1T-G-b1C1)不主導的收益為:profit4=p1×(R-b2C1)+(1-p1)×(R-b1C1)對于企業來說,當政府主導與不主導情況下收益一致時,得到企業構建農產品逆向物流運作體系在政府取得博弈均衡時的最優概率,即profit3=profit4,得到p1=a1T-GT(a1-a2)。綜上可得,該博弈的策略納什均衡解為。
結果與分析
(1)博弈納什均衡結果顯示與C1、b1、b2均無關,朱軍偉(2012)假設企業構建逆向物流后b2C1=0,本博弈結果沒有做此假設也得出了與朱軍偉相同的結論。也就是說,政府對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主導不取決于企業是否構建了完善的逆向物流運作體系,企業應該把農產品逆向物流提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結合所處供應鏈的類型、流通量、逆向物流的產生根源、企業實力,特別在運輸、配送、包裝等環節上烙上“綠色”印記。一是促進相關物流技術的發展,農產品正逆向物流都需要注重冷鏈技術的應用,包裝要盡量選用可降解、簡易化的材料,應用RFID技術避免多次搬運。二是信息平臺要保證逆向信息流的暢通和更新,據此開展共同配送,做到合理化運輸,同時降低物流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2)政府主導進入市場的最優概率為C2-PT(a1-a2)。分析可得:首先,政府征收的環境稅的差額越大,政府主導的概率越小;差額越小,政府主導的概率越大。理想狀態下,農產品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運行勿需政府的強制管制,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農產品逆向物流應該是供應鏈市場自由博弈的結果,可以從無限放大a1-a2著手,政府的主導作用更多的體現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引導農產品逆向物流向綠色、循環、可持續方向發展[6],注重環境保護,拉大環境保護稅檔次等激勵機制。其次,在現行環境稅征收等級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當C2>P時,企業構建農產品逆向物流運作體系支付成本高于獲利,政府主導要及時進入,穩定市場運行,確保企業利益;否則企業失去動力所引發的逆向物流成本上升、二律背反等現象帶來的后效應將難以測算。政府要發揮財政的引導作用,引導企業建設多主體的運作體系,同時給予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逐步形成政府間接引導、企業直接投入、市場高效運行的發展機制[6],同時在利潤上要多向承擔了更直接逆向物流運作的企業分成,確保其利益。(3)企業構建農產品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最優概率為a1T-GT(a1-a2),由此可以得出與必須拉大政府征收的環境稅差額同樣的結論;此外,還要考慮政府征收的環境高額懲罰稅與政府主導過程固定成本的差值。該指標要求構建過程中政府主導,−???ÁÂÁÂÁÂaTGCPTaaTaa????????????主導不主導構建P-a2T-R-C2,R+a2T-G-b2C1P-R-C2,R-b2C1不構建-a1T-R,R+a1T-G-b1C1-R,R-b1C1表1政府與企業的支付矩陣企業政府技術與方法當固定成本G趨于不變的情況下,概率p1=a1T-GT(a1-a2)=a1T''''T(a1-a2)=T''''T•11-a2a1,環境稅懲罰因子比值a2a1越小,企業在政府主導下選擇構建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博弈策略概率越取決于T''''T,而T''''又關聯于a1,最后得出該概率取決于政府的高額懲罰因子,即要體現出對企業構建農產品逆向物流運作體系的補貼力度[7-8]。(4)農產品逆向物流行業屬于利潤低下、社會效益高的行業,帶有明顯的公益性質,需要相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配套服務[9]。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經出臺了關于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相關要求,政府主要承擔公益性服務的職能,對農產品閉環供應鏈中相關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同時引導各種社會資金進入供應鏈,形成政府間接引導、多主體、高效、環保的農產品逆向物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培育農產品第三方逆向物流運作企業,以提供適應地方農產品逆向物流特色的業務服務,利用規模回收處理的專業優勢和成本優勢,降低回收成本,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較好的規模效應和環境效應[3]。(5)博弈結果顯示,從長遠看企業在農產品逆向物流中占有一定的優勢主導地位。在尋求社會效益和企業自身效益的平衡過程中,在政府完善相應法律法規、提供市場強有力監管的保證下,企業應該拋棄各自利益最大化原則,構建供應鏈節點企業收入共享契約機制。隨著博弈模型中政府角色的變化,企業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能,同時也能分享農產品逆向物流產生的更多價值。在由農產品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等組成的循環分銷渠道內,在通暢的逆向物流信息流的背景下,需要培育骨干核心企業,同時也要求閉環供應鏈上的眾節點共擔風險與責任,避免因為利潤雙重邊際化導致的損失。
農產品逆向物流的目標是在保護環境、追求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前提下尋求社會效益和企業自身利益的平衡,政府和企業的博弈將直接影響著平衡結果。農產品逆向物流研究在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理論和實踐都不太成熟,農產品逆向物流過程中涉及的閉環供應鏈上諸多節點都會對博弈形成限制,博弈模型也面臨著非完全信息靜態的變換,需要在實踐中繼續完善演化機制,推進農產品逆向物流的健康發展,降低物流成本,尋求社會效益、企業效益、消費者效益的“多贏”。
本文作者:劉凌霄工作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 上一篇:農產品主體行為模式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商標翻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