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抗旱節水策略綜述
時間:2022-05-27 08:13:00
導語:農業抗旱節水策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育苗移栽
在水源不足的地區,大面積等墑會錯過適宜播種期,采用育苗移栽法,可分期分批造墑移栽或雨后移栽。
1.育苗移栽優點。一是可以早播,如棉花可提前10天在苗床上覆蓋地膜育苗,加上營養缽育苗和精心管理,可培養壯苗。二是苗床面積小,育苗期用水量不大。三是移栽時間比較靈活。四是成熟期稍早,比直播增產。
2.育苗移栽方法。一般多用苗床育苗,也可在地邊密播育苗,棉花多用營養缽育苗。苗床育苗要抓好育苗、移栽和管理3個環節。苗床在播前要澆足底墑水,增施農家肥,播種后期不再澆水。對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還要控制次生根生長,使幼苗健壯,移栽后多發根,提高成活率。移栽時要選擇苗齡,一般6~8片葉時,栽后2~3天澆緩苗水,及時鋤地,防止板結。為了提高抗旱播種質量,要精選良種,藥劑拌種。
二、秸稈覆蓋
在農田表面覆一層秸稈,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儲水量,使耕作層長期保持濕潤狀態,這樣有利于抗旱保苗;并可穩定土壤溫度,使冬春增溫、夏季降溫,促進作物生長;還能避免雨滴直接沖擊地面,保持土壤結構;秸稈翻入土中,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覆蓋秸稈的農田比不覆蓋的一般增產10%~20%。秸稈覆蓋方法是先將作物的莖葉切成10~20厘米長的短節,或將打場壓碎的麥秸(糠),均勻鋪在農田或作物行間與株間。覆蓋時間與覆蓋量因作物而異,如冬小麥從播種到越冬前覆蓋,畝用量250~300千克;玉米長出4~5片葉時,覆蓋量為每畝400千克左右;春棉花在5月下旬,夏棉花在7月初,苗高30~40厘米時,每畝覆蓋300千克;果樹在春季經過治蟲、施肥、中耕之后,每畝覆蓋400~500千克。
三、坐水播種
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在作物播種時期,由于雨水缺乏,常出現土壤墑情差,含水量低,造成出苗晚或缺苗斷壟。為了保證出全苗、出壯苗,可采用坐水播種的方法。其作業程序是挖穴(或開溝)、注水、點種、施肥、覆土和鎮壓。采用此種方法,可適時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出苗率可達95%以上。常用兩種方式:
1.人工抗旱坐水種。除運水外,其余操作全靠人工來完成,完成全部操作程序需5~7個人工,日播種面積4000平方米左右,每坑灌水2千克左右。
2.機械抗旱坐水種。先平整好土地,準備好種子、水源、肥料,再用抗旱坐水覆膜播種機進行開溝、注水、播種、施肥、覆土和覆膜作業程序。每臺機械1~2人操作,較人工坐水種提高生產效率1倍。
四、地膜穴灌
播種后,覆上地膜,當作物出苗快接觸到地膜以及氣候溫暖時,呈十字形劃破地膜,待苗長出地膜后,再把播種坑擴大為灌水孔,即地膜集流穴。通過地膜集流穴可以收集天然降雨降到其他部位地膜上的雨水,達到集流穴灌的目的,亦可每孔根據植株大小,人工灌水1~3千克。
五、瓦罐滲灌
瓦罐是選用不上釉的粗黏土燒成品,四周有微孔(也可在罐壁按一定間距鉆直徑為1毫米微孔),瓦罐底部不打孔,上口加蓋,蓋中心留10毫米直徑圓孔,供進排氣與向罐內注水用。灌水時需人工向罐內注水,每罐容積3~4千克,水從罐四周微孔滲出到作物根區。
六、注射灌溉(亦稱注水灌)
用特制的注水器向根區土壤注水(或水肥溶液)的一種灌水方法。目前是將追肥輪安裝在農用噴霧器上,依靠噴霧器的打氣壓力,通過噴槍嘴,將水(或水肥溶液)注入根區。其特點是灌水、施肥、根區施藥一次完成。根據作物長勢情況進行定量灌溉,苗期可少灌勤灌,需水旺盛期可多灌深灌,一般每處(株)注水0.5~1.0千克,灌水定額每畝為2~3立方米。
- 上一篇:南寧市農業發展創新
- 下一篇:發展農業產業化問題解析及意見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