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發展和農機鑒定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8 11:28:11

導語:農機化發展和農機鑒定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化發展和農機鑒定調研報告

2019年3月,國務院在湖北襄陽召開了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由種植業向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業延伸,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擴展。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管理司關于開展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情況調研的函》的要求,2020年9月10日至9月13日,山東省農機試驗鑒定站組織相關科室一行五人,赴重慶參加了“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共商省市間農機鑒定工作協作會”等系列活動,結合試驗鑒定項目實施深入農機生產企業進行調研,深入了解農機化相關政策對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作用成效及實踐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重慶發展山區丘陵機械化的背景

(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現狀。重慶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我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23605.77億元,是居“北上廣深”城市之后全國第5位,經濟建設已基本形成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二)農機化發展中面臨的困難。作為丘陵山區的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并存,山地丘陵面積占了75%,中低產田占60%以上,農民人均耕地較少、農業生產難度較高。丘陵山地的地形特殊致使農機化發展面臨種種難題,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水平與平原地區差距較大,制約了優勢產業的規模集聚。(三)農機化政策實施情況。2018年12月29日,國務院公開《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中要求重點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重慶市農田‘宜機化’改造步伐開始提速”,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農業機械化十大新聞。2019年6月,重慶市人民政府下發〔2019〕15號《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農機裝備產業進一步擴大,力爭產值達到90億元”“到2025年,農機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步,力爭產值達到150億元”等發展目標,走出一條具有丘陵山區特點的農業機械化發展之路,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慶市舉辦共商省市間農機鑒定工作協作會情況

(一)會議總結出的當前鑒定工作中存在的困難。一是試驗鑒定能力還需求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能力還不能滿足“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和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需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能力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需要擴大,試驗設備和檢測手段需要提升。二是人員技術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隨著“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和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農機綠、新、特產品不斷涌現,一批節能環保、大型復式、多功能、智能化新型裝備大批投入使用,帶來一系列新問題,迫切需求新的知識、需求新鑒定標準和方法、需求新知識新經驗的積累。(二)當前鑒定工作中經驗做法。一是提升農機試驗鑒定能力范圍,加快農機鑒定資質認定能力擴項。通過購置儀器設備,積極將推廣鑒定大綱納入資質認定擴項,提升農機試驗鑒定能力范圍。通過及時編制調整鑒定種類指南、簽署“省級農機鑒定戰略合作協議”與企業開展合作鑒定、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鑒定等,開展區域間農機合作鑒定新模式,從而增加農機鑒定有效供給。二是持續推進企業放管服,暢通農機鑒定申請渠道。確保“一網通辦”,推進省部級農機鑒定信息平臺互通,推進農機試驗鑒定信息服務平臺與省政府政務服務平臺對接,切實保證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運轉暢通。三是做好專項鑒定大綱制定及各省間互相采用新機制,全力做好產業急需和補短板新型農機產品的鑒定。結合各個省區市的農業和農機化發展特點,及時跟進制定專項鑒定大綱;對照《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要求,積極拓展采信第三方檢驗報告,享受政策紅利,降低重復工作量。

三、全國丘陵山區農田易機化改造暨綠色農機化技術情況

9月10日下午,召開了綠色農機化技術現場會,來自全國相關省市農機主管部門、推廣鑒定機構共計300余人參加了會議,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院士、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農機試驗鑒定總站劉恒新站長等領導和專家到會指導。會議展示了我國綠色農機化發展動態以及重慶農田宜機化改造成果。當前,農田宜機化改造已成為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路徑,并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共識。為加快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重慶市修訂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專門增設了農田宜機化改造章節;組建專家組和專家工作室,加強項目建設指導和技術培訓;投入3億元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試點,2019年以來農田宜機化改造試點面積達20萬畝,持續改善了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

四、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情況

9月11日上午,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悅來)開幕,會議期間,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全國農機科技創新戰略專家組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悅來)召開了綠色農機化技術與機具研討會,中國農業大學李洪文教授、山東省農機院齊自成研究員等專家圍繞保護性耕作、農牧廢棄物處理、秸稈炭化裝備需求、節水灌溉、殘膜回收作學術報告,展示了相關研究成果,對丘陵山區發展綠色農機化有借鑒作用。此次展會,針對丘陵山地農業裝備的技術熱點,通過與浙江小型農機、農用泵類、排灌類等相關產業進行深度對接與優勢互補,積極探索了適應丘陵山區農田易機化、重慶農業生產需要的農機裝備、機械化技術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新路徑等問題。

五、加快推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

(一)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現狀。農業機械與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丘陵山區主要分布在19個省份1400多個縣市,是糧、油、糖及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貧困人口聚居地。長期以來,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許多地方機耕道路缺乏、田塊細碎、高低不平,農機“下田難”“作業難”,加之農藝栽培模式復雜、適用機具不多,嚴重制約了機械化發展。2019年,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只有4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22個百分點。(二)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通過近幾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情況可以看出,一是人們購置大型動力機械數量較多,配套機具比例逐年提高,農戶購買大中型農機具較多,主要用于平川地塊,用于丘陵山區的較少;二是目前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適合丘陵山區的機具種類較少,補貼額度不夠大,無法更好地吸引購機者的購買欲望;三是丘陵山區農民收入較低,在新機具使用、技術引進、新裝備購置等方面都有一定困難。(三)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的思考。加快提高丘陵山區機械化水平。一要政府部門加大購機累加補貼力度。將茶葉、果樹、食用菌等丘陵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所需的新型中小型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大力開展丘陵山區適用農機專項鑒定工作,引導和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增加特色農機具供給。二要抓緊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要組織開展專題調研,查排底數和需求,研究落實工作方案和措施,完善標準規范,加強宣傳培訓,加大試點示范。三要抓緊研推適用機具。研究丘陵山區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及裝備需求,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研發推廣特色作物生產、特產養殖需要的高效農機,推動產學研推用密切結合,大力推廣農業種養循環、資源利用和綠色發展機械化技術。四要抓緊構建協同機制。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涉及農機化、農田建設、種植業、養殖業、科技教育等各個方面,要深化協同協作,加快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農田農機配合,推動品種培育、種養模式優化、產后初加工等各方面的宜機化。

六、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對山東農機試驗鑒定工作發展的指導意義

農機試驗鑒定作為農機化工作中的基礎性環節,必須強化農機試驗鑒定對丘陵山區機械化技術推廣的支撐作用,及早取得新產品專項鑒定工作突破性進展,加大農機試驗鑒定工作的推進力度。山東作為農機化大省,做好丘陵山區機械試驗鑒定工作,對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丘陵山區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至關重要,對整體提升全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至關重要。一是暢通農機鑒定申請渠道,切實保證“山東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管理服務信息化平臺的試驗鑒定申報系統”運轉暢通。二是結合全省農機化發展實際及時編制調整鑒定種類指南,加快農機鑒定能力擴項,全力做好產業急需和補短板農機產品的鑒定,增加農機鑒定有效供給。三是強化農機質量投訴監督工作,加強獲證在用產品監督管理,組織開展玉米收獲機質量調查,進一步提高農機鑒定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深入開展調研咨詢服務。深入到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場、深入蔬菜種植現場、機械設備生產企業進行調研走訪,了解農民群眾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備、大棚種植機械化需求,問詢企業對產品鑒定需求等情況,穩定市場生產主體。五是積極承擔標準化建設工作。積極參加全國、行業、地方標準化制定工作,依據農機試驗鑒定工作視角,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在標準制定等基礎性工作中發出農機鑒定的聲音。

作者:梁 磊 馬小非 陳曉杰 王蘭安 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