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防治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2 07:34:00

導語:番茄灰霉病防治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番茄灰霉病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摘除;殘留花瓣柱頭;防治;灰霉病

論文摘要:摘除番茄幼果上的殘留花瓣和柱頭降低了灰霉病菌的初侵染點,再輔以施用適當農藥壓低苗期和開花前期病情,能有效防治番茄果實的灰霉病。該項技術防治目標明確、成本低、無公害,建議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番茄重要病害。該病主要危害番茄果實,首先侵染花瓣和柱頭,進而向果蒂、果柄、果臍和果實的腹部擴展,最后蔓延到果實的其它部位。近年來,隨著保護地番茄大量種植,番茄灰霉病日趨嚴重,一般年份損失20%左右,病重年份50%以上,已成為保護地番茄生產的一個制約因素。由于目前尚沒有發現抗灰霉病的材料和品種,生產上主要依靠化學防控其危害。但由于灰霉菌具有繁殖速度快、遺傳變異大和適應性高的特性,生產上頻繁施藥,導致病菌抗藥性增強,防治效果越來越差,且化學農藥殘留量較大,污染嚴重。

為了探索無公害番茄生產技術,針對番茄灰霉病的危害和侵染特點,筆者于2006年進行了摘除番茄幼果上殘留花瓣及柱頭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試驗研究,現小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地點和材料

試驗于2006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鹽城生物工程分院園藝場進行。

供試作物為結果期大棚番茄,品種為中雜9號。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①:2,4-D蘸花7~10天后摘除番茄幼果上殘留花瓣和柱頭,不施藥;處理②:常規噴藥,從3月中旬起,每隔7~10天,噴施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5%萬霉靈1000倍液,共7次;處理③:2,4-D+50%速克靈粉劑1000倍液蘸花7~10天后摘除番茄幼果上殘留花瓣和柱頭,不施藥;處理④(CK):不摘除番茄幼果上殘留花瓣和柱頭,不施藥。

以上各處理在試驗期間不另施殺菌劑,其它田間管理按常規方法進行。

各處理小區面積25m2(5m×5m),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從3月下旬起至5月16日,在番茄灰霉病的主要發生期每隔5天用5點取樣法檢查各處理小區病果數并摘除各小區所有病果,檢查時每小區隨機固定5點,每點4株,合計每小區20株,統計全程病果數和采收的好果數,計算病果率和防治效果。

1.3防治成本核算

在番茄盛花期隨機抽樣摘除100個幼果上的殘留花瓣和柱頭,記錄所需時間,再根據667m2采摘果實數,折算其所需工本,比較各處理的防治成本。

2結果與分析

2.1摘除殘留花瓣及柱頭防治效果

試驗表明,①、②、③三種處理均能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的病情發展,處理①各小區在病害主要發生期(3月25日至5月20日)的全程病果率為5.17%~10.15%,平均為8.96%;處理②各小區全程病果率為6.32%~10.10%,平均為8.70%;處理③各小區全程病果率為3.63%~7.89%,平均為5.72%,CK各小區全程病果率為38.17%~57.33%,平均為49.66%(詳見表)。處理①和處理②的防治效果經LSD法檢驗后沒有顯著差異,說明采用摘除花瓣及柱頭法防治番茄灰霉病已達到一般殺菌劑的效果,處理③的防治效果顯著,已達88.48%。

2.2摘除殘留花瓣及柱頭防治成本分析

根據測試,摘除667m2幼果上的殘留花瓣約需8個工,以每工25元計,合計成本200元;而采用常規施用農藥方法防治,一般每茬用藥約6~7次,667m2需2.5~3個工,以每工50元計,折合人民幣125~150元,加上農藥成本89~100元,其防治成本略高于摘除殘留花瓣和柱頭的防治成本。

3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番茄2,4-D蘸花7~10天后,當殘留花瓣略現黃萎時,分期分批適時摘除番茄幼果上的殘留花瓣和柱頭,降低了病菌的初侵染點,從而有利于防治番茄果實的灰霉病,防治效果達80%以上,已達到一般殺菌劑的效果,如再輔以施用適當農藥壓低苗期和開花前期病情,防治效果更加明顯。生產實踐證明,該項技術主要針對番茄果實進行防治,防治目標明確,成本低、無公害,能有效解決化學防治灰霉病菌產生抗藥性的問題,提高了農藥的防治效果,大大減輕了農藥對作物和環境的污染,特別適用于抗藥性嚴重的地區和病害中、重發生的田塊,建議在生產上大力推廣。為了保證該項技術的防治效果,在摘除殘留花瓣和柱頭時要徹底干凈,病果、病葉、病枝要及時摘除并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