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硅肥效果農業科技論文
時間:2022-11-16 02:49:00
導語:水稻施硅肥效果農業科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連作的老水田施用硅肥對水稻的增產作用非常明顯。在稻田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的抗性,增強水稻抗各種病蟲害的能力,提高產量,增產幅度為8.5%~13.0%。
硅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在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細胞硅質化,使作物的莖葉挺直,減少遮蔭,使葉片光合作用提高;可提高作物抗逆性,作物施硅肥后,產生的硅化細胞有效地調節葉片氣孔的開閉,挖掘水分蒸騰作用,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干熱風和抗低溫能力。硅肥中含有較多的鈣鎂,并含有一定量的磷、鋅、鎂、硼、鐵等微量元素,對作物有復合營養作用;同時能改良土壤,矯正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鹽基,促進有機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能減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并促進磷在作物體內的運轉,從而提高結實率。水稻是典型的喜硅素作物,對硅的需求量較多,接近氮、磷、鉀的需求量,居第4位。經多年試驗、示范與應用結果表明,硅肥對水稻生長發育、提高單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水稻田施硅肥能增強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
水稻田長期施用硅肥,能有效增強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減少了病蟲的危害程度。從生理上講,水稻田中氮、磷、鉀、硅以及其他營養元素的合理施用,能有效地改善植株受光態勢,使葉片上舉,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形成硅化細胞,使莖、葉表皮細胞壁加厚,角質層增加,增強了莖稈的硬度,使莖稈健壯,根系發達,從而提高了抗病、防蟲的能力。特別是對稻瘟病、葉斑病、水稻白葉枯病、二化螟、鉆心蟲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水稻田施用硅肥后,使植株含硅量明顯增加,導管剛性增強,有效地增加植株體內的通氣透氣性,促進了根系的生長。并能激活稻田土壤中磷、鉀肥的活性,加速磷、鉀肥在水稻植株體內運轉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磷肥、鉀肥的利用率,并能有效地減輕由于施用氮肥過量引起的貪青倒伏。同時還可以預防水稻根的腐爛和早衰等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對根治水稻中毒性爛根病有著重要作用。
2水稻施硅肥能減少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農業污染來自于人們對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施硅肥后,可以使水稻植株產生一種較強硬的硅化細胞,使害蟲不易咬噬,以達到減少病蟲危害,降低農藥使用量,或采用生物農藥、物理方法,掌握最佳的有效時期,也能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由此減少農藥污染。
3水稻施硅肥抗旱、抗倒伏,增產效果顯著
水稻是需硅量較多的作物,加之多年連作的老稻田每年生產的稻谷要從土壤中攝取大量的硅,致使水稻田中嚴重缺硅,尤其在缺硅的土壤上種植的水稻,生長不良,莖稈細長軟弱,葉片本應為20°~30°直立型則變成垂柳葉,分蘗少,抽穗遲,空癟粒多,千粒重下降,抗性差,易倒伏,易感染和發生稻瘟病、紋枯病、鉆心蟲等病蟲害。在水稻優化配方施肥中,重視氮、磷、鉀、硅等大量元素合理地施用,硅元素對水稻的生長發育起到了很大作用。硅雖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需要的營養元素,但對水稻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增產8.5%~13.0%。水稻是吸收硅較多的作物,水稻體內硅酸含量約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田缺硅已成為限制水稻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硅肥后,可以使水稻植株上皮細胞硅質化,莖稈粗壯,葉片挺舉,減少遮光,葉片夾角縮小,光合作用、抗倒伏能力、抗旱節水能力增強,為水稻穩產、高產奠定基礎。
4硅肥施用方法
水稻田施硅肥,應配合氮、磷、鉀、鋅等肥料一起施用,作底肥施入土壤中,最好在翻地前或水耙時撒施。硅的標準用量為15.0~19.5kg/hm2,或以硅氮磷肥600~750kg/hm2為宜。
水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滿足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元素配合,缺一不可,各種元素對水稻的生長起著各自的作用,一旦某種營養元素的缺乏或不足時對其他元素的吸收有拮抗或抑制作用,嚴重時還有毒害作用。因此,水稻在生長發育中首先滿足必需營養元素的供應,尤其是硅肥具有改善水稻品質、增強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使水稻生長健壯,抗倒伏,具有抗旱節水的功能,為水稻獲得穩產、高產奠定了基礎。
- 上一篇:區畜牧系統科技入戶工作會的講話
- 下一篇:市長在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