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
時間:2022-10-18 03:24:55
導語:新常態下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環境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人們也越來越多地對環境保護這一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環境保護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內容在于森林,森林資源并不只是物質上的自然物質,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要資源。森林資源作為環境保護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資源保護與建立生態文明的理念相輔相成。以新常態下的森林保護概念、合理化開發和保障工作方面進行分析闡述。
保護森林資源需要對森林進行大范圍的維護與保護,而在保護過程中建設了森林生態環境。現在全國范圍內,多呈現國家為發起者,具體由各地方政府下發,地方工程組承包項目的模式,同時兼以各類企業對林業進行保護式開發進程。
1“新常態下的森林資源保護”的概念與重要性
1.1概念
“新常態”一詞首次出現于2014年5月我國中共中央的講話中,他講到“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而我國經濟的發展要適應新常態,保持平常心”。由此可見,“新常態”這一詞包含著我國經濟發展要符合“建設生態文明這一目標深入人心”的時代要求。
1.2新常態下森林資源保護對于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生態文明建設中一大主要力量是森林資源,森林有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價值。一方面,森林有極強的初級生產力,在支持人類生活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因其綠色的觀賞性而具有一定的美化環境和觀賞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又因其陸地面積大而成為陸地上最復雜的生態系統,尤其是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類森林更是如此。具體來說,它為水土流失、沙塵暴防治提供了極強的綠色生態保障;因光合作用以及數量龐大而成為主要生產者的森林,還能極大程度地改善空氣質量、凈化空氣污染和固碳減輕全球變暖。綜上,新常態下,進行森林資源保護是迫在眉睫和勢在必行的時代任務。
2加速高效林業產業建設進程,帶動興林富民發展新局面
為更好地實現林業為農民帶來效益增收,需要對高效林業產業有一定辯證的思考。以過度破壞林業來追求效益發展是絕對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同樣,過度“閉關”對發展和更好地建設目標沒有益處。所以,在進行開發時,通過以下方式確保效益和保護可取得一定成效。
(1)發揮資源優勢,加速推動游客來森林觀光旅游。
(2)全面落實種苗任務,將新經濟下林木種苗與觀光植被如花卉產業進行結合。
(3)全面發展新經濟下的新林業,推廣優良產品,實現更好的經營農業、管理農業生產線,讓農產品具有更大競爭力。
(4)不能忽視招商引資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及時地制定優惠和放寬政策來促進融資,重視領頭企業的發展以延長產業線。針對不同的地形要有不同的保護方法。管制天然林,最好能夠封山育林或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于農田所在區,需要結合農田和林業,通過改善林業的土壤條件來改善種植條件;對于土壤肥力較差的耕地,則應及時退耕還林,重新培養土壤肥力;對于濕地,進行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規劃。
3做好建設工作的保障工作
森林保護工作中,有了總體的方法和針對性的農林業開發經營模式后,需要建立的是管理層面的優化。在提高管理水平過程中,需要政府對與之有關的法律法規或政策進行對應的處理。只有當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落到實處,才使后期問題的解決有據可依。同時還要嚴格控制森林資源的限額制度,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出發點,落實到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加強管理,確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度與管理工作認真度和落實度,嚴格監督。管理人員的認真程度是建設工作的保障之二,只有工作人員將環保理念落實入日常工作中,才能做出達成保護環境效果的實事。如果連工作人員也忽略林業資源保護,這個口號也只能是一紙空談。由此可見,通過森林資源保護來建設生態環境,必不可少的保障是律法制度保障和管理人員保障。
4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保護工作是一場時間長的拉鋸戰。森林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是經濟和諧發展的必過難關。這場戰斗要求每個站在工作崗位上、從事與之相關職業的人都要懷有一定的環保理念、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在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地區進行不同保護的基礎上,為當地農民提供最大化效益和最大化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張瑞蒲.基于新常態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J].農業與技術,2018(2)
[2]張軍.新常態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2)
[3]曾維廉.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途徑分析及解讀[J].農民致富之友,2017(7)
作者:文昌學 單位: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上一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英語中的應用
- 下一篇:多媒體輔助教學下大學英語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