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生態養殖論文

時間:2022-08-04 04:42:01

導語:母豬生態養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母豬生態養殖論文

1品種選育

飼養的母豬品種直接關系到母豬生態養殖質量,建議選擇長大二元雜交母豬飼養。具體要求:(1)頭小、頸短,尾細短,嘴大、叉深、下頜長,體長、腹寬,后軀大、肢高、胸寬、臀部圓;(2)選擇陰戶大且下垂,陰戶與尾根距離遠;(3)中等膘情,不過肥、不過瘦;(3)有效乳頭數一般品種要求在7對以上,地方品種要求在8對以上,而且排列整齊、均勻,無瞎乳頭,乳距要寬,乳頭長短粗細適中,乳房忌肉乳房;(4)性情溫順、不挑食。

2飼養管理科學

2.1做好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2.1.1科學飼喂

嚴格控制后備母豬的體重,日增重量控制在650g以內,膘厚控制在18~20mm。定時定量飼喂后備豬,飼喂頻率:2~3次/d。保證后備母豬有足夠的運動量,可有效促進其肌肉及骨骼的生長發育,避免過瘦或者過胖。除了飼料供給管理外,疫病防控尤為重要。特別是皮膚病、四肢疾病、寄生蟲病等的防控。

2.1.2適時配種

定期觀察母豬發情狀況,從發情時間來看,母豬發情間隔在3周左右,發情期維持2~3d,妊娠期為110d。發情癥狀:地方母豬癥狀較為明顯。陰戶紅腫,有黏液流出;躁動不安,食欲差,拱門;發出尖銳叫聲;嗅聞同欄母豬陰戶,爬跨其他母豬或接受其他母豬爬跨;按壓其背部會有明顯的“呆立”癥狀,此時可立即進行配種。引進品種及新培育品種發情早期除了陰戶紅腫、有黏液分泌等典型癥狀之外,尚不見其他明顯癥狀。初配年齡:各個品種豬配種年齡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地方品種母豬的初配年齡為7~8月齡、體重50~60kg,引進品種母豬的初配年齡為8~10月齡、體重125~135kg。此外,母豬配種之前,最好與經產母豬混養1~1.5個月的時間。對于個別發情不是很明顯或者是不發情的母豬,可通過加強戶外運動、補充營養、按摩其乳房、使用催情劑(如催排Ⅰ號、孕馬血清等等)、適當與公豬進行接觸等方式促使其發情。如果采取措施,尚不見發情癥狀的,可立即給予淘汰。

2.2做好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2.2.1合理選擇飼養方式

要綜合考慮懷孕母豬的身體、膘情等狀況。對于妊娠母豬的飼養,要注意營養搭配科學合理,每天飼喂次數控制在2~3次。如此,除了保證妊娠母豬的身體狀況之外,還可補給胎兒生長所必須要的營養元素。喂養飼料,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粗劣、有毒的飼料,更不能飼喂富含酒精、棉粕的飼料。建議養殖戶在母豬懷孕期85d,適當改善飼喂飼料,可提前飼喂哺乳期飼料。有條件的,可引導母豬在池塘邊活動,通過打滾、拱土等方式獲得生長所必須要的養分,同時對于寄生蟲的防治效果也較好。

2.2.2堅持單圈飼養

單圈飼養可提供給妊娠母豬一個安靜、適時的養殖環境,避免母豬間相互撕咬、擁擠等等問題的出現。堅持單圈飼養,為精心護理母豬創造條件。期間,一定要嚴禁追趕、驚嚇、鞭打母豬,減少一切應激因素。如果飼養豬舍比較緊張,可考慮在妊娠期3~4個月時才開始進行單圈飼養,之前可單圈飼養2~3頭。

2.2.3保證足夠的運動量

妊娠期母豬運動也要做到合理、適量、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在頭1個月,要保證妊娠母豬吃好、睡好,盡量讓其少運動為最好;第2~3個月,開始引導其適量運動。2~3次/d,1~2h/次;到了第4個月,減少運動量,直到產前的7~10d,可不要讓其運動。

2.2.4創建良好的飼養環境

保證妊娠母豬有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減少一切應激因素對于提高母豬生態養殖效率也尤為重要。及時清掃舍內污物,合理開展消毒工作。注意通風,保證舍內空氣干燥清潔。冬季注意保暖,做好防潮、采光工作。夏季及時通風、遮陽,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2.3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2.3.1積極準備分娩

在母豬分娩前1周就要準備好產房,產房使用前要求徹底清掃干凈,同時,用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之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后方可使用。此外,產房內還要準備好清潔、衛生、干燥、質軟的墊草,厚度控制在5cm左右。

2.3.2提高分娩質量

接產前,要做好接產準備。接產人員手臂、手指嚴格消毒,接產佩戴消毒手套。對于生產母豬,可在生產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其后軀、陰戶及乳房。生產過程中,做好應急措施。一旦出現難產情況時,可使用催產素進行催產。一般,藥物注射后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可順利生產。如果生產效果不明顯,建議采用徒手助產。手術結束之后,要立即給母豬注射消炎類藥物。手術結束之后,對于死胎、弱胎及木乃伊胎要進行無公害化處理。對于接產過的產床,建議先清理后使用消毒液消毒處理。

2.3.3做好產后護理

產后母豬當天少喂飼料,可在0.5h之后,飼喂少量溫開水或者是麩皮水,可有效消除母豬生產帶來的疲勞感、補充其營養需求。產后要及時取走胎衣,避免母豬吞食。之后要密切關注產后母豬的食欲狀況、代謝情況等,如出現食欲減退、代謝差等問題,建議采用易消化的飼料飼喂,但是量要少。同時,還要保證產房內清潔、衛生、安靜,保證產后母豬有充足的休息時間。產后3d,如果天氣晴朗,建議引導母豬自由活動,適量增加其運動量。每天喂養飼料要保證營養均衡、全面、多樣化,嚴禁突然變換飼料。每天供給清潔飲水,冬天供飲溫水。不要大聲呵斥和鞭打母豬,讓母豬保持正常的泌乳規律。保護好母豬的乳房,如有損傷及時治療。

2.3.4做好斷奶前的調整

仔豬斷奶前3~5d,逐漸減少母豬精料和多汁料的喂量。經常檢查母豬乳房膨脹情況,防止母豬乳房炎的發生。斷奶當天不喂給母豬精飼料。

3疾病防治措施

3.1重視疾病免疫工作

母豬生態養殖非常重視疫病防疫工作的開展,地方養殖戶應該根據區域內疫病發生狀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對于豬瘟、細小病毒病、藍耳病等重要疾病,要將其作為疫病防控的重點對象。

3.2常見病的防治

產后常見病要積極防治,像是產后偏癱、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等,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避免疫情擴散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3謹慎合理用藥

疫病防治過程中,難免會使用治療藥物。在藥物使用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從事。尤其是對于瀉藥、激素類藥物、興奮藥等等要慎用,甚至是禁用。治療用藥,做到少用抗生素、不用促生素、禁用違禁藥,保證豬肉肉制品的質量安全。

3.4環境凈化

豬舍及其周圍及時清掃,保持干燥,消滅蚊蠅,定期做好糞便、污水的無害化處理和帶豬化學消毒。環境凈化有效切斷了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減少或避免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減少藥物的使用,達到生態養殖的效果,有效提高養殖效益。

作者:鐘添林工作單位:福建省長汀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