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態養殖論文

時間:2022-08-04 04:35:27

導語:畜禽生態養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禽生態養殖論文

1生態養殖存在的誤區

一些生態養殖戶在養殖時存在以下誤區:一是認為畜禽飼養的時間越長,肉品質量越好,因此,喂料特少;二是認為天然放牧才算原生態養殖,就算補料也很少。殊不知,這樣的飼養方法其唯一的好處就是畜禽得到了充分的運動,但生長速度緩慢,出現了“長命豬”、“神仙雞”和“神仙牛”。長命豬:是將豬養在山上簡易豬舍里,白天把豬趕到林子里放牧,晚上趕回豬舍休息,每天每頭成年豬投喂0.5kg的自產飼料(主要是玉米)和一些青飼料,種公豬、種母豬也只補飼少量的單一飼料(玉米),結果母豬體質差,斷奶后母豬成了畸形,瘦如刀豆狀(俗稱神仙殼豬),仔豬雙月齡斷奶平均體重只有6.5kg,形似小魚;商品豬飼養周期長達2.5年,平均體重不到100kg。神仙雞:在坡上建一圍欄,在圍且欄里搭一個非常簡陋的雞棚,把雞苗放在里面飼養,白天放牧,晚上回雞棚,每天每只雞投喂0.05kg玉米(或玉米粉)。因養殖密度大,雞的活動范圍受到限制,而放牧雞本身就不會走得太遠,天然飼料極為有限,連草根樹皮都吃干凈了,商品雞飼養周期1年以上,平均體重不到2kg。神仙牛:就是只喂野草(因為沒有種草或種草太少),由于承包地的原因,放牧地受到限制,草量有限、草質較差,連野草都吃不飽,又不補料(或補很少的料),飼養周期3.5年以上,平均體重不到300kg。

2造成的損失

(1)畜禽的生長、生產環境極差,因大群的畜禽集中飼養,環境不堪重負,畜(禽)群活動不開,糞便清理難,污染環境,特別是陰雨天,糞水和雨水攪在一起,人要穿雨鞋才能進場;(2)由于環境條件差,仔畜禽成活率低,成畜禽也易發病;(3)畜禽營養極度缺乏,生長發育嚴重受阻,沒有補償飼養,成了僵畜(禽),限制了其應有的生長個體;(4)由于營養跟不上,導致雞群產生喙癖、母畜易產生軟骨病、幼畜易產生佝僂癥;(5)防疫跟不上,也是造成畜禽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6)飼養周期過長,導致畜禽肌纖維老化,肉的品質下降;(7)生產效益極其低下,得不償失;(8)由于生態平衡被打破,生產的產品也算不上生態產品等。由于這些弊端的存在,實際上是踐踏了生態、虐待了畜禽、損害了養殖利益(效益)。

3對策建議

要走出誤區,首先,要了解生態養殖的概念。所謂生態養殖就是指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適宜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1)選擇適宜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生態養殖必須根據所飼養畜禽的天性選擇適宜畜禽生長的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比較大的天然的活動場所,讓畜禽自由活動、自由采食、自由飲水,讓畜禽自然的生長;(2)要給幼畜禽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保證其有較高的成活率;(3)要保證適宜的飼養密度,保證生態平衡;(4)要進行合理的補料,保證畜禽自然生長、生產的營養需求,進行現代生態養殖仍然要使用配合飼料,但所使用的配合飼料中不能添加促生長劑、違禁添加劑與動物性飼料,多喂優質青飼料;(5)做好防疫工作,合理用藥,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進行抗體檢測、科學免疫,為避免因藥物殘留而降低畜禽產品品質,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可選用中草藥預防或治療畜禽疾病(因中草藥隨處可見,采用方便,效果較好),積極使用活菌制劑(微生態制劑),杜絕使用違禁藥品;(6)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畜禽糞便,實行種養結合,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循環利用畜禽糞便(如種植飼草、養蚯蚓、養蟲、養蠅蛆等);(7)要分階段飼養畜禽,前期精細,中期粗放,后期加強營養,并要求畜禽有足夠的活動量(驅趕放牧等);(8)要注意適宜的飼養周期,筆者建議:商品豬10月齡以內出欄、商品牛2.5歲內出欄、商品雞6月齡以內出欄,僅供參考;(9)生態養殖必須要建好畜禽養殖檔案;(10)要建立與養殖規模配套的畜禽糞便、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11)建議政府出臺生態養殖優惠政策,對生態養殖進行全力支持,保駕護航。業務部門要加大生態養殖的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力度,使廣大養殖者了解和掌握畜禽生態養殖技術,走出生態養殖誤區。為維護生態平衡、實現福利養殖、生產綠色生態食品、提高養殖效益、促進社會和諧而共同努力。

作者:周德強工作單位:貴州省綏陽縣畜禽品種改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