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與措施
時間:2022-10-08 04:36:53
導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畜牧養殖過程中,一直困擾養殖戶的一個問題就是動物經常發病。輕則食欲不振,影響成長,嚴重的可能出現死亡,從而影響養殖效益。本文旨在探討畜牧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動物疾病病因,從而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動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畜牧養殖
養殖過程中疾病防控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養殖工作者應根據不同動物經常感染的疾病及疾病發病時間、發病特征和傳播途徑等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出比較完善的防控預案,保證養殖場安全養殖,盡可能減少經濟損失。
1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類型分析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所患的疾病大致可以分為3類:普通型、傳染性,還有寄生型。這3種類型的疾病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種特點。1.1普通型動物疾病。所謂普通型疾病,顧名思義就是常見的疾病種類。這些疾病本身對于動物生長影響可能比較小,但如果養殖人員不能及時發現和有效防控治理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如動物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外傷、眼部一些疾病等[1]。1.2寄生功能型動物疾病。這種疾病通常是出現在一些散戶養殖中,主要是動物消化道內存在一些寄生蟲,這也是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疾病。很多疾病實際上都是由寄生蟲引起的,如原蟲寄生蟲、蠕蟲寄生蟲等。1.3傳染性動物疾病這種疾病對于整個養殖場來講威脅最大,一旦有個別動物患病而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可能會傳染給更多動物,從而形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而,對于常見的傳染病,養殖戶應足夠重視。
2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分析
動物疾病的產生實際上是多發的,也就是說病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人為、環境、動物本身3種因素。首先,所謂人為因素指的就是養殖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可能無意間對動物造成身體傷害。比如說在進行飼喂飼料和飲水時,由于養殖人員沒有對飼料和水進行清潔,可能誘發動物產生疾病。同時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對動物生長的場所沒有做好日常打掃和消毒,可能也會導致一些動物發生疾病。其次,環境因素指的就是動物生存的環境可能會造成污染,如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當動物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可能會引起一些疾病。最后,受動物個體差異影響,有些動物本身身體素質比較差,免疫能力不足,無法抵御病菌侵害。如有些動物由于生了一場大病后并沒有完全痊愈,一旦遇到新病菌后很可能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從而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2]。
3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養殖過程中,養殖戶要注意加強動物疾病防護工作,利用先進的防控措施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疾病做防控,盡早防護遠比動物患病后進行治療要容易。3.1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養殖戶必須養成科學的習慣,對每天的養殖工作都要進行嚴格的記錄。首先從動物飲用水開始,保證水源清潔,記錄發病期間的飲用水來源,便于日后追根溯源。其次就是對于喂養飼料來講,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應對飼料有不同配比,同時記錄相應配方。最后就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發現有動物患有疾病,應及時將其隔離,同時還要登記患病情況和治療情況。3.2制定動物檢疫制度。在畜牧養殖中,不僅養殖戶應做好疾病防御工作,相關部門也應做好動物檢疫工作。首先,檢疫部門應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在容易患病的季節應抽調專門的工作人員進入各養殖基地,對養殖動物的生長狀況進行基本了解,同時告誡養殖戶應注意的防控問題。同時也要做好相關疾病預防疫苗推廣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動物患病問題,切實提升養殖經濟效益。其次,要注意檢查動物成長場所的通風和衛生情況,對于存在通風不良和環境污染情況的要及時通報,并且監督整改。同時養殖戶在引入新品種動物時必須報備相關部門審批,不可擅自引入易感動物[3]。3.3制定完善的環境改進制度。首先,依照動物自身身體條件,將不同身體素質的動物分別喂養在不同環境中。同時應整體改善養殖環境,發現有污染源的養殖場要責令盡快整改。同時,對于經常患病的養殖場要加強定期消毒工作,盡可能消除病菌。
4結語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有分析動物發病病因,及時治療的能力。同時還要做好疾病防護工作,提升整個養殖的科學性,盡量降低疾病對養殖經濟效益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東生.探討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其控防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14(12):51-52.
[2]劉安全.探析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2):281.
[3]劉惠平.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3(11):139.
作者:馬超龍 單位:青海省祁連縣畜牧獸醫站
- 上一篇:大鯢幼鯢生長性能養殖研究
- 下一篇:畜牧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