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污染防范策略

時間:2022-09-07 03:27:07

導語:畜禽養殖污染防范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禽養殖污染防范策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寶應縣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做好畜禽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盡快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存在的問題,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為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筆者對全縣畜禽養殖業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1畜禽養殖業及污染防治現狀

1.1畜禽養殖業現狀

2008年度,寶應縣生豬出欄為35萬頭,存欄16萬頭;三禽出欄為1250萬只,存欄340萬只。全縣目前生豬集約化養殖的場戶為29戶,年出欄生豬8.5萬頭,存欄生豬4.9萬頭;肉禽集約化養殖12場戶,年出欄肉禽201萬只,存欄17.4萬只;蛋禽集約化養殖場戶14個,年出欄蛋禽31.2萬只,欄存蛋禽38.1萬只。據調查,現全縣養殖最多的畜禽品種為豬、肉雞和蛋雞,三者存欄數之和為全縣存欄總數的79.8%。全縣畜禽養殖業分布具有一定的區域特點:豬養殖主要分布在安宜、范水、夏集、柳堡和涇河5個鎮;蛋雞養殖主要分布在柳堡、安宜和范水3個鎮;肉雞養殖以柳堡、夏集和涇河等鎮較為集中;鴨養殖主要分布在射陽湖、魯垛和范水等地;鵝以射陽湖為最多,山陽鎮、小官莊次之。該縣豬、雞集約化養殖程度較高,但集約化畜禽養殖業發展不平衡。全縣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共55個,其中集約化養豬場主要分布在安宜鎮、柳堡鎮和范水鎮;集約化肉禽場主要分布在柳堡鎮;集約化蛋禽場主要分布在安宜鎮、柳堡鎮和魯垛鎮。

1•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狀況

2008年全縣畜禽糞便產生總量為61.97萬t。其中糞39.06萬,t便22.91萬;tCOD產生總量為17344.57;t集約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總量為28.14萬,t其中集約化豬場13.64萬,t集約化禽場14.50萬t。各類畜禽中,豬糞便產生總量最大,雞和鴨分列第2、第3位。以上3類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全縣總量的91.76%。各類畜禽中,豬的污水產生量最大,占畜禽污水產生總量的36.56%。全縣畜禽糞便使用總量為38.73萬,t綜合利用率為62.5%。利用方式以還田為主(含出售、堆肥和直接還田),占使用總量的93.2%;少量用于水產養殖,占1.2%。鴿糞便綜合利用率最高,達92.0%。畜禽糞便使用水平是反映污染負荷的重要指標,這一指標等于區域畜禽糞便使用總量除以該區域耕地總面積,其全縣畜禽糞便使用水平為7.17t/hm2。畜禽養殖污水主要來源于畜禽沖洗及養殖場所的地面沖洗。2008年,全縣畜禽污水產生量為229萬,t污水處理率為18.6%。豬養殖場中,采取干清糞工藝的占豬存欄總數的73.7%;蛋雞養殖場中,采取干清糞工藝的占蛋雞存欄總數的64.2%。據調查,規模養殖場建有沼氣池的僅有2個(夏集鎮庭余豬場、夏集鎮永紅豬場);規模養殖場采用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的很少,僅有揚州市金綠健生態農牧有限公司和寶應縣中寶德園有機農場;少數集約化養殖場將糞便送往地力源有機肥廠;極少數養殖場將沉積的糞便通過干濕分離處理,經過晾曬、包裝后,銷往果園、林園、菜園等地;絕大部分養殖場基本沒有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糞便主要是提供給附近農民種菜、種糧。這些糞便的還田率雖然在60%以上,但未經無害化處理,不少糞便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塘、魚塘,給環境、特別是養殖場附近的土壤生態和水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和危害。

1•3污染防治現狀分析

隨著畜禽集約化養殖的迅猛發展,產生的大量糞便和污水對周圍環境構成嚴重影響。調查顯示,規模養殖場對周圍環境污染以集約化養豬場影響最大;批量蛋雞圈養居其次;園地生態放養優質雞對環境污染較小;另外,以稻田放牧為主的稻田養鴨,由于放養密度小,鴨糞直接還田,對環境污染極小;半圈養的鴨,由于喂混合飼料較多,并以河塘為活動場地,如飼養量大,密度高,則對水體有一定污染;肉雞、羊、鴿糞由于較干,可以干濕分離,直接作水產養殖的飼料或銷往果園作肥料,再利用率高,對當地環境影響也較小。集約化養豬場、蛋雞養殖場的糞便和養殖場未達排放標準的污水排放,或致使周邊農田肥力過剩,造成周圍環境逐步惡化,農作物不同程度減產;或排入水體,造成附近的河水、地下水等水質氨氮含量超標。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該縣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養殖的污染危害認識不到位。多數養殖戶和相關政府部門,對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尚未引起重視,普遍存在重養殖輕治理、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思想,沒有把治污工作提上議事日程。

(2)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量大、處理水平低下。2008年,全縣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090.5萬,tCOD排放量為1205.15,t而畜禽養殖業污水排放量竟達229萬,t相當于全縣工業廢水排放量的21%;畜禽養殖業COD排放量為17344.57,t相當于工業廢水COD排放量的14.39倍。全縣養殖場污染處理設施極不完善。有的養殖場雖有污水處理設施和沼氣池,但其容積小、處理能力不足,與污水產生量不配套;有的養殖場任意將畜禽糞便堆放在場外、村邊等,嚴重污染周邊環境。尤其是寶應縣畜禽養殖業正從散養向集約化養殖過渡,并逐步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污染就更為嚴重。夏集肉豬養殖園區、柳堡肉雞養殖園區、安宜金雞禽業、永興禽業、揚州豐寶公司、揚州豐源生態公司、安宜順太公司等12個園區已建成;范水瀛寶公司、涇河九九牧業、西安豐天路達等一批萬頭規模的生豬養殖企業正在建設之中。揚州二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在柳堡和小官莊等鎮,已經建成了10個肉雞的養殖小區。目前,園區年可出欄生豬10萬頭、出欄肉雞200萬只、飼養蛋雞40萬只,但這些集約化養殖場(區)均沒有畜禽糞便及污水處理設施,治理滯后狀況非常嚴重,污染隱患巨大。2008年,全縣畜禽養殖業污水處理率僅為18.6%,糞便處理率為62.5%。

(3)污染防治措施落后。絕大多數養殖場連最起碼的干濕分離(糞便與沖洗水分開)的措施都沒有采取,產生的污水大多經排水溝進入儲水塘自然蓄積。有的溝、塘未采取防滲措施,跑、冒、滴、漏普遍存在,特別在雨季,很難防止塘水外泄而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利用水塘養魚,但污水入塘前并未經過無害化處理,容易造成動物疫病的傳播;有的采用明溝(甚至土溝),或采用排洪溝和排污溝合用,未實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輸送系統分離,造成雨水和廢水共排,增加了廢水排放量。此外,現有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對病死的畜禽尸體,未作處理與處置,也尚未設置專用的焚燒設施。

(4)環境管理水平低。目前,畜禽養殖場尚未對污水、糞便和惡臭進行定期監測和每年定期向環境保護部門報告污水和糞便處理設施的運行情況及監測結果,排污口尚未設置環境保護部規定的排污口標志。

(5)污染源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該縣畜禽養殖業遍布于各鄉(鎮)、村,雖有利于污染物的綜合利用,但對集中治理卻帶來了難度。

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生態化、產業化的基本原則,對畜禽糞尿進行綜合處理。(1)減量化。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通過干濕分離、雨污分流、飲污分離等技術手段,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降低治理成本。如對豬的飼養過程,采用“改自來水沖圈為無水打掃、改滴供水為自動乳嘴式飲水、改稀料喂養為干濕料飼喂養、推廣良種、縮短飼養周期”等技術措施,減少糞尿排泄[1]。(2)無害化。將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控制環境污染。首先將糞便干濕分離,干糞經堆積自然發酵后,用作肥料,污水經蓄糞池沉淀后,實行達標排放。(3)資源化。通過制作有機肥、再生飼料等綜合利用途徑,減少污染物排放。如養殖場可建設沼氣池和有機復合肥料廠或再生飼料廠,變廢為寶。(4)生態化。將養殖業與種植業、水產業、林業等有機結合,推廣“雞-豬-沼-菜”等生態養殖模式,減少化肥使用量,積極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以促進養殖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的生態化。

3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的措施

3•1前期防治措施

(1)統籌規劃、合理選址、適度規模,是防止畜禽養殖業污染的重要途徑。在選址上,應遠離人口稠密區和環境敏感區。(2)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區),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按照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報批。(3)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畜禽糞肥資源綜合利用措施,必須在畜禽養殖場投運時同時予以落實。(4)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應實現生產區、生活區、管理區的隔離。養殖場的排水系統應推行雨污分流,污水系統不得采取明溝布設。應采用干法清糞工藝,不可與便尿、污水混合排放,并實行日產日清。改濕法清糞為干法清糞工藝,禁止水沖糞式的工藝運行。實行干濕分離、雨污分流、料水分離的目的,在于從設施上和工藝上減少污水濃度和排放量[2]。(5)畜禽養殖場必須設置專門的畜禽糞便貯存設施。貯存設施應采取有效的防滲處理工藝,防止污染地下水,貯存設施頂部應設置防雨蓋頂。(6)提倡發展集約化養殖場,有計劃地推廣生物發酵舍的零排放技術。

3•2中期控制措施

(1)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總量。雞場、豬場宜采用飲水器,可大幅度降低飲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畜禽舍清洗用水是畜禽養殖用水的主體,不同的清洗方式對水的需求量不同,要盡量采用節水的清洗方式,降低用水量,減少養殖污水的排放量。

(2)通過營養調控,降低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量。如:飼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可降低糞尿中氮的排出量;使用植酸酶,可降低糞尿中磷的排出量;使用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可降低不可消化的營養素排出量;使用有機微量元素,可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使用除臭劑,可降低有害氣體的產生[3]。

3•3固體糞肥、畜禽場污水、臭氣處理措施

(1)固體糞肥的處理與利用固體糞肥的處理可采用下列技術。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利用畜禽糞便干燥技術。使用時要先進行除臭、滅菌、脫水等處理,干燥后可作燃料,或加工成有機肥。化學處理技術:指在畜禽糞便中加入一些化學試劑,如福爾馬林、氫氧化鈉、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氫鉀、硫酸亞鐵等,達到殺菌消毒效果。好氧發酵技術:在供氧條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溫度逐漸升高至70~80℃,糞便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氣體,使非蛋白氮轉化為可消化氮,故經發酵可得到無臭、無蟲卵及病原菌的優質有機肥[4]。厭氧發酵技術:厭氧發酵技術主要用于沼氣生產,所以又叫沼氣發酵技術。堆肥技術:堆肥技術是指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將作物秸稈與養殖場糞便一起堆漚發酵,以供作物生長時利用。該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糞便中對作物不利的物質,是好氧發酵技術之一。綜合利用技術:將各種資源化技術組合起來,以提高廢物的利用處理效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立體養殖[5],充分利用地面、空間或水域從事養殖業,實現資源多層次綜合利用,大幅度提高養殖效益。

(2)畜禽場污水的處理方法與利用畜禽場污水的處理可采用下列處理系統。固液分離與理化處理系統:固液分離→沉淀→氣化→酸化→凈化→魚塘→排放。該處理系統可將污水凈化達到排放標準,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厭氧池發酵處理系統:畜舍排出的糞水→厭氧池→沉淀池→凈化池→灌溉農作物。該處理系統能使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6]。畜禽污水的利用要求: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應堅持種、養結合的原則,經無害化處理后,盡量充分還田,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畜禽污水經治理后,若向環境排放應符合排放標準;污水作為灌溉用水,在進入農田前必須進行凈化處理。

(3)臭氣的控制措施臭氣的控制可采取下列方法。吸附法:向糞便中投放吸附劑,減少氣味的散發。常見的有沸石、膨潤土、鋸末、蒿屬植物等;焚燒法:將有臭味的物質焚燒,以減少臭味的強度;化學除臭劑:常見的有高錳酸鉀、重鉻酸鉀、硝酸鉀、雙氧水、臭氧等;構筑防護林:種植綠色植物,是一種防止氣味擴散、有效減少氣味的方法[7]。

4落實防治措施的有關建議

4•1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長效管理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以“綜合利用為主,末端治理為輔,推廣先進治理技術,實現養殖和種植相結合,以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和畜牧業的協調發展”為指導思想,成立全縣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由縣環境保護局和縣農林局的領導擔任組長,領導全縣的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工作。各鎮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建立長效管理的目標和制度。

4•2強化環境監管,依法治理污染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9號令)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寶應縣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規劃》和《寶應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于現有的集約化畜禽養殖場,要清理好禁養區、整頓好限養區、規范好養殖區,使環境監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從政,從而加強對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監管,對違反國家法律和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縣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在制定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時,應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作為重要內容,環保部門要強化對畜禽養殖的建設項目進行環境管理,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確保畜禽養殖的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4•3分解目標任務,實施齊抓共管各級政府、各個部門要及時制定工作計劃,層層抓落實,明確責任人,落實到每個畜禽規模養殖場,并將其污染防治目標納入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中,按責任書要求,結合寶應縣創建國家生態縣以及各鎮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衛生村工作,做好督促、檢查和考評,確保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目標的實現。在執行和實施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法規、政策、標準、規劃、技術規范和管理辦法的過程中,有關政府和部門要通力合作、各負其責。各級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同時,要制定畜禽養殖業發展及污染防治計劃;各級環保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環境的監測,把好畜禽養殖建設項目的審批關和“三同時”檢查驗收;各級畜牧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年度和中長期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污染治理計劃,負責對全縣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防治技術進行推廣、指導、服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畜禽養殖場前期審批和年審過程中,必須先取得環保部門和農林部門的認可,以進一步加強管理;各級衛生、農林、水利、土管、勞動和城管執法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協同環保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實施對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

4•4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廣泛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分層次、多渠道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知識和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保意識,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氛圍和自覺行動。同時對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培訓和指導,采用現場參觀、專題講座等方式,推廣先進的治理技術和養殖模式,提高養殖場污染治理水平,推動畜禽養殖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