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產生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04-10 03:40:46
導語: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產生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畜牧養殖總量不斷增加,養殖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因此需要轉變傳統畜牧生產方式,推進健康生態養殖,加速先進養殖技術推廣應用,高效處理和合理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控制污染物排放。該文主要分析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問題產生原因,論述相應的環境保護工作對策。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保護;問題;對策
近年,養殖廢棄物的治理和開發工作相對滯后,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已經成為威脅環境生態安全的主要問題,受到社會大眾高度關注。畜牧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畜牧養殖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產生原因
1.1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在發展畜牧養殖經濟同時,過分強調了養殖規模以及發展養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對養殖業對地方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認知不足。從一開始發展畜牧養殖產業時,就注重擴大養殖規模,加快發展速度,在畜禽養殖場規劃選址建造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導致區域內的畜禽養殖產業形成一定規模后,出現嚴重的糞污污染現狀。目前畜禽養殖污染,特別是生豬糞便污染已經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相對于傳統的工業污染治理,由于畜牧業發展過程較快,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起步較晚,重視程度不高,使污染治理效果較差。1.2污染物防治理念落實不充分。各級政府部門在貫徹實施《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時也做了一些方面的努力,從總體的法規普及宣傳還普遍存在不深入、不廣泛的情況[1]。很多養殖戶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政策和政府的引導力度偏弱,疏于有效管理,使大多數養殖場養成了重視生產、忽視污染防治的理念,使污染防治不能貫徹動物養殖的各個環節。許多養殖戶根本不了解畜禽污染知識和處理技術,不能從養殖場建設初期開展規劃布局,養殖場產生的糞便不合理排放、大量排放,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污染。1.3養殖設施簡陋。基層地區的中小規模養殖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從事動物養殖的大多數是貧困的農民群眾,他們想通過發展動物養殖發家致富,但是缺乏足夠資金,養殖場建造過于簡陋。許多基層地區的動物養殖設施相對簡單,動物在戶外活動排出的糞便隨意丟棄,污染周圍環境。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加大了對畜禽養殖行業的有效規范,并不斷加強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但基層地區動物養殖設施簡陋的情況一直難以得到有效改善。養殖規模較小,養殖較為分散,整體的養殖設施比較簡陋,很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2對策
2.1制定方案,明確目標。為有效預防畜禽養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改善養殖環境,保證轄區范圍內的畜牧養殖產業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根據國家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畜禽養殖現狀養殖規模,制定完善的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實施方案,將畜禽可持續發展與污染物治理有效結合,堅持生產和生態兼顧,按照污染物治理的無害化、生態化、資源高效利用等原則,對整個地區的畜禽養殖場分步驟開展整治,最終實現畜牧養殖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控制和降低轄區范圍內畜禽養殖污染排放總量。積極推廣運用全新的清潔化生產模式和生產理念,有效提升環境質量,保證畜牧養殖產業安全。2.2營造良好的污染物治理氛圍。為切實保障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應發揮各級領導部門的職能作用。區政府應成立以區長為組長,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為副組長,各個鄉鎮的主要領導人為小組成員的畜禽養殖污染物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各個鄉鎮地區下設辦公室。各部門鄉鎮的領導班子應按照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做好水、土、大氣三大戰役的綜合治理,將各項責任落實到位,明確各個部門各個工作人員的實際責任,按照重點突出、強化整治、細化責任、嚴格執行的原則,構建完善的監管機制。為確保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活動能順利推進,畜牧部門、農業部門、環保部門應在整個地區內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向廣大養殖戶和社會大眾宣傳畜牧養殖以及畜禽養殖污染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向社會大眾宣傳污染整治的重要現實意義,在社會上樹立典型,營造良好的污染物治理氛圍。2.3強化調查,集中整治。通過有效的宣傳帶動,對全區范圍內畜禽養殖場(戶)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嚴格按照污染物治理的實際情況,詳細的報告和備案。區政府連同農業部門,畜牧養殖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聯合開展污染整治專項活動,并按照擬定方案、全面調查摸底、集中整治、嚴格檢查驗收的4個階段高效開展工作,推廣集中養殖,集中污染治理,統一管理,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模式,有效提升轄區范圍內畜禽養殖水平和養殖效益。在整治活動開展過程中,對于拒絕整治、拒絕治理的不達標養殖場應及時關閉或者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排污標準。對于整治之后仍然存在偷排漏排的現象,應要求養殖戶關停養殖場,并按照相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懲處。驗收檢。查階段,區政府應聯合農業、環保等各個部門,對治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將最終檢查的結果及時公開,作為各幾個鄉鎮政府的年度考核重要組成[2]。2.4科學規劃,轉變養殖模式第一,全面規劃、合理布局。要做好轄區范圍內畜牧養殖規劃工作,在發展畜禽養殖產業過程中,應以整體的規劃為出發點,尤其應重點做好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規劃,優化畜禽養殖模式,實現集約化規模化養殖,逐漸轉變傳統落后的養殖模式,保障新建養殖場能投入完善的污染物處理設施,盡量避開飲用水源等環境敏感區域。第二,重視養殖場結構、污染物清理方式、飼料搭配等各個環節的環境保護,積極推廣應用清潔養殖模式,注重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污染物末端的整治效果。第三,積極鼓勵養殖戶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養殖模式,發展適合不同養殖規模的新型廢氣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模式和資源化綜合利用模式。第四,實現種養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在畜禽糞物資源就地消耗利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農田的消納能力和區域內的環境承載能力,盡量實現畜禽廢棄物就地還田,防止產生二次污染。第五,嚴格監管,做好畜禽養殖項目的環境評價工作。要將日常環境監督和例行監測等環節有效結合,進一步完善養殖場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運行管理體系。同時還要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以隨機抽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檢查養殖場(戶)是否按環評要求備案及污染物產生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情況,對違法行為依法查處。第六,認清形勢,以點帶面。在現有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中選出1~2家,重點監管,起到以點帶面,推動全區畜禽養殖業專項環境執法工作[3]。
3結束語
要妥善處理畜牧養殖中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在養殖場規劃建設和整個養殖區域布局過程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政府主導,幫助養殖戶執行生態化養殖模式,做好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的高效利用,實現畜牧養殖的綠色生態安全發展,最終促進我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繆東梅,趙付良.論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8(12):195.
[2]陳星偉.畜牧養殖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7(7):135.
[3]趙勇建.畜牧養殖環境污染原因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9):51-52.
作者:馬菲 單位:濟南市章丘區刁鎮畜牧獸醫站
- 上一篇:牛羊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農村老年人健康管理困境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