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09-17 08:32:24

導語:計算機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改革與實踐

1引言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掌握計算機的重要概念和信息處理的必備技能不僅是高職院校學生未來勝任各類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從事專業學習的強大助推器。因此,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成為了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類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公共通識課。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獲得未來勝任各類非計算機專業職業崗位所需的計算機架構、硬件、軟件、網絡等重要基礎知識和包括系統操作、Office應用軟件使用、互聯網信息檢索、電子郵件通信在內的必備技能,同時課程也培養學生利用先進的科學思維方式積極探索、分析、思考和著手解決專業學習和未來工作中遭遇的各種實際問題,以使學生能滿足信息化社會對行業從業人員提出的新的需求。高職院校新生在入學背景、已有基礎和學習潛力等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為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實施帶來了新的挑戰[1]。顯然,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并保障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據學生既有知識結構、自身發展和心理特點等條件的差異性,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2],以滿足各類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也方便學生接受更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本文從新生計算機水平差異化現狀、分層教學實施策略和方法、考核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對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闡釋,最后得出結論。

2當前高校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受我國地方經濟和教育水平發展不平衡的影響,我國信息化進程也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差異。由于生源地、入學途徑、信息技術教育普及率差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新生群體入學時的既有信息技術素養起點水平這種差異化分布的現狀在高校入學新生中尤為顯著。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首先,我校對口單招班(從中職考入)學生在職中或技校階段就經歷了相對系統化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訓練,普遍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其中相當部分學生已順利通過國家或省級考試機構主辦的計算機標準化考試并取得了相應的等級證書;其次,大部分通過江蘇省高考普招入學的新生,在高中階段即已普遍接受過計算機技能的課堂訓練,他們中的大部分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此外,體育、藝術類等文科新生往往存在相對嚴重的偏科現象,他們接觸計算機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該群體中計算機基礎薄弱的現象較為普遍;此外,中外合作班和部分提前招生的新生,其入學分數往往顯著低于普通高考入學新生,存在著學習潛力相對較弱和計算機基礎掌握程度較低的問題;最后,從基礎教育相對較差地區考入的學生,由于受家庭經濟或生源地計算機教育軟硬件條件薄弱的制約,計算機基礎知識比較匱乏,起點水平較低。鑒于高職院校入學新生中存在的群體之間計算機起點水平分布不均的問題,對全校學生一視同仁地實施單一的教學流程(包括教材選擇、訓練內容和過程、考試或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也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更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根據對以往多年《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績效評估,傳統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存在著績效不彰、眾口難調的問題。本文嘗試對該課程實施分層教學改革,以期解決這一問題,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改善其教學效果。

3分層教學改革思路

3.1制定合理的分層策略。2017年以來,我校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推進,從在線課程學習平臺建設、教學視頻、教學網絡資源建設等方面對課程進行改革。為了更好地組織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群體入學時已有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差異的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對《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分層教學[3]。在具體措施上,本著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全體共同發展要求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實施因材施教,靈活運用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定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最為適切的幫助和引導。對入學新生進行分層的主要依據,首先是核查學生是否已通過了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在線查驗國家或省權威機構頒發相關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此外,為更準確和全面地了解新生的計算機素養水平,學校統一安排對入學新生的計算機理論和應用水平進行測試,準確把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最終的分層依據是結合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和學生摸底測試的結果進行層次劃分。3.2實施分層教學方案。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融合分層教學理論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4],尋求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發展的內在規律,強調對不同層次學生采用與其層次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5]。在具體實施方案上,分層教學把學生分入三類模塊班中的一個,即零起點類模塊班、一級類模塊班、有證自選類模塊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模塊及選修條件一覽表,詳見表1。零起點類模塊班是針對那些對計算機知識缺乏基本了解,操作能力較弱,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比較吃力的學生開設的。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合理引導,在教學內容選擇上適當減少艱澀理論的講解,而以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關鍵操作技能為主線,采取立體式案例形式展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操作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一級類模塊班的學生的學習內容以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應用技巧為主線,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理論教學主要采取翻轉課堂教學、結合本課程的在線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后溫習、完成在線課外作業、在線答疑等,實踐課則采取上機的方式,內容涵蓋Windows系統操作、Office軟件應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和InternetExplorer使用技巧等,上機課一般會安排課堂作業,學生完成后提交教師主機批改。為鞏固教學效果,實踐課也安排適當的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從在線課程學習平臺下載任務后自己在電腦上完成,并用手機拍下照片上傳至在線學習平臺供教師批改。一級類模塊班的課程考核方式為標準化考試,允許學生在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一級考試中自由選擇其中一項,以獲得證書作為課程通過的最終判據。對于那些基礎薄弱而未能一次通過的學生,允許繼續參加每年的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一級考試直到通過為止。此外,對于通過考試的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和課外作業的評分也以一定的權重計入他們課程的總評成績,以此確保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質量,從實踐來看效果良好。有證自選類模塊班是針對已取得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的學生,實施理實一體化線上線下教學,首次改革開設計算機二級模塊和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模塊,今后各學年根據信息技術發展和學情動態開設與專業相關的計算機類課程,教學內容不只局限于計算機操作和應用層面,而是更全面地涵蓋當前流行的移動終端的普及應用和操作等,提高學生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和素養。3.3學習共同體理論踐行。體現在教學環節,學習共同體主要以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和師生之間的橋梁式互動為表現形式。首先教師之間加強交流,共同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和課外作業的質量;學生之間也一改以往缺乏溝通、主要以被動接受教師授課方式獲取知識的傳統單通道教學模式,在班級內再通過分組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可以通過良性互動、共同促進、相互幫助的方式把學習、完成作業和實施分組項目過程中存在、產生、發現的問題獲得最好的解決,這種方法除可有效提高組內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改善氣氛,也對學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擁有不可低估的正向效應;師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不再是單通道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建設性的、相互提攜的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雙向橋梁紐帶關系,過程中教師傳授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同時學生也可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疑惑或質詢,通過教師的回答提高對課程難點的理解,這種方法能極大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總體來說,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老師“樂教”,學生“愛學”,教學更加靈活高效,學習者的發展更加全面。3.4多學習渠道相融合。此外,本課程也結合高職教育信息化、共享化的背景,根據學生的學情,在分層教學中采用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多渠道教學手段,以普及掌握信息化應用技術和學生個性化學習為教學目標,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分層教學、線上線下混和式教學。在課程考核方面也同樣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手段。其中,在線課程目前是通過超星泛雅學習平臺實現,包括教學視頻、理論PPT講義、補充學習材料、作業布置、提交和批改等形式實施。本研究致力于豐富課程教學資源,為教師教學手段、方法及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提供可能,促進課程建設。3.5實施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分層教學實施后,通過考核評價體系能夠對教學目標的實施效果進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同時還可以對未來的努力方向和下一步改進提供借鑒和參考。由于我校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成績對學生的評優評獎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在制定考核評價體系時還需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基礎、不同層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差別。按照學生基礎進行分層選課教學,主要分為零起點類、一級類和有證自選類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班級所對應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零起點類模塊班的學生大多以在中小學時期沒有上過計算機相關課程,甚至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的學生為主;一級類模塊班則以能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原理,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有證自選類模塊班的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較高,其教學目標是達到課程教學標準的較高要求。《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模塊成績獲取一覽表,詳見表2。總體而言,本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需要兼顧三個層次學生的差異性、體現公平原則,使得制定的考核標準能夠為下一步的改進提供有益的幫助。

4結論

在分層教學一個學期之后,從學生取得的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看出,全年級78%的學生達到全國或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合格成績,學生的計算機成績得到了整體提高,將近20%的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為優秀。本次基于學習共同體理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法的實踐通過多學習渠道融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了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在實踐應用中推廣。不過,分層教學改革在我校的應用時間不長,還有一系列待改進的空間,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作者:陳珂 王磊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