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設置與優化

時間:2022-06-16 11:48:50

導語: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設置與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設置與優化

摘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音樂作為音樂門類中一門較為新興的學科發展十分迅速。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大音樂院校以及高等師范院校(以下簡稱“高師”)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院校都設立了與計算機音樂相關的專業和課程,有較為完善的教學模式,但是,對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該學科仍然有許多課程內容和教學實踐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研究。本文就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層面,結合本院校高師學生的特點,以滿足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標,歸納、完善該學科適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階段。

關鍵詞:計算機音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應用能力;教學內容;教學階段

一、高師計算機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計算機音樂類的課程在所有開設的專業課程中算是一門較新的課程。就筆者所在的院校以及筆者了解到的其他高師院校來看,高師計算機音樂教育發展還存在如下方面的問題:一是硬件設施不完善。計算機音樂對于計算機硬件設施以及周邊設備要求相對較高,如:電腦內存、獨立聲卡、MIDI鍵盤、監聽耳機等,所以,硬件設施的完善以及更新換代等方面的問題相對制約了該課程的開展。二是課程設置不全面。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在計算機音樂課程教學內容方面目前來說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必、選修課程的開設上,課程的設置相對來說不夠完善。三是使用軟件過多、過雜。由于計算機音樂課程使用的軟件種類繁多,而每款軟件在功能上又有不同的作用,這樣導致可使用的軟件平臺過多、過雜,課程中會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去研習軟件,降低了教師教學的效率。四是教材部分內容相對滯后且未能滿足實際需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無論是音樂軟件還是硬件建設都更新換代較快。因此,市面上的教材會存在相對滯后的情況;其次,教材的內容設置也未能針對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同專業音樂院校相比,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學生在音樂基礎、專業能力以及藝術實踐的機會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現有市面上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大部分學生的知識體系范圍。根據以上分析的計算機音樂教育的種種現狀,針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當前的基礎,筆者認為,使用綜合類①的軟件教學,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才是該類課程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開展的核心。因此,筆者試圖對現已有的計算機音樂類課程進行完善,并嘗試優化這些內容。

二、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設置的安排

從筆者所在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來看,筆者認為計算機音樂課程的設置應該以兼顧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的需求和日后教學實踐方面的需求以及應用為主,按照不同的教學核心模塊,在不同年級階段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必、選修課程。在課程設置類別和課程的階段安排上,筆者認為可以按照如下設計:

(一)課程設置類別

關于計算機音樂課程內容的安排,根據實用性原則進行課程的結構改革和內容建設。筆者認為計算機音樂課程可設置為如下幾類:一是計算機音樂基礎。設置該模塊的目的是使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音樂的基本原理,掌握相關基礎概念以及具有代表性音樂軟件的使用技巧,并培養學生獨立摸索其它同類軟件的能力。二是樂譜制作。該模塊以講授五線譜制譜軟件Sibelius以及雅樂簡譜等具有代表性的制譜軟件為主,使學生掌握從簡單的單聲部樂譜到相對復雜的多聲部樂譜的各種制譜技巧。三是音頻編輯。該模塊的使用平臺為Cubase。該模塊設置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運用音頻處理軟件對聲音素材進行一般化的處理,如:音頻剪輯、音頻切片、音高處理以及音頻伸縮處理等相關操作。其次,該模塊還培養學生以已有的音頻素材為材料,根據實際需要對音樂進行剪輯,具備拼貼為一首新音樂的音頻編輯等相關方面的能力。四是多媒體音樂課件。該模塊的使用平臺為多媒體音樂課件,是一款為中小學一線音樂教師專門設計的軟件。該模塊主要針對音樂學科的特點,介紹音樂課件制作相關的內容。通過該模塊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熟悉音樂課件制作,并運用到日后相關課件的設計中去。五是計算機輔助作曲。該模塊主要是學習掌握以Band-in-a-box為主的計算機輔助作曲軟件的基本操作與創作應用。學生可以將和弦輸入到具有自動編曲功能的軟件里,該軟件就可以根據預設的風格模式將原先寫好的旋律與和弦進行配置并自動演奏。學生使用該軟件,可以將自己寫作的旋律、配置的和聲以及所選用的配器用音響比較直觀地展現出來。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把枯燥的紙上寫作轉變為聲音,可以提升學生對計算機音樂制作方面的興趣。六是計算機音樂制作。該模塊主要是學習掌握以Cubase為宿主的音樂制作軟件的編曲知識,設置該模塊的目的是通過講授流行四大件的音樂基本制作技術,使學生掌握電腦音樂的一般制作技術和方法,并能運用軟件及音源創作、制作小型的電子音樂作品。七是音頻錄制:該模塊的使用平臺為Cubase,設置該模塊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錄音方法以及錄音后的音頻處理等相關方面的知識。該模塊主要讓學生通過歌曲錄制的實踐操作,基本了解和掌握話筒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根據不同的錄音環境加以靈活運用。此外,錄音模塊實際上也包含了音頻模塊相關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對錄制后歌曲的音頻處理,鞏固、夯實前一模塊中關于音頻編輯方面的知識。

(二)課程設置階段

根據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計算機音樂相關課程的類別,可以按照以下幾個層面展開階段性教學:第一階段: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音樂基礎、樂譜制作和音頻編輯三大塊,這一階段可在大一上學期開設,設置為必修課。一是計算機音樂基礎。主要介紹計算機音樂歷史、周邊硬件設備、常用計算機音樂軟件等相關的計算機音樂基礎知識。這類課程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計算機音樂方面的常識,為后續課程的進一步學習奠定相關的理論基礎。二是樂譜制譜。主要以制譜類的軟件教學為主,這類軟件的特點是操作簡單,對計算機的硬件配置沒有特別的要求。另外,由于音樂學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是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工作,從工作性質出發,樂譜制作是他們首要掌握的技能,該類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輔助一些理論課的學習和教學,學生能夠通過軟件把理論學科的知識、文字符號轉化成聲音,實現視聽一體化,提升學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三是聲音處理。主要涉及一些聲音處理相關技術的課程。由于不涉及作曲技術,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所以這一模塊也是相對而言比較基礎、操作比較簡單的內容。該類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根據需要對音頻進行聲音技術的處理,如:剪輯、拼接、淡入、淡出、量化、移調、力度、速度,降噪等,同時,學生也可以將各種多媒體視頻、舞蹈音樂通過自己的審美加以拼貼,使音樂在音量、音色上能夠完美過渡,最終實現學生想表達的意境。同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該類課程也是相對比較重要的,如:歌唱教學中音樂分段展示、欣賞課中音樂主題的截取以及不同音樂片段的拼接,音高、力度、速度的改變等,這些都是每一位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第二階段:課程主要講授多媒體音樂課件制作相關的知識,這一階段可在大二上學期開設,設置在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的選修課課程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音樂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需要掌握普通的音樂知識了,現在多媒體音樂課件在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中大量運用,所以掌握多媒體音樂課件的綜合設計、制作帶有音視頻的音樂課件,已經是當代高師計算機音樂教學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對當代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要求。第三階段:首先,課程主要講授計算機輔助作曲,這一階段在修完和聲、曲式課程之后,在大三上學期開設,可設置在歌曲寫作的選修課程里,作為輔助性教學。該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學生在創作完歌曲之后,以音響的形式檢驗自己為歌曲配置的和聲以及選擇的配器效果。計算機輔助作曲可以提高學生對歌曲寫作課程的興趣和學習效果,為學生在計算機音樂創編方面打下基礎。其次,課程主要以計算機音樂制作為主,以音頻編輯、錄制為輔。這一階段在修完和聲、曲式以及配器法課程之后,在大三下學期開設,設置為選修課。該階段涉及到前面的計算機音樂基礎、音頻剪輯和音頻錄制等幾個模塊,相比較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階段。該階段主要學習以Cubase為宿主的軟件,通過實際講解和操作的方式完成寫、編、錄、混的實際音樂制作的整個流程,使學生具備完整的音樂制作知識和經驗。通過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作品的創作。在中小學音樂教學里,很多時候都涉及到音樂創編的環節。由于版權意識的加強,很多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自己創作和制作,哪怕只是簡單的歌曲、伴奏、舞蹈音樂、微課背景音樂等。只有通過第三階段的學習,才能保證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學生也才能夠掌握音樂創作、創編的相關技能,同時,針對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課程內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學習。課程設置的階段,如下表所示:

三、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體系設置的意義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主要是培養能夠勝任中小學、青少年宮、藝術教育基地等音樂教育方面的教師,這類教師是應該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對于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體系的設置,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作為現代音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先進教學手段,計算機音樂已經被運用在高師音樂教育中。開設計算機音樂類相關課程,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建立一條嶄新的學習道路,同時,也提高了未來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促進中小學教育改革

高師作為培養未來中小學人民教師的主要陣地,所培養的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主力軍。計算機音樂的推廣與應用,也預示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與成果。可以說,計算機音樂課程對未來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的培養,實際上也推動著未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

(三)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培養未來下一代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了解并掌握當前時代音樂發展的新動向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學習的內容。在時展的今天,進入中小學音樂教育行業的畢業生也應該具備能綜合利用新興教學手段的能力。

四、結語

計算機音樂作為音樂與計算機科技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已經逐步發展。高師音樂教育設置計算機音樂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音樂知識及相關技能,以滿足畢業后能成為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隨著計算機音樂的逐步發展和各類師范院校音樂學院專業的進一步細化,該類課程的開設也會逐步完善。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師也必將為培養時代需要的音樂與科技結合的適用性專業人才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楊萬鈞.高師音樂專業計算機音樂課程體系建設經驗談[J].中國音樂教育,2011(12):35-38.

[2]文海良.高校音樂學專業《計算機音樂》課程內容的優化[J].藝海,2020(01):84-86.

[3]李治明.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資源多元化的構建———計算機音樂課程教學的深化與轉型[J].藝術科技,2018(11):11-12.

作者:楊玉雙 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