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05-30 05:25:00
導語: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收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又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五個統籌”是其根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又擺在“五個統籌”的第一位。由此可見,統籌城鄉發展這一問題事關全局,意義重大。本文結合#實際,就此作一初淺探討。
一、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統籌城鄉發展,是相對于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而言的,它要求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全局進行通盤籌劃,綜合考慮,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最終目標,統籌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環境建設,統籌解決城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打破城鄉界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同繁榮。統籌城鄉發展,在現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于20世紀末總體上實現了小康社會。但我國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低水平主要是農村小康的低水平;不全面主要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主要是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全國農村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有3000萬左右,初步解決溫飽問題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萬左右。沒有8億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面的小康。就#而言,也有不少農民處于貧困狀態。可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只有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才能如期實現。
2、統籌城鄉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
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是落后地區、農民是困難群體,這是“三農”問題的真實寫照。解決“三農”問題說到底就是要讓農業這個弱質產業強起來,實現農業產業化;讓農村這一落后地區好起來,實現農村城鎮化;讓農民這一困難群體富起來,實現農民市民化。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要突破過去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的單一思維束縛,突破城鄉分割的體制性障礙和發展失衡狀態,突破制約城鄉發展的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統籌謀劃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和城鄉融合,實現城鄉資源共享、產業互補、市場互動、人力互助。落實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有關方針政策,推進城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徑,以此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3、統籌城鄉發展是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客觀需要
城鎮化是調整產業化結構、推動區域發展的大戰略。與發達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城鎮化進程相對緩慢。突出表現是:總體規劃滯后、功能不完善、規模普遍偏小、缺乏產業支撐,吸引力和輻射力弱,聚集效應不明顯。統籌城鄉發展,可以促進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可以提升城鎮集聚產業和吸引人口的能力,可以推進城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可以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二、統籌城鄉發展的內容與途徑
統籌城鄉發展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縣一級來講,重點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1、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從多數山區縣的情況看,城鄉發展規劃主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規劃的缺位、缺失;二是規劃的滯后;三是要規劃的虛化,缺乏剛性約束。統籌城鄉發展規劃,主要是要解決城鄉發展上的盲目無序問題,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統一編制區域內城鄉發展總體規劃,包括產業發展規劃、用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規劃要在指導思想上堅持與時俱進,破除厚城薄鄉、二元結構的舊觀念,樹立城鄉并重、城鄉一體的新理念,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既要注重發揮城鎮對農村的帶動輻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農村對城鎮發展的支持幫助作用;既要注重剛性約束,又要體現靈活運用;既要注重經濟發展,又要促進社會進步,促進城鄉聯動,實現共同繁榮。
2、統籌城鄉資源配置
統籌城鄉資源配置,就是要統籌城鄉之間的各種發展要素,就是要引導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創造城鄉各類經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要加快發展和培育城鄉一體化的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市場網絡,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制定落實相關配套政策,調動城鎮、鄉村兩個方面的積極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現,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積極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大戶集中,充分發揮城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人力資源,是合理配置城鄉資源的關鍵。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吸納外地優秀人才的同時,尤其注意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縣擁有8萬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們堅持就地轉移與異地輸出并重的原則,提出了“企業用工本地化”的要求,目前有三萬余人就近就地從事涉煤產業,人均年收入近二萬元。
3、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目的是要強化城鄉三次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以現代工業理念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以特色農業的發展促進二、產業的升級,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三次產業的融合,形成三次產業相互促進、聯動發展的格局。對每個地方來說,特點和優勢不盡相同,統籌的內容和重點也各有差異。#縣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廣闊的牧坡資源優勢和適宜花椒生長的地理、氣候優勢,抓住這些優勢,統籌城鄉產業發展,重點要在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培育優勢產業。產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如果沒有產業的發展,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就會受到限制,農民的就業和集聚將成為一句空話。我們從#東片、西片不同的資源優勢出發,提出“西抓花椒東抓畜,資源地區上煤化”的發展思路,即在西部黃土殘垣溝壑區大面積發展花椒,構建花椒產業區;在東部和南部石山森林區著力發展以牛羊為主的畜牧業,構建畜牧產業區;在重點產煤地區大上煤炭化工產業,構建煤化工業園區,著力培育花椒、畜牧、煤化三大優勢產業,打造花椒名縣、畜牧大縣、煤化強縣。
二是壯大龍頭企業。重點鼓勵城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輻射帶動周邊村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們以良種牛羊繁育、果蔬儲藏保鮮、特色食品加工、小雜糧精細包裝為重點,扶持了翅果油加工、優種羊胚胎移植、奶牛飼養及奶制品生產項目、布爾山羊飼養及飼草加工、果椒儲藏保鮮等一批龍頭企業,延長了農業產業化鏈條,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是強化以工補農。要實現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必須加大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從噸煤中提取一元農業開發基金,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去年以來,我們又開展了“一礦一事一業”活動,鼓勵本縣開辦的所有煤礦企業創辦或聯辦一個促進農業調產、農民增收的非煤企業,興辦一項農民群眾迫切希望的社會公益事業。一年來,已有4億資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農業開發。
4、統籌城鄉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廣大偏遠山區發展的“瓶頸”。統籌城鄉基礎設施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首要條件。具體工作中,要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縣城和中心城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是一個地方展示形象的窗口。對#來說,就是要抓住當前國家投資政策向基礎設施傾斜和煤炭市場趨旺的機會,加快沿309國道80公里一條線“一城四鎮二鄉”建設步伐,把其建設成為結構調整的示范區、城鎮建設的樣板區、先進文化的弘揚區。建設中尤其要注意抓好供水、供電、排污、通訊、垃圾處理等重要硬件的規劃布局配套建設。針對偏遠鄉村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信息閉塞等實際,要繼續加大通鄉公路、鄉際公路建設力度,實現城鄉通油路、鄉鎮互聯網、全縣大循環;要進一步優化村莊布局,加快推進改水、改線、改廁等工作,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形成城鄉和諧的生產環境、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5、統籌城鄉社會事業
統籌城鄉社會事業,重點在加快發展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要加快教育資源整合,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適當減少鄉村中小學數量,通過合并重組擴大學校規模。特別要鼓勵民間力量辦學,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多元辦學機制。要加強鄉村衛生院建設,充實醫療人員和醫療設備,繼續探索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合作醫療制,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互助合作醫療機制,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醫療救助,使廣大農民病有所醫、弱有所助。加快建設鄉村文化中心等文體活動陣地建設,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
三、統籌城鄉發展應注意解決的幾個問題
1、必須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統籌城鄉發展。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背景,對很多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市民、輕農民的狹隘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統籌城鄉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用抓城市的力度抓農村,將給市民的待遇給農民。尤其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率先帶頭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第一要義,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增進最廣大群眾的物質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城鄉在互動、互融、互補、互促中實現統籌發展。
2、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的原則。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發展的不同階段情況也各不相同。加之,由于地理、人文和發展階段的差異,在不同的區域,城鄉統籌面對的基礎和問題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因地、因時制宜,找準抓住解決本區域城鄉統籌的主要矛盾,科學安排城鄉統籌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決不能脫離實際,急躁冒進。
3、必須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統籌城鄉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利益關系調整過程,必然要面對一系列復雜的矛盾和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必須在觀念、思路、方法上不斷創新,不斷變革。既要改變傳統發展觀,又要改革現有的體制、制度和管理手段,消除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當務之急應建立產權多元化和依法流轉的農村土地制度,城鄉統一、自由遷徙的戶籍制度,平等競爭的勞動就業制度,平等稅收的所得稅和商品稅制度,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的財政體制,滿足農業、農村、農民需求多樣化的金融體制,以低保、養老、醫療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村教育優先的教育體制,政府為主體的農業科技體制,政府主導、符合經濟發展水平的醫療衛生體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