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編輯利用新媒體增強效果
時間:2022-08-25 09:40:13
導語:科技期刊編輯利用新媒體增強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動”就是發生在(傳受)兩者之間的行為或行為的可能性[1]。在傳播中,互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在科技類期刊的采編過程中,也需要運用新媒體的手段,運用互動的方式,增強與受眾的聯系。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與新媒體的技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科技類期刊的采編、排版等許多環節都能使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拓展期刊的多通道傳播,這樣能夠優化科技類期刊的傳播效果,增強科技類期刊傳播內容的表現力,讓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更好地普及科技思想。隨著新的技術手段的層出不窮,加強科技類期刊的傳播互動,也必然會讓科技成果走進更多普通受眾的視野。做好互動傳播的方式,是科技類期刊編輯一個重要的工作職責。作為編輯,除了掌握一定的科技專業領域的知識,了解科技的前沿陣地,對信息有一定的辨別與鑒賞能力以外,還要掌握當下最流行的新媒體手段,將新技術運用到科技類期刊的編輯和受眾互動環節,讓科技類期刊煥發更為強盛的生命力。
1.1實現傳播到達率的內在要求
信息傳播的到達率指的是媒體所的信息內容,對其接受對象信息需求的可用程度和影響功效。一般來說,傳播信息的到達率表現為媒體對于傳播覆蓋面內的影響力、控制力。這樣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直接體現在受眾對于媒體的選擇上,對于公共事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推動上。“傳播與接受,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的關系?!盵2]而在科技期刊的編輯和傳播上,這種信息傳播的到達率更體現了科技信息的準確和實用,并且在傳播過程中顯現科技類期刊在當下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使科技信息以一種新形態向受眾傳播信息內容。而“新媒體互動傳播”這樣的概念,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它所體現的以用戶為主體的設計理念是眾多傳播方式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它能充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主動性,活躍傳播氣氛,從而使得信息能夠較為有效地發揮自身的作用。”[3]運用互動傳播的這一理念能夠大大增強傳播的有效性,將信息傳播由過去單向的傳播方式,改變成雙向互動的方式,提高信息傳播的立體感,實現傳播內容的準確到達。
1.2建立反饋,加強改進的重要手段
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有其特有的反饋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受眾對信息傳播的反饋方式也變得豐富。“反饋的價值在于能夠對后續傳播決策產生作用?!盵4]通過獲取有效的反饋信息,能夠提升傳播者的工作效率,改變傳播者的工作思路。進入網絡新媒體時代,受眾角色由過去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今天主動的搜索者、瀏覽者、對談者或者諸多角色中的一個,注重追求傳播自主性和互動性的特征日趨明顯。在互聯網時代,現代傳媒傳播和反饋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多元。受眾基于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將反饋變成一種常態化的表達,大量的出現于各種互聯網平臺和手機客戶端的評論和意見,形成了龐大的反饋信息集群,而這些反饋信息又會不斷被拉長或放大,形成一種永無止境的信息循環鏈條。網絡新媒體時代,是科技類雜志遭遇強有力挑戰的時代,科技類雜志要想在這樣的挑戰面前立足而不敗,除卻借助新媒體技術開拓新的傳播空間之外,還應該去開辟更多讓受眾適應的互動渠道,以向受眾貼近,了解他們的需求,以此為科技類雜志編發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2科技期刊編輯利用新媒體增強互動性的自身準備
2.1加強新媒體技術的學習,熟練使用各種新媒體工具
互動傳播的領域不斷擴大,其原因就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日益緊密?;ヂ摼W新技術層出不窮,給受眾帶來了無盡的體驗,也讓受眾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時,新媒體技術的推陳出新對媒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技術與受眾互動變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傳播模式,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捕捉最新的技術手段,努力掌握新媒體互動的手段用于自己的編輯業務中,強化新媒體技術的元素在編輯過程中的應用,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結合手機應用程序、網頁設計等新方式進行重組或交互式的傳播,優化編輯效果,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
2.2加強專業學習和研究,成為科技知識的傳播者
“淵博的專業知識還是編輯和作者、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和媒介?!盵5]面對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沖擊,科技期刊編輯要做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技能等功用性的專業性的素養固然不可或缺,但越來越多的時候,思想意識、思維方式、文化修養等顯得更為重要。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要具備深刻的辨析能力,加強自己的藝術修養,不斷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學會用互聯網思維理解問題,敢于嘗試,大膽創新。
2.3提高語言的交流水準,樹立針對性傳播的理念
新媒體技術為傳播打開了一扇更為寬廣的大門,技術手段日益提高,受眾的眼界和視野也邁上新的層面?;ヂ摼W的技術平臺不斷擴展,改變了人們的交際習慣、消費習慣、求知習慣等,新技術甚至改變了人們的心理。傳播領域因為新媒體的出現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大眾傳播的新特征日益明顯,人們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和智能化的媒體傳播方式,針對性強的傳播新方式也應運而生。通過借助的新媒體工具,編輯與受眾可建構成一個雙向互動的新模式,運用特有的交流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傳播與反饋方式。對于科技類期刊編輯來說,也可以通過使用多種新媒體手段將人們日常接觸不到的科技文化知識,以一種更有親和力的方式讓受眾接受和理解,并增加其對此類訊息的識讀興趣和關注。
2.4提升綜合素養,增強受眾的可信度和依賴感
對于科技類期刊,內容的專業性十分重要??萍计诳庉嬜鳛槊襟w行業的從業者,自身專業素養的培養和完善非常重要,且對于傳播信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傳播者在信息表達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主觀傾向,在其與受眾互動過程中難免存有一定偏差,對信息傳播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編輯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很有必要。此外,作為編輯,自身加強學習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讓受眾在接收信息和知識的同時,得到一種正確的、積極向上的觀念。
3科技期刊編輯利用新媒體增強互動性的方法
3.1運用評論功能,激發受眾參與
“互動性是新媒體傳播的本質特征?!盵6]因為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本身就帶有交互式的特征,運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可實現互動的日常化和便捷化。這種傳播方式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讓參與和互動成為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廣泛的網絡化討論、交流和分析都會加強大眾對新聞本身的關注度?!盵7]評論功能的有效利用,能夠讓受眾對科技信息有更多的主動參與性??萍碱惼诳诰幇l過程中,如果能夠使刊物和受眾之間構架起一道橋梁,增強受眾對于刊物信息的主動探求心理,由此即可拉近刊物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在這樣的一種互動機制下,能夠強化受眾對于期刊的信任度,增強編輯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讓受眾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滿足。借助新媒體平臺運用評論功能不僅能促進編輯和受眾進行互動交流,而且也利于推動媒體行業發展。
3.2巧妙設置議題,增強互動效果
在設置議題方面,首先要明確文意主體的含義和內容所想要體現的主題,在此基礎上,在議題的設定方面,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很好地把握原意,和受眾形成具有時效性的對話溝通。議題應該由淺入深,應該給予參與討論和互動的受眾更多元的表達方式,以此擴大參與刊物互動和討論的受眾的輻射面。很多自媒體與受眾互動時,形式多樣,如投票、請受眾提出討論的選題、請受眾選擇有趣的版塊等等。對于科技類的期刊來說,可以立足于受眾的視角,通過這樣的互動方式,了解受眾的真實需要,為自身提供良好的發展方向??萍家辉~聽起來并不接地氣,對于一些對此接觸不多的受眾來說,很難讓其提起興趣,但如果用這種討論和互動的方式,讓他們參與進來,受眾將進一步釋放自身的熱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期刊編輯應該不失時機地抓住受眾參與的熱情,增進雙方交流,讓受眾感受到充分的被尊重感,捕捉雙方交流的趣味點并將此放大,增強信息互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3.3建設受眾集群,進行專項互動
對于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面臨著分眾化的發展趨勢。對于刊物和受眾的互動方面,科技期刊編輯若能組建明確的受眾集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互動,毫無疑問是一種很好的發展方向。由于當前文化發展的多樣性,人們對于信息的專業化需求增加,整齊劃一的信息傳播可謂眾口難調。人們如果能在一個媒體平臺找到適合自己的,符合自己胃口的信息,那么這樣的媒體平臺自然能擁有自己的受眾群體?!半娨暩偁幵诒举|上是對電視觀眾的爭奪,現代人們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追求對自我的一種滿足,這就要求電視人在進行電視傳播活動時要針對觀眾的不同喜好傳播特定的內容,對目標受眾進行特定的劃分”[8],對于科技類期刊而言亦是如此,在通過新媒體與受眾互動時,嘗試建設受眾集群,對于凝聚目標受眾和編輯刊物都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4探索線下互動,促進有效傳播
雖然當下網絡的發展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但也同樣使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熬W絡中的自我呈現與網際互動具備了一些與現實交往所不同的特性,通過這些特性,人們構建著新的親密關系并進行著自我認同,線下互動的增加,使得網民的自我認同向真實、整體性和深度化發展。”[9]互聯網時代更加注重個性化的表達,人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在提高。增強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能夠進一步優化傳播效果。適當的線下互動方式,可以增進受眾對刊物的理解。在進行網絡線上互動的同時,要給線下的互動方式提供道路,由此給予受眾更多的選擇空間,能讓受眾在本就感興趣的范圍內有進一步探索的可能。
4結語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傳統媒體的發展必須開拓全新的道路,以適應時代的步伐。科技類期刊的發展可以立足于受眾的視角,寓教于樂,增強科普性的同時,講求對內容信息的多元傳播,由此可以使科技類期刊得到受眾持續穩定的關注。
作者:張樹鋒 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
- 上一篇:電視臺新聞編輯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
- 下一篇: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電子商務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