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產品設計論文

時間:2022-04-11 03:02:12

導語:無意識產品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意識產品設計論文

1引言

一次刷完牙之后,我像往常一樣隨手將洗凈的牙刷丟到牙杯里,無意中發現牙杯底部有一圈污垢,牙刷柄上的水也順勢流到牙杯里,頓時感覺這牙杯好不衛生,原來天天與我們親密接觸的牙杯如此不干凈,甚至充滿了細菌,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普通人看來,洗漱完把牙刷丟到牙杯里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都沒覺察到丟牙刷的行為,因為在完成這個行為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消耗他們的任何心理資源,這樣的行為屬于無意識行為的一種表現。日本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首次提出“無意識設計”理論,即通過有意識的設計,實現無意識的行為,給用戶帶來最大程度的內心滿足。設計師們是否能夠將人們的這些無意識的行為考慮到產品設計之中,讓我們所設計出來的產品流露出一份真摯的情感和充滿了體貼入微的人性關愛,讓消費者看到這個產品時,便會深深地“愛”上它,找到自己心中苦苦尋覓的東西。

2無意識設計概述

2.1無意識

弗洛伊德最早是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中提出無意識概念的,他將人的精神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三層。無意識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進入意識層面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懼等。科學家JohnB.Best經研究證明:“5%左右的人的認知活動是有意識的,而大多數的決定、行為、情緒和行為都取決于超出意識之外的那95%的大腦活動。由此可知,認知活動大多數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然而卻決定了人類的大多數行為和決定。其實“無意識”指的不是沒有意識去參與,而是指我們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卻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比如說,你請人家幫你設計某個東西,然后他問你,你想設計成什么樣的東西,此時你往往回答不上來,但當有一天,你在街上散步時,突然看到,“我就是想要這樣的東西。”這個是矛盾的東西,詢問你時回答不出,但是當看到的時候,你便會驚訝地知道,“啊,原來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實際上,這就是無意識的外在行為表現。無意識行為也就是人通過經驗累積而形成的習慣性的動作,即不需要消耗太多的心理資源就可以下意識完成的行為。

2.2無意識設計

基于無意識行為的研究,日本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首次提出了“無意識設計”(WithoutThought)又稱為“直覺設計”的理念,即:“將無意識的行動轉化為可見之物”。為了便于理解,深澤直人曾經在他《意識的核心》的演講中舉過一個例子:比如外面下著雨,你打著雨傘從外面匆匆回來,發現家里沒有專門放置雨傘的地方,你會下意識地把雨傘往墻上一靠,而雨傘的另一頭就放在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隙中。比如你造一座新房子的時候,你要設計放雨傘的東西,你不需要把這個地方設計成平常的專門放雨傘的一個空間。你只要在地上開一條縫,當你家來客人的時候,他就會把雨傘往那兒一放(如圖2所示)。這樣在地上開一條水槽的設計就稱為“無意識設計”。設計者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人會無意識靠墻放雨傘的行為,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只需設計一條小小的縫,就能達到放雨傘的功能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事實上,設計是為了滿足人的某些生活需求,并不是完全的改變,設計的目的是便利人的生活方式。因而,好的設計必須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生活細節,方便人的生活習慣,使設計讓生活更美好。尤其在當今工業設計飛速發展的時代,許多設計師力圖否定相沿成習的設計,用自己的思想去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這樣就無形中加重了人們的“適應負擔”,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艾斯林格也曾說過:“作品中融入大家所熟悉的共有的一個信息,基于一些大家所熟知的信息進行設計,會是用戶體會那種人文關懷,人們通常也不愿接受完全的改變,因此我們往往希望能在新事物里找到某些熟悉的部分”。而“無意識設計”正是如此,它并非是一種全新的設計,而是關注并放大一些別人沒有意識到的細節,將其注入到原有的產品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微妙的變化比創造一種新產品更偉大。

3將“無意識設計”理論轉化到產品設計中——以健康牙杯設計案例進行分析

“無意識設計”理論的核心就是并不是設計一個全新的事物,而是找一個本來已經存在,只是你還沒有真正發現的內容。在無意識的行為當中,引入設計讓設計再體現在人們無意識的行為中。在產品設計中巧妙運用“無意識設計”理論,深入挖掘人們的心理需求,在賦予產品形式與功能的基礎上,讓用戶獲得情感上的共鳴。下面筆者將以健康牙杯的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如何將“無意識設計”理論融入產品設計之中。

3.1關注意識,放大細節

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行為皆可能成為設計的源泉,深澤直人的作品總是能夠在無意識中發現靈感。他曾說過:“在為一個物品做設計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的好東西是什么,我的工作是把這樣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東西具化。他認為,在設計一款產品時,應先找到一些人的無意識行為,這是設計的開端。無意識行為聽起來有點抽象,簡單地說一些由本能、反射、情緒和經驗產生的行為是很難被意識到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意識的。比如,我們在刷完牙,清理完牙刷和牙杯后,便會不假思索地將濕漉漉的牙刷丟進牙杯里,這便是人的本能反應,屬于無意識行為,我們要細心觀察生活,找到人的無意識行為,找到設計源。以此為前提的設計,才能讓用戶無意識地使用,而且非常協調,這樣的設計才是最大的成功。

3.2全面分析,提優舍劣

前面講到用心觀察生活細節,找到良好的設計源——無意識行為,但并非所有人的無意識行為都是優秀的,如果不能辨析清楚,就將其考慮到設計之中,反而會助長人的一些不良行為。比如隨地吐痰也是個無意識行為,是極其不文明的,痰含有大量病菌,極易傳染疾病,對人自身和環境都造成了危害。像這樣的行為萬萬不能作為設計的開端,只能是說通過設計引導人去避免做這樣的事。所以在找尋到人的無意識行為后,不能盲目地作為設計根本,一定要仔細分析,辨別清楚,該設計源是不是值得做下去,能不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改善生活。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洗刷這一過程都變得匆忙,刷完牙把牙刷丟進牙杯里,屬于無意識行為,不需要調動太多的心理資源,這樣做可以減輕使用者的負擔,這個動作本身沒問題,但其導致的結果是很不衛生的,因為牙膏皮和牙刷柄是手經常接觸的地方,易滋生細菌,然后放進杯中,使得漱口杯也被污染了,這樣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這樣“丟”的無意識行為是好的,能理解的,然而牙刷放到牙杯里這樣的結果是及其不衛生的,我們設計所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尋求這兩者之前的平衡點,機能保持使用者的無意識動作,又能解決衛生問題。

3.3尋找最佳,力求全面

無意識行為找到了,接下來便是如何將它考慮到設計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讓牙杯變得好用且衛生健康。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設計者需在此之前詳細綜合考慮一些相關因素,如成本,工藝,美學,是否好用等等,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才能被大眾接受,進一步獲得潛在的市場價值。如圖3所示,是一些關于無意識行為“丟”引發不衛生問題的解決方案。方案A通過杯底和杯身分開,使牙杯易于清洗來解決的,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螺口連接反而增加了工藝難度和成本,并且需要經常拆下來清洗,增加了使用者的負擔。方案B在手柄上加了個插牙刷柄的凹槽,凹槽確為很難清洗,時間一久,牙刷柄還是布滿了細菌,易進入口腔,影響健康。方案C在杯內部加了個放置牙刷的凹槽,使牙刷柄和裝水部分分開,來保持牙杯的衛生,這樣凹槽里也難以清洗,易滋生細菌,其殘留水滴也不易瀝干,給細菌滋生提供了環境,也增加了工藝上的難度。方案D的解決方法相對比較完整,杯內中空凹槽使放置牙杯部分和裝水部分隔開,避免交叉感染,中空結構可以使牙刷柄殘留水滴流出牙杯,倒置時由于重力作用能很好地讓牙杯內殘留水滴流出,杯內變得干燥不易滋生細菌,健康衛生,但牙膏盒與牙刷通常情況下都是一起擺放的,這樣的話牙膏放置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應該將其作為一個系統來考慮。方案E綜合考慮了以上問題,杯體上的杯口呈弧形,牙杯在不用時,杯口朝下,空氣進入杯體,加快瀝干過程,使牙杯保持干燥、衛生,同時這樣也可以是大部分杯口不接觸桌面,保持其衛生;插槽為中空結構,用于放置牙刷和牙膏,牙刷和牙膏上殘留的水可通過插槽底部流出,使牙刷和牙膏保持干爽、衛生。插槽呈V字形結構,用于夾住牙膏,保證牢固且不大量占用牙杯的空間。只有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4重視人機環境,簡潔好用,注入情感

深澤直人認為在產品設計過程中,不要一味地凸顯設計者的創新意識,而忽略了把產品和使用環境的關系,應當要學會把“人—機—環境”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考慮,促成產品與使用環境之間的匹配協調。他提倡設計師們“要讓自己身上長滿觸角去感受生活中的細節”。在把無意識行為考慮到設計中時,千萬別因此而把設計變得復雜,不然得不償失,雖然產品保持了使用者的無意識行為,但過多的視覺元素會讓人眼花繚亂,要把產品置于整個環境中來設計,所以產品形式要力求簡約,色彩不宜過多,在細節上多作考慮,這樣能與環境很好融合的產品才是優秀的。健康牙杯把放置牙刷和牙膏的凹槽設計成中空開放的V字形,就可以方便清洗瀝干,充分考慮了牙杯的使用環境,這樣的設計才能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

4結語

本文通過介紹了無意識設計的基本概念,研究了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理念。在此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健康牙杯的設計實例,分析了如何將無意識設計理論導到入產品設計中,讓設計產品在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實現情感的傳達。目標消費群體在流露喜愛之情之余,同時得到心理最大程度的滿足。

作者:徐樂秦菊英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