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臉譜及服裝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29 04:51:26

導語:京劇臉譜及服裝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京劇臉譜及服裝設計研究

摘要:首先分析京劇臉譜及其色彩解構,接著闡述在服裝設計中應用色彩解構的具體方法,在對京劇臉譜的色彩承襲過程中,濃縮積淀著民族歷史的、社會的、習俗的、宗教的諸多文化意蘊,體現了民族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心理。將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結合應用于服裝設計中,不僅豐富了服裝的風格與款式,更能有效的傳播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服裝設計;京劇臉譜;色彩解構;傳統色彩

我國的國粹京劇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燦爛瑰寶。京劇臉譜是最能代表京劇的象征元素,其夸張的圖型和鮮艷的色彩讓人印象深刻。京劇臉譜這一別致的藝術元素從原本單一地出現在京劇演員臉上到現在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瓷器,紀念品,服裝等。它經受歷史長河的洗煉且被傳承至今。在服裝設計中結合京劇臉譜的色彩解構和圖形設計,不僅是在服裝應用元素設計上的探索,也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一、京劇及京劇臉譜

京劇是中國國粹藝術,于2010年獲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京劇戲劇中按角色被分為多個行當,從早期的生、凈、旦、丑、末、武行、流行(龍套)七行,到后來的生、凈、旦、丑四大行當(如圖1)。“生”是指在花臉及丑角之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凈”俗稱花臉,是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或二花臉。“旦”是指女性角色的統稱。“丑”是扮演喜劇角色,又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中國的京劇臉譜是在演員臉部用中國傳統的五彩色涂畫出的線條圖案,所描繪的臉譜是劇作中根據人物性格、身份、年齡、職業等綜合作出(以性格為主)的一個抽象概括,通過這些造型,讓大家直觀的感受到舞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劇臉譜的這種涂畫方法,來源于遠古的圖騰崇拜,發展到后來的面具及化妝,以及到后期形成的臉譜,京劇臉譜便源自于此。

二、京劇臉譜的色彩寓意

(1)色澤的寓意深、素、暗:代表年老,貧窮;淺、艷、明:代表年少,富裕。(2)色彩的寓意(如圖2)由于受到中國傳統色彩觀即“五色觀”的深遠影響,京劇臉譜也常借這五種單色即“青,赤,黃,白,黑”來表現人們的喜好。在京劇臉譜中,紅為忠、白為奸、黑剛強、青忠勇、黃猛烈、草莽藍、綠俠野、粉老年、金銀兩色澤亮,專畫妖魔鬼審判。色彩成為“辨善惡、別忠奸”的符號。當然,除了這些基色調外,還有多種顏色為輔助色調,起點綴的作用。基礎色與輔助色相互映襯相互配合,構成一個個色彩鮮明的臉譜。其大致的表現意思是:紅色一般代表忠勇俠義,多為正面角色。黑色一般表示勇敢剛直,另外也有表示陰險奸詐、剛愎自用之意。金色一般會代表天外仙人,有時也表示精兵強將。紫色一般代表秉性正直、堅毅不拔,不曲意謅媚。銀色有妖魔鬼怪之意。黃色表示急躁,威武。藍色表示堅定不移、有時也代表陰險狡猾。綠色表示寬厚正直、有時也代表魯莽行事。京劇臉譜色彩應用的典型代表比如黑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包青天,白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曹操,紅臉的典型代表人物則是關羽。其中京劇臉譜中的所占比例較多的主要色彩,在某些程度上便反應了該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臉譜主要色多為白色的人物大多是奸詐且作惡多端的壞人,白色所占的面積越大,則代表該人物的陰險狡詐程度越強。

三、服裝設計中京劇臉譜色彩解構的引入

(一)解構的概念

“解構”(deconstruction)一詞來源于解構主義,指拆除、分解、打破、建構,本文中的解構是指一種設計思維方式,是將設計的靈感元素進行打破、切割、拆除、分解而變成無數細小的個體或細部,注重個體或細部的研究,反對囫圇吞棗的簡單重構,其形式是從靈感元素的各種破截面、視點、角度來表現設計思想,將最具典型特征的個體或細部進行重新思考進而創作新作品,體現設計思維。通過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在某些方面處理了整體與局部的問題,并從理論上分析了原有作品與對原作進行的解構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

(二)服裝設計中京劇臉譜色彩解構實際運用

在服裝設計中引導學生以京劇臉譜元素為設計靈感進行服裝設計,通過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和不同表現手法均會產生多種不同的效果。除了服裝款式造型設計之外,京劇臉譜的色彩常用的表現方法是圖案及色彩解構。

1.京劇臉譜圖案的運用

在直接運用京劇臉譜圖案在服裝設計中進行設計,圖案以不同的工藝手法進行表現,如以剪紙的方式進行鏤空設計或拼接設計等,又如以刺繡、印染或手繪等工藝進行京劇臉譜的圖案設計運用,以及運用電腦矢量圖的繪制形式對圖案進行創作,并表現在服裝所需設計部位。如圖3以京劇臉譜圖案進行的T恤衫上的設計。

2.京劇臉譜色彩的解構

本文的色彩解構,其思路是打破原有京劇臉譜的色彩及色彩線條格局后進行整合、創作并重組,對原作品中的面積、形狀、色調重新整合,抽取其中一典型元素加以設計重構,形成全新的設計作品。色彩解構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對色彩進行結構分解,再者是對色彩重新重構即提取典型色彩元素按照設計要求創作新作品。”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分解、打破、取舍的過程,而第二階段是打散、整理、重新組合的過程,但依舊留存了原色彩的典型要素。在服裝設計中運用京劇臉譜的色彩解構,其具體的方法是將京劇臉譜的具象化的直接裝飾物品,進行解構組合抽取部分圖案或顏色裝飾物品,不斷探索它在服裝設計上的最佳使用方式。色彩解構的方法及內容很多,如通過以下幾個案例來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探索解構色彩的教學規律。如圖4直接用臉譜圖案的具象化設計進行服裝裝飾會給人一種濃郁的中國傳統藝術之感。而將京劇臉譜的圖案和色彩進行解構重組后再裝飾到服飾的物品上則會給人時尚前衛之感(如圖5)。又如以京劇臉譜上出現最多的藍、黃、綠、紅這四種顏色加以圖案用色,如圖6效果圖設計和圖7成衣設計,整套服裝以體現京劇臉譜上的民族色彩為主,部分款式加入了京劇臉譜的造型要素,充分地展示了民族文化在服裝設計領域中的魅力。

四、結語

京劇臉譜的色彩解構以現代的、多樣的表現手法在服裝設計中加以應用,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服裝上的藝術表現,展現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底蘊。憑借京劇臉譜這一極具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加之大膽構想,巧妙地應用到服裝設計中。以此將中國民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創新結合進行應用,可謂魅力無窮,而服裝設計只是生活眾多領域中的冰山一角而已,由服裝色彩對人情感的影響這一科學性研究還可運用到高科技領域中去。堅信在現代科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下,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永葆生機活力。

作者:黃俊敏 李響 王譯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劉珊珊.京劇臉譜元素與平面設計的融合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03):98-99.

[2]陳敏玲.京劇臉譜[J].教育導刊,2010,(10):59-60.

[3]余靜.中國京劇臉譜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160.

[4]國磊.京劇臉譜色彩的象似性初探[J].語文學刊,2009,(12):107-108.

[5]鄭翠霞,李玲.京劇臉譜圖式的色彩美分析[J].美與時代,2010,(10):74-75.

[6]程剛,李一平.京劇臉譜藝術的色彩設計分析[J].科教文匯,2008,(04):191.

[7]焦繼順.京劇臉譜符號文化特點解析[J].四川戲劇,2007,(05):49-50.

[8]左克.淺析京劇臉譜的層次內蘊[J].文學教育,2012,(0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