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術類院校規劃設計要點
時間:2022-08-02 09:40:30
導語:職業技術類院校規劃設計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2016年6月為“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完成“新校區規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分類詳細敘述了作為建筑設計人員對職業技術類院校規劃設計時應明確規劃目標、立足于城市設計、重在分析、巧妙構思;試圖梳理出針對類似項目需把握的設計要點。
關鍵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規劃;構思分析;規劃設計要點
1引言
在整個大中華文化圈的城市現代化進程中,對建筑人來說有責任把我們職業技術類院校的學習生活環境改善成為具有高水準的培養技術類應用型人才的美好家園。筆者試圖通過下面的實例及多年來從事建筑、規劃設計當中的一些領悟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2項目背景
蘭州新區地處蘭州、西寧和銀川三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中間位置,職教園區位于蘭州新區中東部。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位于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的中部,用地為創智西路以北,維二十六路以南,科體路以東,北斗路以西區域;地塊東西方向長度約510~820m,南北方向長度約950m,用地呈等腰梯形;在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5月11日給我公司發出的關于“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概念性規劃方案”的邀請函當中得知,該建設用地面積56.54114萬m2;總建筑面積:27.8674萬m2,其中地上26.74萬m2,可見由地上建筑面積除以建設用地面積得出容積率為0.473。
3項目背景資料梳理
位置特征:該項目位于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的最核心部位。因此本規劃設計要增強區域識別性及標志性。周邊關系:南北西三邊毗鄰各個學院,只有東毗鄰公共資源共享區,而且緊鄰主要道路北斗路,因此在東邊要打造我們的對外形象設項目主要出入口。建筑類別:從容積率只有0.473有利于設計發揮,同時為控制成本建筑可全部采用多層。設計目標:把學院建成西北一流校區,體現智能化、人文化、生態化的設計理念。
4空間規劃結構
活力環概念的引入:我們所規劃的校園需要有一個主要共享區、將城市卷入校園,城市和大學在這里相遇,人工與自然在這里交匯,所有這些擠壓在一起的差異刺激著交流和思維,激發出巨大的活力,因此把這個區命名為活力環。環圖對外呼應關系:環圖對外要呼應,出現兩個節點即入口節點、對景節點,從而形成三個序列空間即外部空間、主入口空間、內部空間。空間組織:結合環圖,開拓一心一帶的空間結構,采用路徑的迂回變化來改變空間關系,豐富視角,形成主要空間網絡結構。共享空間軸:從主入口空間開始,沿主景觀空間到開放性很強的報告廳、圖書館及食堂,最后到室外體育場地空間,形成共享空間軸線。
5設計要點歸納
5.1要理清職業技術類院校的特點
通過實地、相關院校的考察,查詢相關資料理清楚職業技術類院校的設立的目的。職業技術類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區別在哪里。在此基礎上注重實踐性的培訓。
5.2要注重所涉及職業技術類院校的專業特色
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省內外公路、鐵路、國土資源、汽車、機械、建材、交通物流、交通信息、航空服務等領域100余家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共建校外實訓基地。那么我們在規劃設計時,需了解上述校企的相關實訓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
5.3要明白教學模式
因為我們培養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因此要立足社會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步入國際化的軌跡越發明顯,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需求和人的社會角色多樣化使得交流成為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傳統教育模式的乏味封閉空間與對外開放自由交流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因此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應該趨向開放式。這樣要求我們規劃設計時要考慮開放的公共的共享空間。
5.4要對成功案例進行分析總結
學習分析經典案例,如新加坡共和理工大學,將多種功能綜合在一個二層的大型橢圓形公共空間內,資源共享;紐約大學,大學建筑直接散布在城市之中;北京大學,校園以園林為校園中心組織空間等等。通過一些典型案例能給我們提供一些規劃思路。
5.5要留出共享空間
提供共享空間,這個共享空間包括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內共享空間有圖書館、食堂、學術報告廳、體育館等;室外共享空間有廣場、綠地、亭子、林蔭道、操場等??傊畬⑿〕鞘芯砣胄@核心形成一個容量巨大的共享區域,構成大學開放式教育的核心區。
5.6要正確把握功能結構
根據規模合理劃分功能結構,如建設規模及用地規模很大時校園需要分區,各個校區根據需要自成完整的教學、生活體系。將公共性強如圖書館、報告廳、食堂等安排在共享區,將開放性弱的設在外圍;將體育運動區靠近生活區。
5.7要重點打造出校園亮點
除了根據專業特點要注重功能空間及其外觀的特色打造外,重點突出整個校園的中心主題,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成為北大的標志一樣。
6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規劃設計對建筑師還會提出更高更完善的設計要求,我們的設計作品不僅要立足于城市、立足于地域、融入自然、尊重自然,更要步入人心,真正成為栽培人才的好地方。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討論、研究為以后的校園規劃設計登上一個更高的臺階而做好充分的準備。
作者:武虎林 單位: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人員對較大地塊規劃設計思考
- 下一篇:機械產品設計技術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