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時間:2022-02-04 08:55:49

導語: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方法研究

摘要:通過對體驗經濟與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的關系梳理,以及園區中形成體驗規律的研究,得出游客在實景演出場地中的體驗過程既主題印象疊加再轉化的過程。針對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在實例下將體驗理論與景觀設計手法結合論述,提供四個景觀設計方法:主題與空間營造、印象與景觀布局、感官刺激與景觀接觸、參與融合與景觀情境。

關鍵詞:實景演出;景觀設計;體驗;設計方法

一體驗經濟與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

在世界體驗經濟成為流行趨勢的大潮下,“體驗”一詞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旅游消費者自主參與的意識逐漸增強,個性化的需求不斷提升,景觀設計以及針對旅游者的景觀設計亟需“體驗”理念的融入。通過對特定場地景觀的設計策劃不斷給予游客感知刺激,從而最大化調動游客的感觀去體驗實景演出帶來的藝術享受和愉悅心情。而實景演出本身就是給予旅游者自然與人文雙重體驗的旅游產品,伴隨產生的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相應更應該符合旅游者的體驗需求,基于體驗的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將更貼切旅游者需求及時展需求。體驗經濟中主題、印象、感官刺激與參與融合的創造體驗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導各類體驗設計,嘗試在景觀設計中合理融入這些方法,以豐富景觀體驗的內容、深化景觀體驗的內涵。

二實景演出園區中形成體驗的一般規律

游客在實景演出園區中的體驗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主題印象疊加再轉化的過程。實景演出園區景觀中游客通過接觸景觀各要素受到景觀吸引,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與景觀產生了交流,并在過程中獲取了景觀要素發出的感知信息,體驗內容的串聯都是在主題印象的指引下進行,景觀的形象表達和空間布局才有了具體而準確的依據,并對景觀體驗有一個信息反饋的階段,與已有的經驗一起形成新的體驗記憶,最后在反思升華上完成整個顯性的體驗過程,并且人的體驗是在生活之中的無限循環的,形成的體驗記憶會作用于下一個體驗。實景演出園區景觀顯性的體驗過程可以總結為置身現場、獲取信息、喚醒記憶、印象升華的過程(見圖1)。實景演出園區景觀的表象發出了預定的信息,為游客提供了參與景觀的機會,但是體驗是來自游客判斷與認同的心理機制,景觀內容與體驗心理需要在一個能溝通融合的結構組織中,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內容要符合游客的體驗期待,游客到此地旅游觀看實景演出,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環境文化發現新的感悟,景觀的體驗內容的要順應游客的體驗心理進行設計,而這就又回到了主題的設定的話題上。

三基于體驗經濟的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方法

(一)主題與空間營造

設置主題的是景區景觀設計的重要設計手段,主題化設計是創造具有吸引力的空間的途徑之一,主題化體驗的價值在于在特定的空間內有令人難忘的獨特回憶,主題可以將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凝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一個系統。營造主題體驗空間的方法主要有三個層次。

1.主題的提煉。實景演出園區的主題要緊跟與配合實景演出的內容主題,主題化體驗成功的觀景在于領悟什么是真正令人矚目和動人心魄的,實景演出是旅游發展的產物,游客需要逃離重復的日常生活,但平白虛構的主題會讓設計顯得突兀,不能創造記憶價值,地域性文化的運用在這里就顯得尤為重要。提取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并且與實景演出相關的文化特征,并具體化到景觀空間中進行整合,現有的實景演出園區都有鮮明主題,具有非常好的吸引力和記憶點。

2.主題在空間中的重復。好的主題能在一個空間進行多景點布局,主題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場景,并且要減少不相關的事物影響主題體驗的連續感,只有簡潔明了的主題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游客時空感的轉變。在實景演出園區中設置主題的目的就在于把游客引入實景演出的時空,從而讓游客全身心投入實景演出,得到真實的體驗感。為了讓游客進入特定的主題場景中,設計者需要創造出真實而生動的空間場景,確認沒有什么是脫離主題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甚至味覺都要根據主題來設計。

(二)印象與景觀布局

主題是體驗的基礎,而體驗還必須通過深刻印象來實現,所謂印象就是體驗的結果,一系列印象組合起來影響個人的行為并實現主題,體驗是連續的活動,在實景演出場地中每一個景觀元素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主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代表少林文化的“黃”色彩應用與武僧形象景觀設施布局,以及在各個景觀節點的景觀小品設計,都明了的給予游客少林禪武文化主題的印象。景觀元素需要整體的規劃,使游客在行進過程中對環境景觀特征有清晰明了的印象。一般來說,實景演出園區會分為四個功能區停車場、購票區域、等候區域和觀眾廳,在停車和購票環節盡可能地讓游客快速完成,觀眾廳有準確的開放時間,檢票過后才能進入觀看演出,那么等候區域則需要有豐富的內容供游客游覽逗留。一系列印象的產生首先要有核心元素貫穿整個園區景觀,將設計元素母題化,整體上無論是色彩或形狀要形成一個系統;再到園區的不同區域空間要有不同設計層次,在游覽中達到抑揚頓挫的體驗效果,不至于讓游客對景觀元素的刺激產生疲倦感。

(三)感官刺激與景觀接觸

人與景觀只有進行接觸才能產生體驗,設計者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創造景觀接觸點,刺激游客的感官和知覺,以正面線索使印象達到和諧。視覺是人與景觀接觸的基本途徑,游客可以看到的景觀都與視覺產生了接觸,景觀元素有機的統一形成和諧優美的視覺畫面,利用畫面的視覺中心點創造視覺與景觀的接觸點,要有目的地制造視覺中心,一方面吸引游客的目光制造整體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引導游客的行進路線。注重景觀材料的選擇,材料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覺傳達出不同的感覺,設計者需要抓住適當的感覺環境來設計。比如水在景觀中可以全方位提供五感的接觸,不同的形態和組織會給游客帶來千差萬別的感覺,根據主題和園區環境來制造景觀接觸能得到特定的體驗。

(四)參與融合與景觀情境

每一個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都在營造自己的情境,利用地域文化和特殊的環境創造的獨特氣場,比如《大宋•東京夢華》實景演出園區中復制出清明上河圖中的盛世大宋,真實的情境讓游客仿佛穿越回到那個時代,在感情上產生共鳴,主動參與景觀互動,得到美好的回憶與體驗(如圖2)。活動讓游客與景觀有最直接的接觸,景觀不再是常規意義上只能觀賞,動態的、交互的景觀設施更能調動游客的情緒;場景中的人物活動也是人文景觀的一部分,引導游客參與到情境活動中,在融入情境中時也成為了景觀的一部分。人和景觀的交融才能真正調動游客的情感,由物質景觀轉化為心理活動,與實景演出一起構成完滿的體驗過程。結語體驗經濟指導下的實景演出園區景觀設計,要圍繞主題營造適合的體驗空間,整體的規劃景觀元素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印象系統,盡量創造景觀接觸點豐富游客的感知體驗加深主題印象,給出各個實景演出園區內景觀要素的設計建議,利用人文景觀活動促進人和景觀的交融,使感官體驗轉化為精神體驗,與實景演出一起構成完滿的體驗過程,提升實景演出的體驗價值,增加游客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美]派恩,[美]吉爾摩.體驗經濟[M].畢崇毅,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謝彥君.旅游體驗研究——一種現象學的視角[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3]余洋.景觀體驗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4]席仁義.華清池九龍湖《長恨歌》實景演出場地改造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作者:易玲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