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建筑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5:44:00
導語:國際化建筑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作為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成為人們比較對象和樂此不疲的話題,如北京大氣雄厚,上海浮華盛世,天津則是莊重典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建筑承載了更多內涵,建筑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觀念進步,建筑群落形成了區(qū)域氛圍,建筑構成了都市特質。在日前舉辦的“天津走向國際化城市發(fā)展系列論壇”上,地產業(yè)界針對國際化趨勢對建筑的影響展開了探討和研究。
受社會發(fā)展的制約,過去的建筑以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為原則,而無追求外觀形式美的余力,建筑形式千篇一律。近十年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為城市建筑品質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社會進步促使建筑設計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設計水準日益與國際接軌,對功能舒適性及外觀形式美的追求都不斷增強。
回顧國內的建筑思潮,正信總經理武曉焯認為,國內對國外建筑理念的接受經歷了排斥拒絕、模仿跟風再到吸收利用的過程。沒有參照的情況下,養(yǎng)成了向國外學習的心理,認為國外經歷多年的發(fā)展,肯定很完善,如同引進生產線一樣,全盤引進國外的一切,甚至是房屋樣式,如曾經在全國風行的歐陸風情,這種建筑在中國沒有一點文化土壤。雖然這種現象已經受到批判,但其影響還是很大的。現在,“與國際接軌”成為一句時髦語,不少企業(yè)認為“洋設計”或“國際隊伍”就是國際化的體現,追求大膽的設計、獨特的造型、激動人心的視覺沖擊,這更多的是出于急于表征成功的社會心理,從而使建筑陷入了怪圈。在中國,建筑的國際化道路不應片面追求洋大師的名望、標新立異和嘩眾取寵,缺乏的是國外領先的建筑科技、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為中國本土建筑的未來留點空間。
一個城市的國際化體現在許多方面,建筑如此,經濟活動更是如此。國際會議比較多,如上海、北京,每天都有各個行業(yè)的會,一個城市國際化會議多,人氣旺,就會聚集很多資金、投資商。
房地產商會的人士認為,現在外來投資商在天津越來越多,包括一些國外的朋友,如日本、韓國籍人士在天津的總量在全國排前幾位,他們給天津居住生活帶來了新的氣息,從更高角度看待天津的住宅市場。外來人口多了以后,促進開發(fā)商關注這些人群,在上海都有英文版日報,而天津還沒有,所以天津應當從軟硬環(huán)境上去自覺向國際化靠攏。
600年歷史的天津,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新時期又確立了國際化港口的戰(zhàn)略,這為天津國際化積累了許多優(yōu)勢。天津有兼容并包的胸懷,勇于接受外來觀念。天津遠洋公司副總張永便認為,天津的建筑呈現多元文化的特征,未來發(fā)展過程中必須保持這種特點,開發(fā)商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義不容辭承擔社會責任。把產品做的更精,更符合市場需要,更符合國際化城市發(fā)展的需要,無論從建筑的形式、內部構造、功能上都要按照一定標準去做,最后通過房地產市場的規(guī)范去推動整個社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