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建筑裝飾藝術淺析
時間:2022-01-11 09:25:57
導語:古鎮(zhèn)建筑裝飾藝術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威嚴的屋頂裝飾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建筑的屋頂如同人的頭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對于屋頂?shù)难b飾,古鎮(zhèn)居民不遺余力,力求屋頂氣勢威嚴。一般對于屋頂?shù)难b飾包括三大方面的內容:屋脊裝飾,屋檐裝飾和山墻裝飾。黃姚的屋頂裝飾特點:屋頂正脊及垂脊上及飛起的檐角上,被裝飾上豐富的圖案及色彩。在黃姚,基本所有的民居正脊上大部分用披水磚壓梢,而一些宗祠和古鎮(zhèn)入口處的古戲臺上會有進一步的裝飾件——灰飾脊塑,灰塑是廣東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這是嶺南風格所特有的裝飾構件。其雕制的題材豐富多彩,有花草松竹、麒麟龍鳳、獅馬神仙等,顯得熱鬧非凡,形成人神共舞的極樂世界,灰飾脊塑。屋頂?shù)匿佈b以灰瓦為主,一些大戶人家,如郭家大院,會在檐梢處設置瓦當,下有水滴子搭配,二者均有淺浮雕紋樣,如圖2所示。瓦當圖案為錢幣紋或壽紋,表達了追求富貴和長壽的愿望。水滴子上的紋樣多為花卉,也有的飾以壽紋,借用瓦當和水滴子的連續(xù)不斷比喻長壽及財富的綿延不絕。值得一提的是古鎮(zhèn)獨有的鑊耳型山墻,其造型來源于龍王翻江倒海的雄姿,體現(xiàn)出對龍的崇拜。山墻出梢的地方做出龍尾的造型,下有一只蟾蜍用背將其頂起,這是黃姚古鎮(zhèn)獨具魅力的一種裝飾形式,使山墻的裝飾變得完整,氣勢更足。山墻下抹灰一道,同時采用浮雕的方法雕刻紋樣,鑊耳形山墻下的抹灰上雕刻了鳳凰和花卉結合而成的紋樣,有祥瑞高潔之意。古戲臺上垂脊的魚尾造型更是獨特,為龍首魚尾造型,與其他飾物不同的是,其采用了陶瓦材料,色彩為特有的土藍色,十分引人注目。表達了人們祈求連年風調雨順,年年有余的強烈愿望。
2繽紛的檐下裝飾屋檐下的裝飾延續(xù)屋頂裝飾的細致周到,裝飾的部位無微不至。檐下的裝飾部位主要包括檁梁,墻檐頂部及柱子。黃姚古鎮(zhèn)民居以穿斗式和磚墻式結合的方式構筑,穿出的梁枋用卷殺和木雕的方法營造出各種造型,形成了黃姚古鎮(zhèn)獨特的民居景觀。梁枋下一般有雀替,除了作為支撐部件外,也因透雕的形制及色彩的復雜成為重要的裝飾部件。墻檐頂端抹上一圈灰泥齊邊,再進行進一步的裝飾。有的采用磚雕的方法,使用陰刻或陽刻在抹灰上雕出紋樣,多為花紋和夔龍紋;有的會采用繪畫的方式,在抹灰上繪制各種吉祥圖案和紋樣,如“喜上眉梢”、“漁樵耕讀”等。一些建筑會在檐下雕制紋花板,為古戲臺檐下紋花板及雞頭魚尾雀替,其雕制工藝頗為復雜考究。紋花板底色為藍色,圖案以花和獸為主,重復橫向排列,邊沿制作巧妙,為飛龍騰云造型,正好將紋花板包圍。柱上的撐拱造型更是精妙,以白石灰為材料,采用雙面透雕的方式制作成雞頭魚尾的造型,曲線流暢優(yōu)美,與紋花板的白色呼應,又與古戲臺的紅色木漆形成鮮明對比、引人注目,可謂是黃姚人的獨創(chuàng)之舉。檐下的另外一種裝飾形式,就是墀頭。墀頭俗稱“腿子”,它是山墻兩端檐柱以外的部分。后檐墻為封后檐墻的做法的,后檐沒有墀頭。采用磚雕的形式,獨特的藍底刷漆,白色石灰邊框,內部同樣采用石灰浮雕圖案,色彩對比分明。
3考究的門面裝飾門面裝飾是指房屋正面外圍的裝飾。黃姚古鎮(zhèn)上的建筑外圍多采用磚墻,為通風透氣,在墻上近檐處會開出一個窗口。普通人家民居只是用塊木板做成窗扇,大戶人家則大多做成雕飾精美的漏窗。古鎮(zhèn)民居大門一般做成門樓形式,門內凹,強調空間的層次和軸線。家族身份地位高低不同,其宅門大小,門檻高低,門條裝飾都會有所差異。身份較高的人家,其門框以深色木條做裝飾,門面上有銅質的門環(huán),司馬第門面裝飾。身份較低者,其門基本不做裝飾。大型宗祠會有兩層門框,下方門檻也會有帶線條的整石。大門兩側有石獅一對怒目而視,威風凜凜。凹門兩側墻腳由數(shù)塊巨石排列成基石,既作為裝飾,也增強了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大戶人家有圍墻者,如郭家大院,采用單檐門樓式,圍合的磚墻頂部用黛色琉璃壓梢。
4多樣的門窗裝飾門窗在傳統(tǒng)裝飾中皆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黃姚古鎮(zhèn)建筑門窗以木材為主,木質材料讓人們的裝飾手法更具操作性,一般的門窗都有大部分面積透雕,形成空靈清透之感,在室內裝飾中有平衡視覺和強調視覺重點的作用。門分兩種,一種是大門,主要起安全防護作用,體量較大,較為厚重。因此大門的裝飾重點在于強調其氣勢和威嚴之感。黃姚古鎮(zhèn)建筑的大門門扇不雕不刻,簡潔而大氣,最多在門上設置銅環(huán)拉手,有的形成跋盤的造型,富有情調。有的民居還使用小門扇,俗稱“腰門”,多般由數(shù)根車削成長短不一的圓木平行排列集合而成,起裝飾、通風和防盜作用。室內中的門扇裝飾繁多,門扇一般分為四個部分,從上到下依次為抹頭,花心,滌環(huán)板,裙板。其中花心、裙板和絳環(huán)板是裝飾的重點部位。花心通常采用透雕的方法,雕刻的圖案種類繁多。如拐子紋,燈籠紋,歩步錦等,花心的裝飾并不隨意,每一個透雕的內容都有一個主題。滌環(huán)板和裙板的雕刻圖大多以植物為主,有松,竹,蓮等。每一板面的圖案均不相同,代表著不同的愿望。窗欞與門扇的花心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也是全透雕的方式,題材與內容也十分相似。
5建筑空間的平面布局及裝飾黃姚古鎮(zhèn)居民主要來自中國東南地區(qū),村鎮(zhèn)的選址深受傳統(tǒng)“風水”文化影響,黃姚被群山環(huán)抱,具備東南風水理論所要求的“枕山”、“環(huán)水”、“面屏”要素。在如此優(yōu)越的大環(huán)境下,微環(huán)境中的民居建筑空間也十分注重強烈的序列感,空間連續(xù)不間斷,富有節(jié)奏感。為利于回風,黃姚民居建筑空間在繼承傳統(tǒng)民居獨特的建筑語言的同時,充分考慮遮陽與通風,有效改善住宅微氣候環(huán)境,使其適合夏熱冬冷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形成“檐廊—堂屋—庭院—臥室”通透的,迎合夏季主導風向的通風走廊。黃姚古鎮(zhèn)民居多為兩進及三進的形式,有的甚至達到五進,以司馬第為例,其空間序列為上堂,天井,中堂,天井,下堂。上堂為鉅鹿堂,太師壁擺設宗親位,整體布局采用嚴謹?shù)膶ΨQ結構,宗親位和家具的擺放左右對稱。宗親位有香臺,其上有精致木雕,木材為深色,涂飾以金漆,十分富麗堂皇。圖案用的是喜上眉梢,富貴花開等題材。靈臺上的木雕圖案也大致遵循對稱原則。香臺臺前有兩塊木板和牙板進行圍合,牙板在中,曲線透雕,除方便上香外,還可作為裝飾,兩側木板也做了浮雕圖案裝飾。在上堂供奉宗親牌位的做法在廣西大多數(shù)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仍普遍存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廳裝飾。黃姚地處濕熱之地,通風采光,遮風擋雨是古鎮(zhèn)建筑十分重要的任務。在裝飾上也會盡量降低室內的悶熱感,在色彩上多般以冷色調為主。作為通風采光重要通道的天井,是人們與自然親近的一個關口,在裝飾上也被賦予了人們許多美好的愿望。如天井對應的雨水池邊沿采用了浮雕的方式雕成蓮花花瓣相連的圖案,美名曰“蓮花池”,下雨時,天井“四水歸堂”,雨水在蓮花池中流動,富有獨特風情。
二、結語
黃姚古鎮(zhèn)歷史悠久,它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又具獨特地方特色,其建筑藝術風格兼具嶺南建筑的玲瓏精巧和廣西地區(qū)濃郁的民族風情。在古鎮(zhèn)的建筑設計中,處處體現(xiàn)著尊重傳統(tǒng),強調地域差異,注意氣候的特點;其裝飾設計不過多停留在外表形式的追求,而更關注文化內涵的展現(xiàn)以及積極配合地理特點和因地制宜的綠色理念,多姿多彩的裝飾風格體現(xiàn)了廣西多民族聚居特色的本質所在。通過對黃姚古鎮(zhèn)的建筑設計與裝飾藝術進行研究,讓黃姚古鎮(zhèn)本土文化的經脈以建筑裝飾的形式得以傳承,更希望能把本土的建筑的精神用于現(xiàn)代建筑環(huán)境設計中去,為建筑裝飾設計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作者:孫靜呂金陽單位:廣西大學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上一篇:試議油庫的環(huán)境污染及措施
- 下一篇:阿曼尼莎罕麻扎建筑裝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