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運用

時間:2022-11-01 04:09:24

導語: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運用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生活質量和審美的要求也有了顯著的變化,由此也促使裝飾裝修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建筑裝飾領域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也因為經濟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各類低質量、審美性較弱的建材流入市場。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人力資源的缺口,也導致了裝飾設計的準入門檻降低,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建材組合的審美性,以及裝飾成本的控制。對此,本文將以建筑裝飾材料為研究主體,從室內設計應用角度,探討審美的基本表現,以及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出些許成本控制的手段。以期能夠對專業領域的應用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建筑裝飾;裝飾材料;室內設計

建筑裝飾的審美質量,主要取決于材料的組合效果,這也考驗到設計者的技術水平和應用。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裝飾審美有了越來越豐富的要求,對于細節的處理也更為關注,這也成為裝飾材料應用的重要基礎。所以,在市場的客觀訴求下,設計師應當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建材屬性,通過建材的合理應用,體現出建筑裝飾的審美。

1建筑裝飾材料的藝術特征

建筑被稱之為人類八大藝術之一,建筑裝飾作為建筑的組合部分,也是體現建筑藝術性的重要基礎。從美學角度來說,也可以將建筑的審美分為兩個模塊:①建筑本身的結構性審美,用于支撐建筑的整體審美方向。②建筑上的裝飾審美,主要體現在細節的刻畫和審美的表達。而在建筑裝飾審美的細節刻畫上,又可拆分為色彩、肌理、質感三個層面,以下具體來看:

1.1建筑裝飾材料的色彩特征

色彩是建筑裝飾給人的直接審美觀感,也是欣賞著更容易捕捉到的內容。所以,建筑裝飾的設計者,多會在早期關注色彩,通過與用戶在色彩的上的溝通,定制設計風格的主基調。而不同色彩會給人不同的情感感受,該理論也在環境心理學中通過實證研究得到了證實。例如,橙色會給人帶來熱情洋溢的感覺;黑色會給人帶來厚重沉穩的感覺;深藍色會給人帶來冷靜先進的感覺等。因此,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當結合不同空間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方案,使色彩主導下的空間氣氛得到有效的抒發。

1.2建筑裝飾材料的肌理特征

“肌理”一詞源產生于“肌肉紋理”,最早自于繪畫領域,主旨為人類肉眼所能夠看見的平面結構,隨后被其他藝術領域所引用。建筑裝飾中的肌理,便是指裝飾材料的表面特征,其中包括石紋、木紋等,主要應用在瓷磚、木制家具上。同時,一些設計師也會采取自然的方法,讓裝飾效果產生特殊的紋理,比較常見的便是“水泥自流平”,讓水泥因自身的物理特征而流平,繼而產生自然的紋理效果。

1.3建筑裝飾材料的質感特征

質感是指材料給人的主體感受,可能造成感受出現的因素角度,例如機理、色彩、形態等,以及材料表面的光滑度、反光度等。所以,質感往往是建筑裝飾材料應用能力,相對難以把控的一項。但是,在藝術深美領域,質感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審美的層次。例如,近年來消費者對于“大方”的選擇,多是帶有“云紋”的優質大理石板,而對于“溫馨”選擇,則更多喜歡暖色調的木質。由此可見質感審美對于建筑裝飾整體審美的促進意義。

2建筑裝飾材料的作用

基于審美需求的選擇,可以發現建筑裝飾材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美化環境。任何空間都需要滿足審美的需求,枯燥的空間設計,會降低人的舒適感,繼而產生遠離空間的想法。從室內設計的需求來看,其基本功能在于居家的舒適和工作的努力,以及消費的舒適,所以,環境美化是較為根本的訴求;②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考量。同樣的建筑成本,在審美上有著更加豐富的表達,也就決定了更理想的建筑裝飾效益,這也是基于成本管理的一種努力。同時,從環境心理學來說,美好的事物更容易得到保留,人類會減少對于美的破壞。所以在建筑保護上,更美的設計可以實現對材料的保護;③功能性需求。上文中提到不同色彩、質感、肌理的審美表現,都能夠影響人的情緒。而人的情緒,則能夠實現特定的功能,如愉悅的情緒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所以,加強對建筑裝飾材料的管理和應用,可以滿足更多、更豐富的功能。

3室內設計中建筑裝飾材料的應用

3.1木材

木材是目前我國建筑裝飾材料領域出現頻率相對較高的一種材料,同時,也是獨具中國建筑文化特色的一種材料形式。我國建筑史與西方建筑史的本質差異,便是在于木材和石材的使用。另外,我國傳統藝術中的雕刻,也較大程度上豐富了木材作為建筑材料的展現效果。通過雕刻,可以借助木材傳達出的內涵。而木材的主要應用,則是在于三個方面:①建筑梁架裝飾。在建筑梁架上進行裝飾,并且豐富細節,可謂我國文化傳統的特殊表現形式之一;②外檐裝飾。該部分是指房檐上所采取的裝飾,我國傳統建筑理念中,有雕龍、雕云的文化傳統。但是,近年來外檐裝飾已經較少出現在木質材料上,因為建筑形式本身發生了變化,同時也不合乎于成本的管理;③室內裝飾。目前木質材料在室內裝飾的應用上較為廣泛,主要為家具和墻體裝飾兩類,而目前家具方面也是大部分以木材為主。但是,目前原木材已經較少使用了,大多是復合木材,其成本更低,且更容易通過工業手段制作效果。另外,在材料本身,主要分為兩類:①原木材料。即直接用木材進行加工,保留財力的原始紋理。其中比較高級的材料有海南黃花梨、酸枝木、檀木等,較為普遍的包括松木、楠木、椴木等,不同木質的機理、色彩和質感有著較大的差別,而所謂的高級材料,便是在審美上更加普遍,并且產量較少的一種材料形式;②復合材料。建筑裝飾市場的復合材料較多,原因在于成本更容易控制,而且復合材料表面會經過工業處理,可以達到原木的美感。復合材料常見的有板材復合、木渣復合,即通過膠將不完整的木質材料進行粘粘。其缺點在于存在污染型,但普遍認為環保性要高于原木。

3.2石材

石材是西方建筑裝飾歷史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材料,我國大多將石材作為基材,其裝飾因素則更多在于石材表面的機理。之后隨著石雕工藝的發展,也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石材裝飾文化。但是,早期的石材裝飾,主要是在于建筑的外層,以及作為裝飾品的石雕,較少會出現在室內。近年來,我國民眾審美發生變化,開始采用大理石等經過工業加工的打磨石材用于裝飾,另外也有一些室外采取天然石材,在材料的組合上,也能起到相對理想的審美效果。例如,大理石作為地面裝飾的一種常見材料,在光澤和機理上具有獨特的審美體驗,同時在視覺上存在著溫潤感,能夠給人以舒適的感受。另外,經過工業加工的精致石材,也能夠起到功能上的需求,例如衛生間和廚房的防水需求,陽臺的防寒、防風需求等,此類需求無法通過木質材料進行滿足。

3.3陶瓷

早期的陶瓷則主要應用在工藝品擺飾領域和生活工具領域,如瓷瓶、花盆、碗等。不過,陶瓷在近年來已然成為較為常見的一種裝飾材料,其本身是由礦石構成,由此也可以認為其是一種經過工業深加工的新型裝飾石材。較為常見的建筑裝飾用陶瓷為瓷磚和燈具,瓷磚是室內店面裝飾較常使用的一種材料,在視覺效果上可給人更加潔凈的感覺,而且瓷磚表面的釉體具備著非自然材料的光感。所以,瓷磚的審美體驗往往是非自然的。而燈具上的陶瓷應用,則更多在于裝飾細節,直接從藝術設計上帶來審美體驗。所以,燈具上的瓷磚應用審美,也更加多樣化。

3.4塑料

塑料在近年來的建筑裝飾領域有著相對廣泛的應用,其雖然在材料質量,形態的穩定度等方面,均有著明顯的弱勢。但因為高分子合成工藝的特征,使塑料的成本相對較低,并且可以制作任何形狀,使裝飾的形態不在受到束縛。同時,質量較強,具有較強的抗腐蝕性,也使得其大量應用在裝飾輔助上。而在審美表現方面,塑料的光澤比較單一,優勢更多在于形狀和紋理,比較常見的塑料裝飾如天花板、窗框等,在質感上會給人以更加靈活、便利的感覺。

3.5玻璃

玻璃在現代裝飾材料中主要凸現出襯托的功能,即以木材和石材為主材料,以玻璃為輔或制作造型,從而滿足審美的構建。目前,玻璃主要應用在各類“門”的裝飾上,如房門、柜門。在不同空間,也會使用不同的玻璃類型,如房門多用壓花玻璃,起到透光不透明的效果;再如書柜門則較多采用彩繪玻璃,突出書柜的層次感。另外,玻璃也會大量應用在軟裝的擺飾上,利用玻璃自有的光效突出裝飾效果,從而帶給人審美的體驗。

3.6纖維織物材料

纖維織物材料多用在軟裝,或是家具用品中,常見的材料有棉質、聚酯纖維、羊毛、紗等。從審美角度來看,纖維織物材料的特征如下:①色彩較為多樣。此類材料的色彩包括天然和染色兩種,天然織物的色彩較為單調,光澤暗淡,但質感更好。而染色則可以使其呈現出任何顏色,由此也豐富了空間的審美性;②具有強烈的舒適審美感。即材料能夠帶給使用者舒適的感覺,如羊毛本身的溫暖感、棉織品本身的柔軟感等。通過舒適感的建立,可以讓使用者逐步構建與環境的契合感,繼而深入到環境之中。

3.7材料與室內因素的融合

該環節是指基于室內主要環境,所作出的基本契合性考量,也可以理解為在完成主要裝飾設計后,以逆向思維消除矛盾因素。室內因素的主體便是燈光和色彩,光調影響整體環境的感受,暖色注重舒適,冷色注重格局,在舒適的空間內,需要選擇適合的軟裝物品。例如,強調舒適感的纖維織物等。而冷色調則需要更多使用木材、石材、玻璃等制品,強調空間的層次感和厚重感。色彩方面,主要在于減少沖突,避免色彩過于雜亂。

4結語

本文于建筑裝飾材料為研究主體,主要從審美、感受和成本三個方面進行探討,除了扼要描述其藝術特征和材料的應用價值之外,也從七個層面介紹了目前廣泛使用的材料類型,以期能夠為相關領域的實踐提供些許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舒超.建筑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8(08).

[2]張順鋒.室內設計中對建筑裝飾材料藝術特征的創新性應用研究[J].居舍,2018(07).

[3]田婧蕾.裝飾材料的藝術特征在室內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07).

作者:夏筱川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