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施工導流設計方案
時間:2022-11-19 11:27:10
導語:水庫施工導流設計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工程概況
東邊水庫位于海倫市東林鄉鎮東村南,克音河支流雙岔河右岸支岔上,水庫積水面積214km2,興利水位213.95m,相應庫容0.414億m3,該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東邊水庫總庫容6371×104m3,水庫屬于中型山區水庫,按《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工程等別為Ⅲ等,主要建筑物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當山區的水利水電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擋水高度<15m,且上下游最大水頭差<10m時,其洪水標準按平原區標準確定,所以將東邊水庫的防洪標準按平原區的采用。按50a一遇洪水設計,按300a一遇洪水校核。
2施工條件
2.1工程條件。2.1.1工程位置及對外交通。壩址左岸有鄉間公路通至海倫縣城,對外交通比較方便。2.1.2工程布置。該水利樞紐工程由土壩、泄洪閘、溢流堰及渠首閘等組成。本次除險的工程有土壩加高培厚、重修護坡、基礎防滲。重建泄洪閘、溢流堰。渠首閘更換閘門,重建消力池等。2.1.3建筑材料來源及水、電供應條件。本工程需要筑壩材料豐富,其數量、質量均滿足設計要求;工地附近無石料和混凝土骨料場。工程所需的水泥、鋼筋、成材、碎石、礫石、塊石、粗砂、油料等建筑材料均從海倫市購買,縣城距水庫工地40km。施工用水:上游無污染源,水質好,施工生產用水可直接從水庫抽取;生活用水需用泵抽到蓄水池,經沉淀藥物處理后使用[1]。施工用電:施工用電和生活用電均可直接從水庫管理處的已有電源接?。?]。2.2自然條件。2.2.1水文氣象。雙岔河流域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多風少雨干旱;夏季降水集中,氣候濕潤;秋季氣溫變化急劇;冬季氣候嚴寒干燥。流域內多年平均氣溫1℃,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41℃。最大凍土深1.8-2.0m,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5m/s。流域年內降水集中在夏季,7-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2.4%,5-6月降水量占23.8%,秋冬季僅占13.8%。2.2.2地形、地質條件該區地勢平坦開闊,地面高程為。199m-230m,地形呈崗阜狀起伏。地表組成物質為:低液限黏土(粉土)、級配不良砂等[3]。庫區位于克音河支流雙岔河右岸支岔上,庫底由河兩岸的高漫灘或平原前緣構成,兩岸地面高程大部分地段在204-222m。庫底上部由上部較厚的低液限黏土、級配不良砂、礫石組成,下部為白堊系泥巖組成;庫岸由上部較薄的低液限黏土或低液限粉土組成(局部含砂層),下部為白堊系泥巖。無活動性斷裂構造[4]。
3施工導流方案討論
3.1導流標準。本工程為中型水庫,攔河壩為Ⅲ級建筑物。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17)第3.2.1條、第3.2.6條的規定,相應的導流建筑物級別為Ⅴ級,土石類導流建筑物的洪水重現期為5-10a。洪水標準采用5a一遇。3.2導流方式與導流建筑物。本工程泄洪閘施工需施工導流。根據本工程特點,擬定兩個導流方案。方案一:修建擋水圍堰,施工期洪水由導流明渠導流;方案二:施工期洪水完全由圍堰攔蓄(相應庫水位213.35m)。導流工程特性見表1,導流方案投資比較見表2。從投資上看,方案二較方案一投資多17.93萬元;從施工上看,方案二圍堰較高、填筑量大,水下施工難度大。因此選用方案一,導流建筑物分述如下。導流明渠布置在左壩肩處,在原廢棄的非常溢洪道(底高程是215.15m)基礎上擴挖成導流明渠。導流明渠底高程210.0m,底寬12.0m,兩側邊坡1∶3.0,總長777.0m。導流明渠壩體段采用鋪設長約50m土工膜防滲,上覆編織袋土防護。經計算,秋汛P=20%,Q=13.2m3/s,上游庫水位為211.3m,考慮安全加高0.5m,泄洪閘圍堰的堰頂高程為211.8m,圍堰形式采用梯形斷面,見導流工程特性表。圍堰采用人工裝土、堆筑,編織袋的土料利用土壩的削坡土料。導流明渠施工采用1m3挖掘機挖,開挖土料堆至明渠兩側,做為回填土料。
4結論
施工設計方案在整個工程體系中投資占比可能并不大,但是如果設計合理的一套設計方案,會給整個工程進度及質量取得事倍功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端,王賢忠,崔海濤.某水利樞紐施工導流設計[J].水利水電工程設計,2018(01):59-60.
[2]楊恒陽.陽霞水庫施工導流設計[J].廣東水利水電,2018(04):78-79.
[3]莊燕.龍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導流方案設計及技術分析[J].陜西水利,2017(02):45-46.
[4]楊玲,王飛,李明華,等.云南悅樂水電站工程施工導流設計[J].人民長江,2013(S2):63-64.
作者:何金波 單位:黑龍江省虎林市八五八農場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初期流動性風險防范策略
- 下一篇:偽基站偵測系統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