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灸療器設計研究
時間:2022-02-25 08:55:34
導語:動物實驗灸療器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艾灸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學及人類健康作出了很大貢獻[1-2]。近年來,灸法因其強身保健,未病先防的獨特療效在臨床上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青睞。伴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研究者再次關注灸法的作用機制,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為灸法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3]。艾灸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外治溫熱療法之一[4],也是一種“內病外治”特有的治療方法。目前,艾灸在國內外迅猛發展,具有通經絡、散寒濕、活氣血、抗外邪等作用。《醫學入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現代研究顯示,艾灸通過調節中樞神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等以達到增強體液、細胞免疫,改善人體微循環,維持內分泌的作用[5-7]。從西醫學角度分析艾灸不僅能夠增強機體免疫、調節機體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具有鎮痛、抗炎作用。正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艾灸通過調節免疫功能,達到抗炎鎮痛之目的,因此艾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滿意療效[8-10]。宋小鴿等[11]觀察艾灸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的影響,研究結果跖圍明顯減少,提示艾灸可減輕炎性腫脹,從而提高免疫功能。郭佳等[12]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手術前3d,連續艾灸大鼠足三里、曲池,發現艾灸能明顯降低大鼠血清炎性細胞因子含量(P<0.01),降低自由基(P<0.01),減少周圍血白細胞數量(P<0.01),結果顯示,艾灸可預防大鼠腦缺血再灌注過程中的炎性反應,有保護神經元作用。因此,探索艾灸的作用及其機制,對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由于手持艾條不能準確把握施灸距離,影響實驗效果,操作繁瑣,耗時耗力,可控性欠佳。團隊人員在進行動物實驗艾灸時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設計出一種便捷的動物實驗灸療器(已經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720049168.0),有效解決當前艾灸實驗操作繁瑣、耗時、穩定性差的問題,使實驗過程中艾灸操作簡單化、便捷化、高效化,為2017年新課題的立項打下堅實基礎。本裝置經過實驗,結果發現既省力又省時,而且操作簡單、可控性好,且價格低廉,實驗結果精準。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動物實驗灸療器具體實施方法作詳細說明。
1設計理念
本艾灸器參考圖1簡述其設計理念與結構裝置。本實用新型實驗灸療器包括艾灸筒1、固定繃帶7和實驗臺9,艾灸筒1為橫向的空心圓柱體,艾灸筒1的兩端圓心處均開有排煙孔2,艾灸筒1的頂部開有固定孔3,艾條6經固定孔3插入艾灸筒1內,艾灸筒1的底部有長方形鏤空的艾灸區4,艾灸區4上部的艾灸筒1內側壁上開有兩個對稱的卡槽8,安全網5經卡槽8裝在艾灸筒1內,艾灸筒1的外部的兩端上分別設有用于固定實驗動物的兩條固定繃帶7,兩端與實驗臺9的底座相連,固定繃帶7上裝有可調節松緊的卡扣7-1。
2裝置特點
本動物實驗灸療器特征在于,所述的艾灸筒1可選用長度適中的空心竹子制作,既方便又環保。所述的固定孔3至少有一個,且可根據需求開有多個,其直徑與艾條6直徑相配應為0.5cm。所述的安全網5為由透熱不漏灰的細密鐵絲網制成的長方形,其長度與艾灸筒1的長度相當,其寬度小于艾灸筒1縱截面的直徑且大于艾灸區4的寬度。所述的實驗臺9為長15cm寬5cm的長方形,用以固定實驗動物。
3操作使用
本動物實驗灸療器使用時,將實驗動物俯臥放置在實驗臺上,后將艾灸筒的艾灸區放在實驗動物的承療區,由固定繃帶將實驗動物固定好,用卡扣調節固定繃帶松緊度,最后將點燃的艾條插進固定孔內,調整好施灸距離后即可開始實驗,實驗時操作人員可根據艾條的燃燒速度適當調整施灸距離,燃盡的艾灰落在安全網上不致燙傷動物,排煙孔可調節艾灸筒內溫度,不致動物產生躁動。如圖2。
4小結
本動物實驗灸療器,其結構簡單,理念新穎,操作安全,省時省力,可同時對多個穴位施灸,且價格低廉,可控性強,是艾灸實驗器材的一大創新。為動物實驗艾灸操作的精準化、便捷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艾灸實驗器材的一大創新。團隊人員經過多次實驗操作,此艾灸裝置均收到良好的實驗結果。如果灸療器能投放市場,將會推動中醫外治法的發展,為醫學界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本實用新型動物實驗灸療器值得應用。
作者:吳瑞娜 高守媛 王萌萌 王旭洋 傅文 劉蘇瑞 張淑君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實驗實訓室管理系統設計
- 下一篇:高校校園環境美化設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