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綜合表達能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2 10:57:00

導語:設計綜合表達能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綜合表達能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當今的藝術設計教育是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設計綜合表達的作用與意義在于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也是綜合能力的鍛煉。作為對于專業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課題,是新時期教育工作中不能忽略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綜合表達設計表現文字表達

當今,藝術設計教育的模式在不斷改進,對于國內設計水平和全民藝術文化素養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設計的專業知識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對于如何在設計教育中培養全方位的人才,也是多年來教育界一直在探討的話題。作為學校教育的前沿工作者,教師對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培養所起的作用無疑是相當重要的。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經驗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保障。許多學校在這方面的管理和監控正在不斷地加強和規范。但在教學方式多樣化的環境下,如何能讓學生真正受益,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優化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學成果的質量,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手段。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則是設計師將自己思考的內容利用某種媒介傳遞出來。當前,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大部分評價體系都是通過紙質考核來完成,同時,學校、教師也逐漸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越來越強調對學生創造力思維的培養。下面以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為例,筆者談一些自己的觀點及看法。

隨著與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學校教育在自身經驗的總結和引進先進的課程設置基礎上,大多都設有設計表現這類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設計的表現技法來完成思維的再現過程,是學生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課程,但學校卻往往忽略了設計綜合表達能力的培養。正確認識培養目標、教學目的和課程要求,對于教和學兩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設置的所有課程都是圍繞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培養展開的。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并不是無目的的,而是培養學生能力多樣化的手段,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現代設計教育中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已經在課堂上有所體現,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明顯提升,但這并不證明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夠全面發展。可能就某種技能而言,多樣化教學使課程有一定的深度,但在綜合素質的廣度培養上,教師角色的作用和意義應該值得我們進行認真研究和探討。

在檢驗教學質量的標準中,教學目的至關重要。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切實可行的真理。有了明確的教學目的,在能力的培養上,就會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去輔助其結果的良性發展。設計表現和設計綜合表達在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深究下來,其實有很大的區別。作為教師,不能想當然地在慣性作用下只進行某一類型的課程訓練,而在廣度上忽略了教學的要求,讓學生的專業能力呈現單一化,即所謂的只強調動手能力。設計表現課程重在對學生設計表現方式的培養,主要集中在設計效果圖的繪制過程。但這類課程強調的仍是學生的手頭功夫,只是在動手能力上加強了廣度和深度的訓練。那么在教學上該如何引導學生來做設計?如何來傳遞設計信息?如何讓他人感受設計的思想和意義?僅僅依靠設計圖紙來表現往往是不夠的,至少是單一的。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畢業后的市場競爭力、設計的生命力都是有影響的。學生應該具備多方面的綜合性設計訓練主題,并在單科訓練的基礎之上,貫穿整個專業課,使培養目的、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的檢驗都十分清晰。通過廣度的課程訓練,改變學生的設計觀、價值觀以及生活態度,使其對設計再認識,以激發創造力,體會設計之真諦。培養正確的學習和工作方式,樹立健康的設計觀和人生態度,使學生在既緊張又輕松的環境里愉快地成長,真正受益。完美的設計表達是檢驗設計過程和結果的有力保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設計綜合表達包括四大方面:一、設計表現(圖紙、圖樣);二、設計說明(文字表述);三、模型及3D動態演示;四、語言表述。了解這四個方面在現代教學中容易被忽略的課程訓練內容,對于改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目的是有益的。

學生學習和認識設計(或專業)的過程和結果通常是延續教師在教學方式中的目的和手段,所以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的指引,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對于設計表現的問題,我們的教學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表現和記錄。所謂過程表現,是指頭腦中抽象的創意和紙上草圖式的創意之間的對話,會引發設計者持續不斷的思考,與畫面進行交流。這對于解決設計任務來說是必要的,也是充滿樂趣的。所謂過程記錄,是指草圖可以讓每個階段的設計方案都清晰可見,使人們在回顧設計過程時,對整個方案的發展能有更加切身的體會,這其實就是草圖的作用。設計草圖其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在實際貫徹中由于不是作業成績評判的最終標準,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影響了設計的質量和良好設計工作方式的養成。

關于設計說明,行業內都很清楚,準確的文字表達其實是對設計的一種專業描述。文字的作用在設計中有著特殊的意義。通過圖紙和模型可以傳遞與設計構思相關的很多信息,但總有一些內容需要進行文字說明。說明文本一方面要表達設計的基礎,另一方面需要就某些其他媒介所不適合表達的方面進行深入描述,這可以是對設計規范、設計目標和觀點,以及面積和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藝等方面的說明。另外,還可以突顯那些在圖紙和模型中不能“一下躍入眼簾”的內容。文字還可以配合草圖,起到解釋性作用。盡管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進行過書寫能力的訓練,但設計專業的文字表達也是需要進一步訓練的。因為做設計和利用文字來描述設計是完全不同的。書寫的方式和一般性文章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同樣十分必要。

所有設計的輔助方法都涉及到思想和設想的視覺化。圖紙如此,模型亦是如此,但學校卻很少要求學生利用模型來體驗設計的合理性。模型最終只是成為設計結果的展示,沒有起到設計過程的思維檢驗作用,教師應當充分鼓勵學生在這方面的動手能力。可使用不要求完美和精細的工作模型,能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闡明和評價不同方案的設計構思。選用適當比例,可以輕松進行挪移,以便提供更好的空間視覺效果,輔助思維尋找設計中基本的、不變的以及變化的要素。設計過程應該在不同形式的圖紙和模型之間靈活轉換,這樣才能使設計思路更為開闊。

3D動態演示的技術和設備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成熟和簡便。新技術、新手段在設計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和運用,在課程設置及教學要求中都已體現出其良好的態勢。

語言表述是人類天生所具有的最簡便的交流方式,但在設計教育中,語言表述能力也常常被忽略,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交流手段是講述,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卻基本沒有要求。在設計中,沒有圖紙,只有語言的表述是一種虛幻的設想,必須經過圖紙的檢驗,才能將思想轉換為形式。在傳遞信息時,有時也是片面的或不太明確的,其障礙來自于觀看者的思想意識、文化背景、個人偏好和理解力等因素。雖然,語言表述是最易于交流的形式,但在設計交流時也是需要技巧的,甚至是要求具有感染力和煽動性的“表演”。在培養講述能力時,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準備地講,而不是信口開河地夸夸其談。根據設計思維的創作過程,利用圖紙等其他手段(或PP演示)進行講述,無疑是對設計的完美補充,是設計綜合表達的重要訓練內容和方式。語言交流形式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設計階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義。在設計討論階段,以談話的形式進行交流,是認證設計的過程,或平靜或激烈,這只是現場的表現形式,其核心意義是思想的交流。在設計結束的介紹階段,設計師因為對設計作品成果的滿意度,而在精神上興奮或激動,表現在形式上可能是多樣的,甚至結合肢體語言,讓設計思想完美體現。但敢不敢講,能不能講,會不會講,還取決于設計者性格因素的影響。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最終是培養學生開放的心態和合理的邏輯思維,其目的還是為設計服務。因為,加強語言表述能力,改變溝通方式,使設計成為交流的手段,讓設計不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成為可多方討論的協作交流。加強人與人的交流,鍛煉自身的性格,鑄就自信心和包容的心態,聽取他人意見,并作出合理的抉擇和判斷,啟發設計思維。

設計綜合表達的作用與意義在于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也是綜合能力的鍛煉。學生能力的多樣化是學生專業認識和職業認識的重要基礎和條件。作為對于專業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課題,是新時期教育工作中不能忽略的重點內容,仍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德)賴因博恩·科赫著《城市設計構思教程》,湯朔寧、郭屹煒、宗軒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2](德)普林斯·邁那波肯著《建筑思維的草圖表達》,趙巍巖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3]尹定邦著《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