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4 10:03:00

導語:素描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描教學研究論文

素描是藝術院校進行基礎訓練的重要教學手段,同時又是一門獨立的繪畫藝術形式。情感是藝術的靈魂,藝術的一切活動都受特定情感的支配。因此,在以審美為核心的素描教學中,情感的表現、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交流就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教學目標。關于這一理念,在美術教育界已是共識,但是如何在素描教學中充分而有序地驅動師生的情感效應,激活學生的情感心理機制,在情感體驗中獲得豐富而深層的審美意識,則是一個需要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上不斷深化的問題。

情感體驗是素描教學中的重要過程

情感體驗就是人們對與之發生關系的客觀事物的態度和感受,是認識主客觀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徑。它雖然不是具體的心理活動內容,但作為一種心理過程積極參與到各種心理活動中,對豐富感性認識,提高理性認識,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由于體驗是親身的,其感受具有“第一手材料”的性質,不僅真實可信,而且能融入人的本質力量。人們常說的“實踐出真知”就包容了體驗的內涵與價值。

素描是屬于造型藝術。什么是“造型”?造型就是創造形體,而不是簡單的描摹。真正的藝術大師一輩子都在研究造型。馬蒂斯晚年已經功成名就,卻依然在花園里畫小花草的速寫,研究花的形體變化,用他的話說:“我每次看到它們都不一樣。”他正是在捕捉一種新的感受,這種感受將促使他對舊形體的改變,而創造出了新的形象來。造型藝術中審美表現的特點在于,藝術家對美的體驗和他的思想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體驗感受的程度直接影響表現的程度。

一組靜物、一個肖像或人體,當我們通過眼睛得到第一印象——最初的感受,諸如形狀、色彩、明暗等,這種印象和感受僅僅停留在對象的表層,如果僅僅就停留在這一步,就和一般的觀眾一樣,則難以運用藝術的手段去表現對象,去發現對象的內在美,必須順著這最初的感受向認識的深層領域深入。如這個物象給我什么樣的感受?喚起我什么樣的審美情感?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聯?怎樣表現出最好的效果?這些都是我們由直覺到理性的深化過程涉及到的問題。只有對物象深入的體驗,才能對物象的基本結構形態和形式感受進行深入分析,才能對物象有豐富而深刻的審美感受;只有經過如此的深化,才能由表象而進入本質,使本質與形式合二為一,獲得素描表現的強烈形式感和深刻的內涵。我們常說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表現它,其意義就在于此。然而素描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強調情感的體驗,仿佛只是為了結構和體積去畫素描,僅僅為了再現物象的自然性,致使畫出來的作品雖細膩準確,卻毫無感染力而言。因此,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深化物象的情感體驗,從而在客觀對象的塑造中融入真情實感,使心靈獲得審美的愉悅、創造的快樂,以促使審美教育任務的實現。這既是教學目標,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

素描中情感體驗的基本特點

素描中的情感體驗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情感體驗的審美性:人的情感體驗是豐富多彩的,但總體上可分為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兩方面。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是構成情感心理活動的基礎,而審美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源于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依存于審美對象的感受中,但要更集中、更深刻、更容易激發起精神力量。素描時的情感體驗屬于后者。凡·高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個勞動者的形象、一塊耕地上的犁溝、一片沙灘、海洋與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繪對象,這些都不容易畫,但同時都是美的,終生從事表現隱藏在它們中的詩意,確實是值得的。”一幅素描作品有靈性,有感染力,就是作者在面對物象時體驗到的一種審美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注入到作品中,表現出了精神內容,而不僅僅是畫出了現實本身。藝術品從某種意義上講,應該是煽動我們的情感,而不只是刺激我們的感覺。

情感體驗的多層性:人的情感是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并常常以是否能滿足自身需要為基本前提,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素描中作者對物象的情感體驗也是如此。例如:初學素描時,作者多是充滿單純的新鮮感和逼真表現現實客觀的欲望,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和藝術實踐的豐富,作畫時的情感體驗逐漸豐富起來,他們所關心的是現實世界在他們心中引起的反映,滲透著思想和精神內涵的自我感受,一種主觀的真實,作畫時可能就要憑著他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深奧的思想觀念,將形體變異;靠想象來重新安排畫面的構成,創造一種新的自我現實。這種情感體驗的多層次性,還表現在由于生活經歷、文化水平、藝術修養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體驗存在著豐富與貧弱、深刻與淺薄等差異。這也是為什么同一題材,不同的人去畫會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審美情感表現的主要原因。情感體驗的依存性:人在作畫時的情感體驗是與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不同的。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帶有主觀隨意性,由現實中的生活經歷決定情感體驗的內容,可以受個人意志和行為的控制。而作畫時的情感體驗依存于所描繪的客觀物象,并且必須想到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段才能將意念表達出來,將一般觀眾看不到的、發現不了的美揭示出來,呈現給觀眾,同時作者必須要排除素描之外如色彩等因素的干擾和影響,以素描的方式為主線,深入地體驗和感受,以促使對客觀對象的情感與作者的藝術手段相諧調,不能完全受個人主觀意志的隨意控制。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是審美體驗的重要前提。在課堂素描教學中,決定體驗基本內容的繪畫題材大致相同,因而,教師的思想內涵和美學品格對啟發、引導學生情感體驗的性質和深度具有重要影響。

總之,在素描教學中,情感體驗具有多重屬性,但是,從總體上說,它仍然是在師生主觀意志調控下的情感心理過程。如何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和導向,充分發揮情感體驗這一心理過程在審美教育中的增值效應,無疑將是擺在素描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教學中情感體驗的誘導與深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清醒地感悟到:在素描教學中,情感的體驗不僅是必不可少的心理過程,而且它與感受物象、理解物象、表現物象是交織進行、相輔相成的。對表現的物象在繪畫過程中體驗情感,而在情感體驗過程中又進一步加深對物象的理解和表現,在這一種呈螺旋上升的審美實踐中,不僅素描的表現技能得到了掌握和提高,而且審美的愉悅和創造的快樂也陶冶了心靈。但是,素描藝術審美的心理規律告訴我們:人對物象的情感體驗能力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因此,誘導學生進入情感體驗心理活動過程,并使感受不斷深化,以達到豐富情感體驗,還有許多的環節需要我們去做。諸如:

1.情緒和情感是受需要和認識驅動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物象創設的情景中,才能體驗到素描藝術表現中情感的真諦。因此,在素描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在于充分將學生的審美意識積極培養起來,促使學生在接受技法傳授的同時,也學會深刻和敏銳地感覺對象,為他們的情感體驗創造最基本的條件和氛圍。

2.情感體驗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思維活動,因而通過國內外優秀的素描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激活他們的情感心理,是誘導學生進入情感體驗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作畫,不僅可以以直觀的方式示范作畫的整個過程,而且教師在塑造形體和表現方式等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同步實例,特別容易激發學生跟隨老師一道表現,有助于情感體驗的深化、藝術表現的深入。

3.素描表現中的情感體驗必須以敏銳的觀察力為前提,否則就難以感受到客觀對象傳遞出來的意境和精神內涵,自然也無法通過素描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因此,素描首先要解決的不是表現技巧而是觀察方法。對客觀對象的認識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到素描表現水準的高低。忽視對學生審美感受的啟發引導,素描教學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畢加索說:“我不探索,我只發現。”發現依靠什么?當然是他那雙與眾不同的眼睛。

4.從某種意義上講,素描表現中的情感體驗是過程,也是方法。作為審美活動的一種手段,情感體驗雖具有情感教育的性質,但最終還必須升華為理性的覺悟,要轉化為內在的意志力量。因此在情感體驗中還要注意哲學、文學等多元文化因素對心理的滲透,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影響,這對豐富情感,提升素描教學的育人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蘇]弗謝庫津《美術心理學》,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

[2]吳究生《素描教學新論》,安徽美術出版社,1991年

[3]陳燕秋《歌唱教學的情感體驗》《中國音樂教育》2003年第11期

[4]劉穎林《渴望精神的超越》《新美術》1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