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方法
時間:2022-02-09 08:49:48
導語:物聯網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經濟近年來的飛速發展,物聯網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電能表的檢定越來越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傳統的電能表檢定仍需依靠大量人工,工作效率和準確度難以保證。在檢定技術中借助物聯網,提升智能化鑒定效果,促進計量檢定技術的發展[1]。
1物聯網背景下的計量檢定
1.1物聯網。物聯網是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將我們生活中的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網絡再進行信息交換與傳輸,最終實現智能化識別、監控與管理,實現了信息網絡的無縫整合。物聯網的介入,讓智能化的生產、生活成為了可能,解放勞動力,實現智能化控制,不僅能夠提升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夠改變現有的生產模式,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2]。1.2計量檢定電能表是電力結算的法定計量儀表,隨著人民對電力計量準確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傳統的模式下,電能表需要當地所在省電力公司實行“集中檢定,統一配送”的檢定模式。省級計量中心對電能表進行統一集中的檢定地市供電公司配送。雖然這種做法實現了質量統一、資源統一,能夠大幅度提升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工作量過大,在推行中實則難以順利完成的困境。傳統電能表的檢定方法目前已經有成熟的程序,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工作業,而且作業過程受人工技術的影響,檢定結果難以保證客觀性[3]。解決智能化的計量檢定系統開發設計是當下電能表計量檢定工作中的首要問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各項因素的權衡,遵循“基本檢定單元組合擴展法”的原則,改進工作工序流程,通過新技術解決大量人工且操作繁瑣的工序,實現計量檢定工作的智能化程序。智能化的計量檢定系統主要是依賴硬件設施與軟件系統的配合實現正常的運轉。軟件程序的設計與編寫需要發揮管理的平臺作用,硬件設備則是在整個檢定過程中發揮其高速的優勢,實現檢定流程能夠高效、準確的實施直至完成整個檢定工作[4]。
2物聯網智能計量檢定方法
2.1自動接拆線技術。自動接拆線技術是整個檢定過程的基礎工作,主要是要保障電能表的穩固性,達到不發熱、不位移。這一步也是電能表與檢定裝置是否能實現有效連接和順利開展計量檢定的前提。人工檢定過程需要檢定人員手動通過螺絲固定檢測電線,效率低下。在電表定位后,接拆線技術就是要對電能表的電壓端子、電流端子和各類輔助端子進行接線,保證電能表的接線端所受到的電壓穩定、均勻,不能松動或發生位移。而拆線后,還需要保證拆線設備與電能表進行有效分離。2.2自動加封技術。電能表在檢定合格后需要施加有效封印,防止其在未經授權的狀態下被開啟,是電能表準確、安全和可靠運行的保障。在電能表的設計中,一般采用螺絲釘來強化穩固,而在實現自動化的過程中很難確保電動化技術能夠準確無誤進行穿線工作。通過騎縫二維碼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將檢定的信息通過二維碼進行展示,而二維碼在電能表的正反外殼接縫處采用激光進行篆刻,但是為了防止二維碼被破壞,當電能表外殼被打開后則會破壞二維碼的結構,導致無法查詢有效信息的效果。需要在篆刻的二維碼表面通過封印貼等方式,如果揭去二維碼表面的封印貼,封印貼上的膠體會模糊二維碼表面,無法掃描識別信息[5],據此實現防盜作用。2.3移載定位技術。電能表的檢定需要多個不同的環節,若要實現檢定工作能夠進行有效高效率地進行,保證各個環節能夠進行有效匹配是關鍵。海綿吸盤式移載技術與高耐壓技術能夠通過實驗在眾多的移載技術中脫穎而出,保障電能表在整個檢定過程中的有效定位,滿足智能化檢定過程對電能表的移載位移需求,準確性還能通過不斷地實驗進一步繼續提高。2.4時鐘標準源網絡集控系統。在人工檢定的流程中,需要通過檢定裝置中的高精度時鐘作為時間標準,檢定每臺電能表的日計時誤差,一般情況下會采用秒脈沖作為輸出信號,將其進行比較和計算,分析日計時誤差。采取智能化的檢定過程中,需要同時進行大量的工作,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標準時鐘。如果能夠將一臺標準時鐘的脈沖信號進行多路分頻,將這一信號輸出,以網絡的形式傳播,保證傳播的過程信號源的轉換和傳輸過程準確可靠,再由各個檢定裝置接受這一信號在進行比對,將可以實現多臺日計時誤差的多臺同步檢定。2.5節拍仿真系統。電能表的整個計量檢定系統涉及多個專業與領域,若有任何一個環節的裝置數量設置不夠合理則會造成整個系統的效率都受到巨大的影響。所以在整個自動化流程的設計中需要考慮增加節拍仿真模塊,降低運行過程中的風險。整個流程中涉及11個檢定模塊,而其中的接拆線模塊、工頻耐壓試驗、通電檢查、插卡驗證、準確度檢定和多功能實驗5個環節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要求,均有明確的固定時長。仿真節拍控制系統是通過對每個流程環節的效率進行檢測,并且能夠通過計算分析需要調節的模塊效率從而實現整個流程效率的統一。通過設置不同功能模塊的技術參數,對每項作業過程與各類故障進行模擬,分析流程中的瓶頸環節,研究最優實施作業方案并且設置應急處理方案,讓整個系統能夠實現最優化,并對整個系統可能存在的故障進行預控[6]。
3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迅速,傳統需要大量人工的重復性、機械性工作會逐漸被智能化與自動化的設備所替代,在這個發展流程中,技術工人已經難以通過簡單的技術參與到工作中,需要總結技術中每個環節的難點,分析其特點,輔助自動化流程的建立與實施,并且還要通過添加多種保障措施確保整個流程環節的穩定與可靠,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不會降低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大國工匠”黃金娟:讓智能檢定中國標準國際化[J].工會博覽,2019(21):13
[2]陳歡軍,魯然,陳伊娜,黃小瓊.2018全國重點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項目之五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研發及應用[J].中國計量,2019(07):39-43
[3]秦正陽,秦晗.關于物聯網的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方法分析[J].電聲技術,2019,43(05):39-40+48
[4]王華.智能電能表計量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及改進對策[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04):136-137
[5]馬晨亮.計量檢定中電子式交流電能表的誤差及處理分析[J].電子測試,2018(07):100+99
[6]鄢昌昭.計量檢定中交流電能表的常見故障及應對策略[J].通訊世界,2017(16):153-154
作者:郭玉華 單位:商河縣計量檢定所
- 上一篇: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實效性探析
-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學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