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新時代績效審計向縱深發展
時間:2022-11-22 10:09:14
導語:全面推進新時代績效審計向縱深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圍繞黨的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論斷、新思想、新部署,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提高審計政治站位,增強實現確定的新目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注重揭示制約體制、機制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著力推動把精神轉化為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實際成效。績效審計是國際審計的主流,政府績效審計終將成為我國政府審計的重點和重要發展趨勢,政府績效審計在促進政府管理效能、堵塞制度漏洞等方面,能真正起到預警、促改革等作用,全面推進政府績效審計向縱深發展有助于提高審計監督效果,推動新時代審計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現狀
根據審計工作發展規劃的要求,各級審計機關應全面貫徹黨的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緊緊圍繞促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加主動適應和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政府績效審計向縱深發展。然而,目前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現狀并未適應新時代政府績效審計的新要求。
(一)政府績效審計法律體系未真正建立。自1989年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這些文件提及實施績效審計的地方主要是針對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適用于績效審計的準則和工作規范尚未建立。多年以來,政府績效審計滲透在日常各項審計項目中,審計人員往往各自探索,各自行事,不利于審計質量管理和審計風險控制。為規范政府績效審計活動,進一步提高績效審計質量,我國亟需大力完善政府績效審計準則和規范政府績效審計工作指引性等標準化文件。績效審計的規范性文件制定有利于界定審計責任,它是衡量審計人員行為規范的依據和衡量審計工作質量的準繩。
(二)規范政府績效審計的任務刻不容緩。新時代政府審計要求堅持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審計全覆蓋,堅持加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堅持加大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以上任務反映出黨和國家要求審計工作緊盯公共資金運轉和公共權力運行,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新時代的政府審計的著力點已經逐步放在促進提高公共資金運轉和公共權力運行上,為進一步規范績效審計工作,切實提高政府績效審計質量,亟需全面推進政府績效審計,并對有關工作機制和審計流程進行規范。
(三)規范政府績效審計的工作任重道遠。目前,國家審計準則和相關的操作規范有許多方面無法滿足政府績效審計工作開展,不利于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順利開展績效審計。我國當前的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和實踐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和薄弱環節,與政府績效審計相適應的工作機制還不成熟,導致績效審計水平不高。各級審計機關應努力開拓創新,不斷探索,逐步豐富政府績效審計經驗,逐漸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政府績效審計工作機制。
二、多措并舉,助推政府績效審計向縱深發展
(一)統籌謀劃部署,建立健全政府績效審計法律法規。績效審計是國際審計的主流,政府績效審計終將成為我國政府審計的重點和重要發展趨勢,圍繞黨的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論斷、新思想、新部署,必須統籌謀劃部署,建立健全政府績效審計法律法規。其實,政府績效審計法律體系的建立有著很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一是我國的國家審計體系屬于政府主導的管理體制,國家審計署屬于國務院部門之一,我國現行國家審計實質是政府內審,而已頒布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有不少內容屬于績效審計的準則內容,這為建立國家績效審計準則提供很好的理論指導;二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先于我們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績效審計法律體系,可以為我國建立績效審計法律法規提供較成熟的理論參考依據;三是在日常的經濟責任、財政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不同類型的審計工作中,各級審計機關累積了豐富的政府績效審計經驗,這為建立績效審計法律法規提供了實踐依據。我們應充分利用以上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地逐步建立政府績效審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
(二)筑牢大局意識,政府績效審計需關注各方需求。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民主法治建設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和民眾是參與社會建設的主體,政府和民眾對公共資金使用效益目標的關注是站在統一戰線的,他們均迫切需要了解公共資金使用的真正效益,因此,政府績效審計應站在更宏觀、更全方位和更真實反映法治建設的角度,更全面地關注各方需求,并通過審計監督進一步推動公共資金使用的有效利用,從而幫助政府管好資金、用好資金。關注點主要聚焦在:一是聚焦公共資金使用效益是否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二是聚焦是否更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三是聚焦是否更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最急需的地方,讓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接受群眾監督,并幫助政府作出正確決策。
(三)突出風險導向,建立政府績效審計精準選項機制。政府審計機關應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資料收集機制,密切關注當前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并從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入手,對日常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評估,建立項目備選庫,并以潛在問題風險、社會關注熱度、重點發展戰略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考慮,確保績效審計項目更加突出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更加貼近社會發展需求,對符合標準的項目予以立項,夯實政府績效審計立項基礎。
(四)改進審計方式,勇探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審計流程。規范審計流程是做好政府績效審計的重點內容。一是績效審計應以《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及《國務院加強審計工作意見》等為基石和指導,并充分研究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先進經驗,著力制定符合我國國情實際的績效審計準則,確保我國績效審計標準、方法和流程與國際接軌。二是結合績效審計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在制定績效審計準則的基礎上大力完善各行業的績效審計規范或工作指南,并應充分考慮相關規范和指南的可操作性、可理解性、評價合理性和是否能滿足相關領域分析研究的需要,以幫助政府作出更準確、更切合實際的決策。
(五)踐行科學理念,完善政府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政府績效審計中的評價標準是檢驗和評價審計事項的準繩,也是審計證據收集的一把標尺,是審計評價標準的依據,關系到政府績效審計項目的成敗。鑒于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目前沒有公認的、適合于任何情況下的評價標準,審計人員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做好日常考察,較完整和系統地研究分析有關部門的評價指標。政府績效審計實施應同時關注政府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有機結合,合理搭建關于政府總體績效、公共部門績效和項目績效等不同層次、不斷細化的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標準。
(六)規范結果運用,不斷加大政府績效管理問責力度。著力推進績效管理問責機制,推動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化、科學化、精細化。政府績效審計目標是根據國家或政府部門所賦予的使命,把公共資金投入和產出的評估與行政活動進行掛鉤,由審計部門應會同相關主管部門評價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性、經濟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真實反映資金使用單位所努力追求的各項成就和結果。并用倒逼問責機制,從資金預算編制、項目計劃、實施管理、項目監督等各個環節對資金使用的效益層層追溯,把分析結果作為政府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真正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政府績效管理機制,對不符合政府績效目標要求的行為,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力求責任到具體行為主體,形成切實有效的政府績效問責機制。
參考文獻:
[1]尚維全.政府績效審計[J].時代報告,2017(4):136.
[2]路云峰.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路徑選擇和創新[J].財會研究,2013(7):70-72.
作者:李潔婷 單位:廣東省審計廳
- 上一篇:水利工程連拱施工技術研究
- 下一篇: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