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向績效審計的轉型

時間:2022-01-26 09:13:33

導語:經濟責任審計向績效審計的轉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責任審計向績效審計的轉型

摘要:進入經濟新常態以來,產業結構和產業模式轉型和升級,企事業單位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面臨的審計環境更加的復雜多元化,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伴隨著國企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的變革,經濟責任審計逐步向績效審計轉變,以此更好的實現新經濟發展模式下審計目標和作用。本文將以如何更好的推進績效審計為研究對象,總結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現狀和相應的弊端,并在前述研究成果和自身分析的基礎上剖析經濟責任審計轉向績效審計的難點,圍繞著理論指導和實踐建議的價值性和可行性提出相應的提升績效經濟責任審計發展的措施,進而為提升我國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審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策略路徑

一、引言

經濟責任審計指的是審計主體也就是政府委托國家審計機關或者第三方審計機構對行政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人員在其相應的任職期間對其經濟責任、遵守道德和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經濟責任審計的載體絕大多數是財務數據,涉及的范圍遍及資產、負債以及收入、損失等日常的經濟活動,也囊括內部控制和廉潔建設等。當前的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經濟責任審計由于大多關注財務數據,在干部廉政方面主觀性較大,因此,不能全面的監督黨政機關和干部的履職情況。但是,經濟責任審計為實行績效審計提供了良好的鋪墊,比如,為績效審計的后期考核和核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接下來將闡述經濟責任審計向績效審計轉變的重要意義。

二、經濟責任審計向績效審計轉變的重要意義

績效審計是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轉變,是基于經濟責任審計的進一步完善??冃徲嬛傅氖窃谀阁w資料真實完整的基礎上,審計機構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及企事業單位的項目以及全部的收支情況,其管控的現實和潛在資源使用的經濟性、效率和效益等進行的審查,形成反饋報告予以指導。首先,解決了大部分國有企事業單位效率低下、不注重成本管控、產出效率比低、市場意識和競爭機制薄弱等重要的問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乃至財務管理體系的不成熟,其意義重大。其次,經濟責任審計到績效審計的轉變是當前信息化和新經濟常態下國有企事業單位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思索點,能進一步修正經濟責任審計所帶有的審計風險,有利于進一步實現廉政建設的良好目標和愿景,減少企業人為不端行為發生的概率。再次,加強企事業單位績效審計是市場化環境下提升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模塊競爭力的強有力措施,使得繁雜的資金得到良好的運用,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收入水準,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政府財政資金緊張以及平衡社會各界利益的積極作用,能夠促進國家其他方面的建設和發展。最后,向績效審計的轉變是服務型政府建立的體現,人民對企事業單位各方面的的知情權日益強烈,績效審計的介入能夠有效的提升國有企事業單位運轉情況的透明度。

三、經濟責任審計向績效審計轉變的問題匯集

首先,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相關員工仍依賴于傳統的經濟責任審計,加之單位屬性的特殊,因此,導致績效審計的意識薄弱,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對單位一把手的責任審計而非注重單位項目服務和建設水平的提升,已經與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脫鉤,轉變審計觀念是國有企事業單位長久煥發活力的保障。其次,績效審計實踐上的不佳,未形成良好的績效審計體系,績效審計的標準不統一和不科學,大多數單位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缺失。再次,國有企事業單位膨脹化發展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涉及的部門不斷加多,其組織結構的管理也日益復雜多變,績效審計要有良好的制度約束和高素質的審計人才作為保障,但是,很多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相關績效審計制度和人才缺失,導致缺乏良好的審計指導。最后,鑒于我國國有企事業單位獨立性較大導致的內部監督機制嚴重缺失的現狀,必須予以適當的重塑和完善,加強對其的內外部監督,以此防止燈下黑的現象。此外,績效審計起催化劑效果的信息化水平還有待深化,信息化是提升審計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當下。

四、完善和促進我國企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融合的相關策略

(一)提高國有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主導下的績效審計意識。想要提升我國國有相關企事業單位相關財務人員績效審計的意識,達到審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高目的。首先,讓全體人員對當前經濟環境下績效審計的相關知識和相關理論有深度的理解,逐步過渡到理解績效審計的重要性;其次,再將其融入到相關的績效審計實踐管理中。主要有以下思考點:一是國家相關部門主導下的政策鼓勵推進,盡快的將績效審計觀念傳遞;二是著重加強國有企事業單位各個部門之間人員的溝通和協調配合,糅合協調機制盡快的建立;三是加大相關審計人員的職業培訓,以此達到了解、深化和運用績效審計的目的,實現傳統審計和績效審計的完美融合和過渡。(二)國有企事業單位必須建立績效審計管理制度和實施體系,保障績效審計有力的執行。構建和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績效審計管理制度和執行體系是提高其審計水平乃至單位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將意識提升至規章條例也是良好的指引。相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層將績效審計制度的構建作為重要的義務,對原有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進行剖析,分清楚該留該去的制度規制,著力革新自身的績效審計管理制度,為績效審計實行做好制度的引導和約束。與此同時,國有企事業單位不能忽視績效審計實施體系的優化和重塑,嚴格按照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和已有的相關績效審計制度去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在這方面主要有如下幾點值得借鑒:首先,要制定強有力的執行體系,在傳統經濟責任審計的執行基礎上添加績效審計反饋、指導等環節;其次,要本著績效審計高效的理念進行設計,杜絕有選擇的審計,確定好審計的目標和績效審計的范圍,注重審計標準的統一和科學化,規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著重注意特別的審計項目,同時,在績效審計的過程中充分的考慮各個審計部門和審計項目的特點,決策出最佳的審計方法,同時,不斷的積累經驗,順利的實現傳統審計到績效審計的轉變。(三)建立和完善績效審計的監督體系。當前,很多國有企事業單位由于部門間不透明的信息傳遞機制,加之外部信息的不確定性和環境的多變復雜性以及自身的屬性,導致多數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風險抗壓能力頗弱,加之燈下黑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利益的提升。因此,建立和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監督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必不可少。首先,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相關部門和人員必須重視和加大對本單位績效審計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和監督,使其監督和控制形成常態化的機制。對于任何違反既定國有企事業單位規章制度的行為,必須加大懲處力度,切實維護制度的嚴謹性和剛性。其次,國有企事業單位必須時刻更新和完善與自身相關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使其自身的監督系統緊隨專項資金管理的步伐,避免其內控監督體系形式化和表面化現象的出現。總之,內外措施的結合能保證國有企事業單位績效審計強有力的執行,防止人為因素的過度干擾。(四)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提升績效審計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聯網迅速發展,國有企事業單位績效審計實施信息化建設是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幅度削減審計成本支出、合理的進行審計的基礎,信息化的介入是國有企事業單位整體管理水平高速提升的強大推動力,是實現其基業長青的保障。針對當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事業單位傳統經濟審計和績效審計信息化水平較低的普遍局勢,應該不斷的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合理有度的加大資源、技術等要素投入,以此實現互聯網經濟背景下績效審計高效化、信息化發展,最終為消除其信息溝通的壁壘、進行合理的審計評價、提升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綜合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侯君蘭.績效經濟型責任審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2]楊華芬.經濟責任審計:成效、問題、對策[J].中國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5(03).

作者:劉群 單位:上海鐵路局南京東車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