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探索
時間:2022-04-27 09:22:57
導語: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比較難以把握的環節就是審計風險的控制,本文從審計組織方式、加強審前調查和把握審計主題角度來思考完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意見。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國有企業;審計方法
一、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第十七條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是:本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經濟管理和監督職責情況。《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第十六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為: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情況;2.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情況;3.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情況及其效果;4.有關目標責任制完成情況;5.重大經濟決策情況;6.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以及資產負債損益情況;7.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繳情況;8.重要項目的投資、建設、管理及效益情況;9.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健全和運轉情況,以及財務管理、業務管理、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等內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和職務消費等情況,對所屬單位的監管情況;10.履行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以及本人遵守有關廉潔從業規定情況;11.對以往審計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二、國有企業運行特點和審計風險
國有企業受《公司法》《證券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約束,不僅要按市場規則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和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制,其運行還要符合《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有關國有資本運作和監管要求。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履職還必須符合《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的要求。在接受組織部門委托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后,要對被審計的國有企業所處行業類別、企業規模、近三年財務狀況等情況進行初步評價,通過運用審計技術手段,初步判斷審計風險所在。
三、完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思考
(一)確定主審人員,合理配備審計力量。通過分析判斷出來的審計風險,結合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和相關經歷組建審計組,配備主審和必要的審計人員是高效完成審計任務的基礎。主審人員應能充分預見風險和把握正確的審計方向,具備較為豐富的審計經驗、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一定的企業管理理論水平。劉家義審計長曾對主審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審計組長是兵團司令的話,那么主審就應當是參謀長。作為一名主審,不但要對審計全過程的具體環節和操作細節深入了解和把握,同時又是審計組成員、被審計單位之間的聯絡者,需要處理審計全過程的各項事宜,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總攬全局的意識。審計組成員不僅要求知識結構上的合理搭配,也需要考慮年齡和經歷上的搭配。比如:審計某金融企業,我們考慮到金融企業海量數據需要計算機技術支撐,因此確定的主審人選既要熟悉金融理論,又要熟悉計算機技術運用,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選擇的參審人員一半以上是金融專業畢業或者是參加過審計署金融審計培訓班的業務骨干。審計某企業集團,根據其集團發展的戰略定位和近年來主要經營范圍,確定的主審人選是熟悉上市公司會計準則、具有較為豐富審計經驗的主審平臺的骨干。(二)做好審前調查,明確審計方向重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實、詳細的審前調查有利于提高審計質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審前調查,可以了解被審計對象基本情況、摸清財務收支狀況、掌握重要風險點位,為制定詳細的審計實施方案提供依據。具體來說,做好審前調查應關注以下六點:一是通過收集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包括被審計企業適用的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企業的工商登記、國家審批文件等資料,了解企業的經濟性質、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情況,財務隸屬關系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二是通過收集被審計企業的公司章程、發展規劃、生產業務報告、行業的主要指標、統計數據和有關文件等資料,了解企業生產經營范圍,重點經營項目、業務流程,并分析其行業和業務特點,判斷容易出問題的薄弱環節,確定重點審計領域。三是通過收集相關的會計報表、財務和業務的紙質和電子數據、數據結構文檔、銀行賬戶開立資料、審計檔案資料以及其他需要收集的資料,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重大會計政策選用及變動情況,銀行賬戶情況,并通過了解其財會機構設置及其工作情況,初步掌握財務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四是通過收集被審計企業的重要會議記錄和有關文件、以往接受國家審計的審計報告和審計處理決定書、會計師事務所和內審機構對企業出具的審計報告或評估報告等資料,了解企業重大決策情況,尤其是重大投資決策情況,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做出的檢查結論、處理決定及執行情況,以往接受國家審計情況和整改情況,社會中介機構、內審機構出具的報告、意見及其落實情況等。五是通過收集被審計企業的內部生產、財務等各類規章制度資料,了解企業的內部崗位設置情況、各相關部門人員的制衡情況、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評估企業的控制風險,降低審計風險。六是要注意收集被審計者的基本情況及其任職時間、任期目標,任期內重大決策、重大事項、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事項以及上級單位對其考核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等。(三)把握審計主題,組織實施現場審計。1.跟著資金走。不管國有企業經營類別如何,其經營活動均可以劃分投資活動、融資活動和經營活動三個方面,且所有經營活動都跟資金有關,因此,要緊緊抓住資金這個牛鼻子。審計過程中通過分析性復核,發現、關注、跟蹤重點資金、重要經營活動。結合國有企業決策“三重一大”,始終把握重要性原則,從重要資金使用的決策程序、審批程序入手,跟著資金流,資金流向哪里,審計的觸角就伸向哪里。2.跟著項目走。企業投、融資活動最后的落腳點都在項目上,重要項目往往聚集大量資金,或者關系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審計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厘清企業重要的投、融資活動,從項目的可研、立項、決策、資金籌集、運作、核算活動等方面扎實推進。比如:投、融資活動是否符合國資監管的政策,是否經過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決策,執行部門與授權部門、監督部門的活動是否符合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要求,項目運行過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項目運行的效率效果分析等。3.跟著政策走。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審計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還要審計國有企業是否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是否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以及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是否履行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其本人遵守有關廉潔從業規定。因此,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政策性強。比如:國資監管部門的投、融資監管政策、《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法律強制性要求、《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中央八項規定”“約法三章”等約束性要求。
作者:蔡愛蘭 單位:邵武市審計局
- 上一篇: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意見
- 下一篇: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