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管理路徑探索
時間:2022-11-04 02:45:44
導語: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管理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時代經濟發展已經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世界經濟體系逐漸成熟,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也愈發密切。在此經濟發展大背景下和經濟發展大形勢下,我國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把握機會實現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經濟目的,是當前各大企業迫切需要考慮的現實性問題。而無疑做好企業內部強化管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措施,下文就如何強化企業內控管理展開詳細探討。
關鍵詞:企業內控管理;競爭;經濟形式;經濟聯系;機遇;信息發展
既然要講內部控制管理,就不得不提到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指的是企業為了使得各項業務活動能夠起到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作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規章、措施以及方法。內部控制制度是新形勢下現代企業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產物。企業要想在外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就需要不斷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切實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工作效率。
1新形勢下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國際經濟發展越發迅速,國內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的市場經濟情況下,我國各大企業均意識到了當前經濟發展所遭遇的窘況,也認識到要想改變,必須強化內部控制管理。而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首要問題便是內控評價體系紊亂。內控評價體系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效果進行直接性監督與評價的關鍵體系。雖然當前不少企業均具有內控評價體系,在信息溝通以及風險評估方面確實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也具有可靠的風險控制方案和具體的實施流程,但欠缺明確的評價標準,未對內控指標進行有效量化,這就對審計人員的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經驗畢竟主觀性太強,無法實現客觀、公正,致使評價工作舉步維艱。其次,企業內部風險評估能力不足。企業風險評估能力欠缺,主要是企業自身并未意識到風險把控的重要性,將工作重心一味放在生產經營方面,導致出現重生產輕風險的局面。企業風險評估人員相關技術水平無法與所設置的風險評估機構的要求所匹配,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風險評估機構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風險評估方式方法落后也是造成風險評估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的原因之一。[1]再次,信息系統管理較為分散。當今時代是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企業在信息系統管理方面并未進行統籌規劃,在系統構建過程中也僅關注本部門的發展情況,致使各部門的系統設計構架均不相同,致使數據統計無法統一化,后期信息系統管理較為混亂、分散,不利于企業進行資源統一管理和共享,信息數據冗雜,工作效率低下。最后,內控機構缺乏獨立性。大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內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將內控機構設置于企業各部門中,成為監察部門、財務部門的附屬,認為內控管理只是為了應付主管部門或者上級單位的檢查,導致內控機構缺乏獨立性,也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和作用。在處理業務過程中遭遇行政干預是內控機構缺乏獨立性產生的弊端之一,無法實現內控管理目標、切實提升企業內控管理質量是內控機構缺乏獨立性所導致的最終結果。
2.1完善內控評價體系。內部控制評價指的是企業董事會或者類似權力機構全面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形成最終的評價結論且與此同時出具具有相對權威的評價報告的過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有效監督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最直接的方式與手段。董事會必須確保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真實性,并對內部控制評價承擔最終責任。鑒于當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頻出問題,必須加緊完善內控評價體系,強化對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監督管理以及推動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以便于企業在后期經營管理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做出方案修改與調整規劃。如何完善企業內控評價體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其一,明確企業內控評價內容以及范圍。必須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著眼于企業風險管理目標,以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為出發點,確定企業內控評價的內容以及范圍。其二,明確企業內控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完善內控評價體系方面,要著重于運用定量與定性兩種方式,并有效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牢記五要素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過程評價標準、結果評價標準、一般標準、條款標準以及具體標準等評價標準模式。[2]其三,檢驗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合規性與合法性。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完善后,要形成通過以現場抽樣調查方式為主,以觀察、計算核實、訪談等方式方法為輔進行檢驗檢查的監督體系,主要監督內部管控的制定與執行方案是否有效、內控評價報告是否真實可靠,為內控評價體系的平穩、高效運行保駕護航。[3]2.2強化企業內部風險評估能力。企業內部風險評估指的是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風險事件發生后和還未發生時,評估此風險事件可能會給企業各個方面所帶來的經濟、財產損失進行可能性量化評估工作。提升企業內部風險評估能力,是為了強化企業的風險管控意識,使得企業能夠從各個方面做好對風險的有效診斷與及時把控。當前國際經濟市場風云變幻,處于市場經濟競爭體系中的各大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只有不斷強化企業的風險評估能力,提升企業的風險評估水平,才能夠確保企業順利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4]如何強化企業內部風險評估能力,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其一,選擇合理的評估方式。在選擇評估方式時,企業一定要注意從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出發,結合內外部經濟發展進程,從企業的管理制度著手明確企業風險評估標準,構建獨屬于企業自身的風險評估模式,根據對發展環境與歷史資源的有效分析,運用合理有效的評估方式對風險的發生概率和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進行排序與分類,并據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強化對風險的管控力度,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展開。其二,不斷提升評估人員的素質能力。人力資源是提升企業風險評估能力的決定性因素,不斷提升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定期對評估人員進行有效培訓,讓評估人員及時汲取最新評估知識,掌握企業發展經營的各項最新程序以及業務政策,是切實提升企業風險評估工作效率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其三,切實優化企業風險管控環境。風險無處不在,尤其在企業發展經營過程中更是如此。企業管理層應該重視風險管理,通過教育培訓、實際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斷提升企業職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逐步貫徹到企業的各個部門與崗位。在企業中構建積極性思維模式,切實降低各種風險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損失。2.3統籌管理企業信息系統。在企業發展經營過程中,信息管理系統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信息技術日臻成熟化的當今時代,更是成為各個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實現優勝劣汰的發展性契機。統籌管理企業的信息系統、終結雜亂無章的管理模式、構建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無疑是消除企業各部門之間存在的發展壁壘、進而推動企業的協同化管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的不二法門。統籌管理企業信息系統,主要從兩方面著手:首先,企業應該規范各項子信息管理系統。企業應該從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理念與要求出發,對各個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規范要求,以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切實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確保用戶數據的一致性,為企業制定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其次,企業應該設立中央管理信息系統。為了提高系統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企業可以通過中間連接系統將各個部門的子系統進行有效連接,構建中央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統籌管理。2.4確保內控體系的獨立性。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使得企業能夠順利實現創收,在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始終利于不敗地位。而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時,確保內控體系的獨立性相當重要。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直接負責人應該是企業領導,內控機制在企業內部與其他部門平行,企業必須維護內控體系的權威性與獨立性,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監督管理以及評價管理都能夠順利開展并得到有效提升。在內部控制管理實施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公平、公正處理問題,提升資源的完整性與安全性,推動企業穩步發展。
3結束語
從中外企業發展管理中我們不難發現,作為各大企業實現自我約束與自我規范的一套內生機制,內部控制體系在企業風險管控中越來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內控制度的設計與運行效率和合理性也逐漸成為衡量企業管理經營的重要標志。簡而言之,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是處于當前國際經濟競爭大環境下各企業所采取的最佳應對策略。而事實證明,強化企業內控管理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企業的經濟競爭實力,提升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晶.中小化工企業內部控制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4):100-101.
[2]鄭丹.試論企業內控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徑[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6):118-119.
[3]賀宇暉,巨敬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2):38-39.
[4]趙茂林.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2):48-49.
作者:鄧顯椿 單位:杭州祥博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內部控制在固定資產投資的運用
- 下一篇:國有企業資金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