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流程控制風險管理體系探析

時間:2022-08-30 09:30:50

導語:企業內部流程控制風險管理體系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內部流程控制風險管理體系探析

摘要:探索出適合于企業的內部流程控制體系,可以降低企業各類風險的發生。本文在分析企業內部流程控制風險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找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規范的合同履行管理流程,增加應收賬款預警提示及賬齡分析,采購過程中對付款進行控制等的完善路徑。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流程;風險管理

現代企業管理的關鍵就是內部流程的控制,是將眼前利益與長期利益相結合。我國民航業具有技術含量高、成本風險高、收益比較低的特征,在民航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內部流程控制可以使企業在戰略框架下健康有序的贏得競爭優勢。航空公司想要占得更多市場成為領先者,不僅要有適合國情的營銷方法,更要關注公司內部制度的規范性和執行有效性,確保民航企業穩定發展。

一、企業內部流程控制下的風險管理現狀

(一)資金支付管理流程。該流程主要描述了企業對資金管理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其目標是保證資金的核算和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加強企業資金業務的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根據資金的規定,使用資金,不能出現資金被挪用等現象。不僅如此,資金的日常使用也要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不能違背國家的法律制度。此流程中會有庫存現金風險、對外資金支付風險等風險。針對庫存現金風險,財務審計部長審批每月需要的現金后由出納填制現金支票,每月總賬會計編制一張庫存現金盤點表并與出納一起盤點,盤點后總賬會計與出納應分別在監盤人和盤點人處簽字。比如有些企業規定超過5000元的,將超過部分送銀行存入銀行賬戶。會計通過財務軟件系統的現金日記賬明細及余額,監督與檢查實際庫存現金余額,嚴禁“白條抵庫”等行為。針對對外資金支付風險,在對外支付貨款工程款時,企業各部室、各業務部門填寫支票領用審批單或網銀匯款審批單,主管經理進行支付審核后,交由財務審計部長進行審核,根據《財務支出審批辦法》的規定,對需要企業總經理簽字的審批,需由總經理簽字審批后方可支取資金。(二)應收賬款管理流程。在應收賬款方面,在執行各項買賣交易業務流程過程中,沒有對客戶進行信用評價而加大了風險隱患。在毫無證據支持此項交易的前提下,由于利益驅使以及季度考核,業務人員就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合同執行過程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也僅執行各客戶的年末應收賬款總額不超年初應收賬款總額的規定。導致企業現有長達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不僅如此,內部控制手冊中對應收賬款的規定儼然變為事后監督,而沒有在事前及事中對應收賬款進行嚴格管理。由于應收賬款缺少統計與催收程序,導致應收賬款長期掛賬,容易出現壞賬,影響企業利益。(三)合同管理流程。該流程主要描述了公司對合同管理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在合同的訂立方面,有談判、文本編寫擬定、審核批準、簽訂等等;到了合同的履行環節,就涉及到了補充、變更、接觸、結算等等以及登記環節。在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合同的簽訂部門從未對履行權利進行管理,財務部在付款時才會瀏覽合同的付款金額,但是對于合同的其他方面權利,沒有部門去監督和管理,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比如,對于航班超售銷售合同缺乏有效的風險提示,導致航班超售的預測往往不夠精準,一旦發生將給航空公司帶來極大的利益損失風險。

二、企業內部流程控制下風險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合同履行管理流程。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6號—合同管理》中,合同履行方而有所規定:交易合同在訂立之后,組織主體的雙方應當共同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一起履行合同的相關權利義務,共同確保合同的保密等工作。然而在許多企業合同管理流程中,合同履行環節管理力度最為薄弱。比如,民航業的銷售合同簽訂與其他行業合同簽訂不同,民航業的客戶是散客,購買機票通過網站或者App,對于航班超售風險不夠了解,這是航空公司在制定銷售合同方面的不足之處。作為財務部門,對于合同的簽訂、合同的履行情況只能起到事后監督作用,無法在事前對合同的訂立進行合規性審查。只是在付款環節予以要求,但維權時機為時己晚。在與其它企業發生法律糾紛過程中,已發現可能導致企業利益受損情況,但卻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來避免此事件的發生,這與多數企業沒有科學嚴謹的合同履行監督機制有著密切的關系。(二)付款流程職責不明確。許多企業沒有設計完善的崗位職責體系,很多崗位和職責不匹配、不合理,缺乏相互牽制,企業管理者對此重視程度不足。出于確保供貨的思想,只要簽訂銷售合同,就采購所需的原材料等,沒有形成分階段整體籌劃采購的意識。集中采購造成資金壓力巨大,采購管理隨意性非常大,沒有制定出年度、月度采購計劃,沒有科學的預算,只根據企業需求隨機決定采購,采購部門的采購員經驗主導了整個采購過程,也決定了供應商的選擇。因為缺乏有效的供應商數據庫控制,采購過程的隨意性,導致企業在采購方面缺乏話語權、缺少優勢,和供應商談判時面臨著巨大的談判壓力,財務部門被動的參與財務結算,整個過程很難形成系統的管理,很有可能引發道德風險。(三)應收賬款管理流程不完善。在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過程中,有些企業只進行了應收賬款的事后監督與考核工作,從未對應收賬款進行事前與事中控制。企業財務管理只能核對賬目,缺乏相應的權力,因此缺少監控意識,導致一部分應收賬款得不到有效回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存在著偏差。企業缺乏風險意識,一旦出現合同缺陷和風險,只能被動的接受,沒有主動的尋求解決方案。企業市場部門沒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流程,比如接單不規范、售后服務不完善、企業的定價業務沒有得到及時的審核,缺少主動進行市場監控的意識和能力。在客戶方面,個別客戶銷售額巨大,承載了企業的大部分銷售額,導致企業的各種銷售政策得不到普遍推廣,無法對市場形成吸引力,企業在市場中難以占據優勢。個別客戶銷售量大,結算周期長,不利于應收賬款的回收。

三、企業內部流程控制下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的路徑

(一)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著日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有利于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現代企業內部控制通常屬于風險管理導向型內部控制。只有積極主動的開展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才能夠做到風險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企業為有效加強公司風險管理體系,首先要增加風險識別功能;其次要重視風險事項評估做好實時監控;再次要設置風險應對方案;最后要加強監督,防范道德風險。(二)建立規范的合同履行管理流程。在合同開始執行之后,合同任務就開始履行管理階段。在合同進入履行期后,業務部門的合同負責人可以通過“合同履行驗收”功能進行履行情況的跟蹤,對已生效的合同進行履行驗收任務。當合同達到履行驗收時間節點時,合同管理平臺將會發出一條“履行驗收提醒”給業務部門合同負責人,負責人打開此條消息后,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合同義務已履行,那么負責人對該合同進行評價,可以在客戶信用評價中加分;二是對于未能履行義務的對方,業務部門要進行信用等級評價(客戶信用評價),如果該客戶一次未履行合同義務,扣減該客戶的信用評分。在信用評分過低的客戶同時建立客戶黑名單。以上信息在錄入之后,需要傳輸到經營管理部,經營管理部在對該信息審核處理后,信息會自動上傳到合同管理平臺。合同管理平臺中會有未履行合同業務的客戶的具體信息,以及未履行合同的交易追蹤記錄。這些信息都會被共享出來,經營管理部、業務部門、財務審計部及相關領導就會對該信息進行跟蹤,業務部門也會迫于壓力對該客戶催收賬款。航空公司應當做的是如何規范航班超售銷售合同風險提示,提前告知潛在被志愿者現存的風險,并完善航班超售應急處理機制,建立一套標準而人性化的處理流程。(三)增加應收賬款預警提示及賬齡分析。引入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經營指標。同時,在經營指標表格中添加對比數據:去年同期數、同期對比;行業良好值、行業良好值對比。使經營管理者可以橫向比較(行業范圍內進行比較)、縱向比較(自身的成長過程進行比較)。添加此類對比收據,可以使經營指標更為立體、更其參考價值。在此基礎上指導經營管理者采取下一步管理措施,使管理更具精細化、科學化。在參見經營指標和行業良好值的同時,引申推算出應收賬款最大限額,并制作出《應收賬款預警提示》表格。《應收賬款預警提示》表格涉及:累計銷售收入、截至本月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最大限額、應收賬款超限金額以上四項數據。為經營管理者的安全經營意識拉緊紅線。為使信用評價管理模式真正深入到經營管理當中,除以上對應收賬款進行經營指標的測算和預警提示的制作之外。以客戶為主體,將《客戶信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參考指標提取出來,濃縮制作出《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表格。此表格將上一階段對客戶的信用評分和信用等級逐一列示后,通過責任人、賒銷賬齡、收款期限、超限金額、超限時間等五個維度對應收賬款賬齡進行分析,從而把客戶信用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以此改變“一味追求客戶訂單,忽略壞賬損失風險”的經營思想。(四)采購過程中對付款進行控制。企業財務部需要嚴格的審核采購發票,對發票的真實性、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核。采購合同對付款的節點、付款的條件等信息有所約定,這些也是財務部審核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時還需要對結算憑證、驗收證明等信息進行查看。財務部門進行賬務處理時,應當備注是否為關聯方交易,并按月匯總關聯方交易明細,包括關聯方名稱、當期發生額、期末余額等,并將關聯方信息上報給本級或上級控制層審閱并用于內部控制或披露。對于預付賬款,財務部門應加大其監控力度,對其進行追蹤核查,判斷預付賬款的期限、合理性、不可收回風險。對有疑慮的預付賬款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盡可能降低預付賬款的風險及形成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部門還應定期與欠款金額占前五的供應商核對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往來款項,務必做到賬實相符,如若不符,查明原因,迅速處理。

參考文獻:

[1]李雷.機場集團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缺陷與優化路徑[J].納稅,2020(06):75-76.

[2]馬建斐.大型網絡型航空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3):177-178.

[3]張靜.企業內部控制及風險防控研究[J].納稅,2019(02):290.

[4]盧翔云.航空公司財務共享中心實踐探索——以廈門航空為例[J].民航管理,2019(04):27-29.

[5]莊甦,劉曉宇.內部控制在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01):30-31.

作者:許旭波 單位:深圳深航商旅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