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審計質量的管理制度
時間:2022-03-04 11:16:46
導語:略論審計質量的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湯靖工作單位:南通大學審計處
改善的方法和途徑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尋找治理不同影響因素的手段和路徑,進行歸納、整合、提煉,從部門設置、流程控制、效果評估、考核激勵四個方面建立提高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管理體系。(一)創造和諧的內部審計工作環境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首要取決于內部審計組織架構是否合理、獨立與高效。應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如由高校書記領導還是校長領導。就中國高校目前的實際環境來說,尚沒有固定的最優模式,還是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定位。可參照政府審計組織管理模式,采用了“雙重領導”模式,即行政上接受學校行政一把手的管理,而業務上歸省教育廳審計部門管理,并進行雙重工作匯報。以期最大限度保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二)制定層次清晰的人員業務分工審計作為一種內部重要的監督機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質量控制標準,參照《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及具體準則》,建立相應的質量控制標準。涵蓋高校所有與經費管理相關的職能部門,綜合考慮高校人員管理風險理念、內審人員的操守培訓、項目質量的自我控制與督導、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應用等不同層面。其中,項目質量的自我控制主要強調,審計組依據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標準對審計項目進行監控和管理,貫穿審計立項、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和審計跟進等各流程;而質量督導則是對內部審計活動進行日常監督、檢查和衡量評估,并采用三級督導模式,審計組長、項目負責人、內審機構負責人分別擔任項目的一級、二級、三級督導人員,確保對審計流程質量的控制落到實處。(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流程良好內部審計質量管理體系,除需有質量控制措施外,還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評價標準。對內部審計質量全過程進行評價,具體分類到每個關鍵控制點,評價內部審計人員執行審計項目過程中是否已經嚴格執行了質量控制措施,對其執行的情況也要進行評價,并對每項考核項目進行賦值,從而測定內部審計人員執行內部審計的結果。對不同類型審計項目要設置不同量化指標。例如環境類因素的評價對象主要是對高校文化氛圍、部門協同程度、人員風險意識;流程類因素的評價則需依據具體審計項目的特點考慮,包括項目的計劃、人員配置、執行過程、項目成果,并可由內部或外部機構執行;技術類因素評價則主要是利用內部審計平臺實時導入評價。(四)完善機制考核激勵技術發展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中,對于內部審計質量的考核激勵是不可或缺的。對于審計質量有正面或負面影響的各種行為,應予以相應的肯定或處罰。激勵或約束機制的實現,可采取績效打分等形式,并最終影響相關人員的薪酬與晉升。此外,為強化對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長期引導,考核項目與權重設置需具備一定前瞻性,并需保證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具體而言,高校針對各類因素的管理結果均設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包括對于內審部門的榮譽表彰、職能發揮的考核、內審負責人與員工的績效考核、對于具體的審計項目或者報告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評優、以及內審部門的創新能力評比等方面。通過各層面的考核激勵手段,實現了審計質量管理的有效閉環。對照行業或外省標桿,尋找自身短板,進一步積累質量管理經驗,促進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提升。
幾點體會
(一)強化內審工作的“服務意識”除了“監督”、“評價”等基本審計職能外,“服務”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又一重要職能,從這一角度來看,審計質量可以進一步理解為內部審計的服務水平,反映了審計工作實際滿足高校管理需求的程度。在審計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圍繞學校重點工作、高風險領域、師生關注熱點開展內審工作,是內審工作整體質量的根本保障。(二)營造審計環境的“良好氛圍”審計環境是影響內審工作質量的一切外部環境的集合,如管理理念、風險意識、干部晉升政策。這些環境因素具有客觀性,通常情況下難以改變,但并非不能改變,需要內部審計管理者去主動營造,而這一舉措對內部審計質量的促進作用又是長久的、深遠的。利用各類正式或非正式場合向校領導、職能部門進行審計理念、內審成果、審計專業素質的傳播,提升領導與職能部門認同感;打通內審人員晉升通道,增強部門吸引力,為組建一支具有財務、市場、工程、IT等不同背景的綜合專家隊伍奠定良好基礎,營造積極上進的內部審計工作氛圍。(三)追求審計技術的“持續創新”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聯合學校現教中心、計算機管理術部門,在了解高校行業相關產品功能前提下,結合實際應用案例,建設了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CAATs),重點解決高校業務數據的連續獲取及分析、建模等問題,擴大了非現場審計的范疇。同時,內部審計部門依托CAATs,開展了全方位收入保障體系風險評估計項目,取得了審計軟件平臺促進高校管理的新進展。審計技術的創新,不但使學校管理層見到了實際審計成效,而更富有價值的是對內部審計工作務實態度的認可,使得審計的創新方法在可信和實用的基礎上得以傳播。(四)保持與被審對象的“協同效應”一個成功的內部審計部門是一個能以自身的誠信、素質、影響力去改善人際關系和審計環境,快速打開工作局面的團隊。高度協同的審計模式有利于降低審計風險、節約審計資源,減少沖突,提高審計質量。在具體與職能部門、附屬單位、群團組織開展審計共建,項目選題、方案制定時充分考慮盡量被審計對象的經營管理需要及意見,實施與整改過程亦爭取取得對方全力配合,提高審計效率。通過審計共建,內部審計部門不但加強了與職能部門、附屬單位、群團組織的溝通協作,成為業務合作伙伴,還通過更具價值和操作性的審計建議,有效促進了高校流程和管理的優化,傳播了高校內部審計理念,緩解被審計對象的排斥情緒,打開業務局面,得到了學校領導層及各部門的充分認可。
- 上一篇:略論內部審計的質量監管
- 下一篇: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與實施戰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