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與實施戰略思索

時間:2022-03-04 11:23:43

導語: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與實施戰略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與實施戰略思索

本文作者:龔梅芽工作單位:湖南省火電建設公司

導致上述問題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當時會計、審計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從而影響審計判斷結果。(三)審計項目(對象)的復雜程度。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審計項目(對象)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而一般來說,審計項目(對象)的復雜程度越高,其不確定因素會越多,其不確定程度會越大,需要審計人員的判斷能力就越強。(四)審計環境的優劣。任何審計判斷都不能脫離特定的環境,都是在特定的環境背景下作出的。因此,審計環境的不同也會影響審計判斷的準確性。一方面,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的品質能力及與審計人員的合作態度等外部環境因素,將影響審計人員的判斷結果;另一方面,單位領導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等內部環境因素,將影響審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從而影響審計判斷的質量

現代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范圍的廣泛性,使審計人員作出完全正確的審計結論變得幾乎不可能,審計風險在所難免。面對客觀存在的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提高審計判斷質量,盡可能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那么,如何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質量呢?強化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提高審計人員素質。1.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由于審計工作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綜合性、技術性,所以,一名合格的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多學科的專業知識,通過后續培訓,要讓審計人員較全面地掌握審計、會計、管理、稅收、計算機及相關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與單位的經營活動相關的業務知識,并及時進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合理保證審計判斷的質量。在銀廣夏事件中,就是由于審計人員缺乏外貿方面的知識,對客戶提供的明顯不符合要求的報關單給予了信任,從而沒有能夠發現其出口銷量的虛假性。2.強化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確保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做到獨立、客觀、正直(公正)。獨立、客觀、正直(公正)的原則是審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過程中始終應該把握和遵循的,是審計判斷中動機的要害和精髓。因此,只有讓審計人員牢固樹立獨立、客觀、正直(公正)的職業品質,才能使審計判斷保持超然的獨立,既不摻雜個人的主觀意愿,也不為他人的意見所左右,按法律法規及職業要求進行,從而合理保證判斷結果的準確性。3.注重審計實踐經驗的積累。審計判斷水平的高低與實踐經驗的多寡密切相關。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審計環境,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技術知識進行判斷,發現、分析和解決不同復雜程度的問題。實踐經驗的積累一方面要靠審計人員自身在執業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也可采取參加經驗交流會、參觀考察及學習典型的審計案例等方式來實現。完善現行會計、審計等法律法規體系。

一是要加快立法步伐。一方面要及時廢除、修訂一些陳舊過時的會計、審計等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加快會計、審計具體準則的實施細則或具體辦法的制定,確保審計判斷有法可依和判斷結果的合理合法。二是要切實維護會計、審計法等法律法規的統一性。要維護《立法法》的權威性,避免重復立法、交叉立法,確保會計、審計等法律法規的統一性、規范性和嚴肅性,提高審計判斷的一致性。三是要提高立法質量。要盡量克服或減少法規本身的不確定性,對某些定義和釋義要有精確的解釋和分析,增強其可操作性,縮小審計判斷的偏差,提高審計判斷的準確性。嚴格按照審計程序進行審計。審計程序是使審計工作能夠按照科學合理的軌跡有序運行的保證。在審計過程中,我們要充分了解被審單位的內部環境,包括規模大小、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的態度、內部控制的質量、人員素質等,要熟悉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周密的審計計劃和審計方案,采用科學的審計方法和先進的審計手段,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提高審計判斷的質量。采用先進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現代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是提高審計判斷質量的有效途徑,如采用風險導向審計、計算機審計等先進審計方法和手段,能彌補審計人員智力的不足,克服認知能力的局限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審計判斷的客觀性和一致性。實行集體判斷,加強審計督導。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因此,在審計過程中,為提高審計判斷的準確性,應盡可能實行審計小組集體判斷,必要時,還可聘請有關專家協助工作。同時,根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審計督導》第六條規定:“對于重大或敏感的審計問題,審計機構負責人應直接進行督導。審計機構負責人應采取適當的措施,盡可能減少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風險”。因此,各單位應當建立有效的審計督導制度,強化審計督導,有效減少審計判斷的偏差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