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優化經營管理分析

時間:2022-12-12 10:55:53

導語:國有企業優化經營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優化經營管理分析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完全融入市場經濟之中,由于國有企業受計劃經濟時期的經營形式影響,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企業管理不力、生產經營狀況不理想的情況。雖然國有企業一直想做到企政分開,但在管理上卻并未切實執行。基于以上情況,國有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要對經營管理進行優化,使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取得競爭優勢。

一、強化國有企業發展戰略

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優化要將市場發展作為基礎,制定及實施市場營銷戰略及技術創新戰略,并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以此保證發展戰略的合理性及先進性。切實落實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從根本上提升決策水平,并且要做好風險管理,防止風險發生。企業發展策略的制定決定了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的目標及任務的完成。國有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依靠企業戰略,并對戰略落實的情況給予高度重視,而且發展戰略的制定必須要將市場作為依據,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發展戰略是企業長期的發展的方向,國有企業需要對市場進行細致的調研分析,對市場能力進行不斷的開發,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憑借技術的創新,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國有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將發展戰略作為根據的基礎上,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對實施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跟進,保證生產經營活動按照規劃及發展戰略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國有企業曾一度懼怕融入市場,但是國有企業必須對市場進行正確認識,將生產與經營二者有機結合到一起,根據市場的需求制定發展策略,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對產品進行創新,并要設立營銷部門,營銷部門依據市場的變化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及計劃,對技術不斷創新,打造出競爭力更強的產品,以此提升市場占有率。

二、實行政企分開

現階段,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政企分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有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受到各種利益驅使,對企業直接或是間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的情況尚且存在,甚至是代替企業做出投資及招商引資的決策,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對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發揮有著嚴重的阻礙,對于這種現象必須要解決。政企分開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所在,需進一步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加快政企分開。生產經營活動及投資決策都應由國有企業自主決定及負責,作為政府部門,必須要將國有企業與一般企業置于同一位置上進行競爭,對國企的獨立地位進行明確,方能使國企在經濟浪潮中成長。

三、基于企業制度要求調整結構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及企業自身特點的先進制度。國有企業需要對企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此滿足經營管理的需求,使員工的創造性及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出來,而且企業制度要將成本管理作為核心內容,質量管理作為重點、財務管理作為基礎。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進行不斷調整,以此促進企業的經營發展。管理制度的制度需要依照以下原則:一是,基于問題管理制定指向性明確的制度,對重復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二是,基于發展制定制度,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發展,重點是管理體系完善;三是,基于執行力的保障制度,制度只有執行方能取得效果,故此,企業制度必須要保證其落實的情況。此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支持,只有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及創造性,方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產權制度的構建及執行勢在必行。

四、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約束激勵機制

我國國企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已經從勞動人事管理體制轉向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一部分企業合并人事部門與勞資部門,形成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但沒有從根本上對管理體制進行改變,依舊實行行政管理體制,并非是經營體制,導致用人制度不夠靈活,競爭機制欠缺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約束獎勵機制不完善。經營管理中沒有充分體現出分配的合理性,創新能力比較低,換言之,分配制度改革沒有與經營內外部環境相適應。國企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需要從深層次管理體制、職能轉變、績效評價、人力資源重組等多方面解決。一是,動態用人制度的構建。國有企業應當引入先進的績效評價體系,全面落實末位淘汰制,構建“評聘分開、競爭上崗”的制度;二是,構建合理的薪酬激勵制度,分配制度要做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高層管理人員實行年薪制,薪酬的制定需要將職責、經營業績、風險等作為評薪指標,與基層員工要具有一定的差距性。對于高素質技術人才的薪酬要將市場作為導向,與市場接軌,防止人員流失。對于普通員工要實行工作導向型及技能導向型的薪資制度,以崗定薪;三是,人力資源投資的加大,打造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的建立離不開人才培養,對員工進行繼續教育及終身教育,提升其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其對于企業的認同感,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五、抓大放小、兼并破產、實行戰略改組

國有企業經營發展離不開戰略性改組,為了使國企經營管理的目標得以實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優勢企業對于困難企業的兼并,對于長期虧損或是發展無望的企業進行規范性破產,對勞動力及資產存量進行優化,同時加強優勢企業的競爭能力,擴大優勢企業的生產能力;二是,抓大放小,對企業實行戰略性改組,對企業進行重新組建,使其成為大型集團企業,實現資產重組的同時提升企業的經營能力及市場競爭力;三是,對中小型企業的改革進行指導,在技術、資金、培訓、合作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使其能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實現優化經營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經營管理中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調整,發展戰略的制度要與時俱進,在管理的方式上要引入先進的管理辦法,對國有企業實現現代動態管理,并且在管理中不斷對企業結構及薪酬制度進行調整,使企業的發展能夠完全與市場經濟發展相匹配,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同時有效規避風險,以此促進企業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勇.發展戰略,產權結構和長期經濟增長.西北大學,2013(06).

2.傅俊青.淺談國有企業實現優化經營管理的有效途徑.大眾商務,2009(12).

3.范惠婉.淺析董事會管理模式如何推進和優化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5).

4.徐姍姍.遼寧省省屬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

5.王永.轉型時期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特征與動力機制研究.江蘇大學,2011(12).

作者:鄭麗艷 單位:廈門海滄城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