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產業轉型路徑探析
時間:2022-11-28 03:16:56
導語:綠色食品產業轉型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現狀著手,分析了當前綠色食品產業面臨的問題。對“互聯網+”背景下綠色食品產業轉型發展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索,提出了推動“互聯網+”綠色食品產業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綠色食品;產業轉型
近年,隨著我國信息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不斷融合,“互聯網+”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互聯網+”屬于互聯網發展的新階段,是信息產業與工農業中其他細分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而綠色食品產業作為農業領域中的新興業態,在農業產值中占有較大比重。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社會公眾對食品的消費開始從“吃飽”向“吃好”轉變,以健康飲食為標志的綠色食品正日益受到市場青睞。“互聯網+”與綠色食品的結合,不僅滿足了信息產業與農業結合的實踐要求,也必將通過“互聯網+”概念的引入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綠色食品,又稱生態食品,是指產自優良自然環境中,按照綠色產品質量標準生產并取得綠色產品質量標志認證的農產品及其他相關產品,是安全優質品牌農產品建設的重要方向。近年來,為適應國家提出的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新要求及社會各界對農業生態環境、食品安全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迅速。至2016年,我國已有綠色食品企業超過一萬家,綠色食品國內銷售額達數千億元,綠色食品產業初具規模。
二、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自從1989年農業部提出綠色食品的概念至今20多年來,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保持了穩步健康發展的態勢,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一)民眾對綠色食品價值認知存在偏頗,行業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當前,我國社會公眾對綠色產品價值的認知多停留在食品安全和健康層面,對綠色食品環保、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社會貢獻認識不清,加之目前綠色食品行業管理機制不完善,綠色食品防偽監管體系尚未健全,導致市場上假冒綠色產品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屢見不鮮,對綠色食品的品牌形象構成了嚴重損害。另一方面現行綠色食品標準缺乏系統化推廣,社會公眾對多層次、多元化的綠色食品識別能力較弱,對具體細節難以進行區分,對綠色食品的價值判斷和購買選擇造成了一定影響,導致綠色食品產業規模長期增長乏力。(二)綠色食品生產成本高企,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由于我國傳統農業生產片面強調農產品產量,導致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使用嚴重超標,造成的水污染和土壤板結[1],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賴以生存的優質水土資源日趨稀少,使得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在選擇生產基地時成本增加,另外,綠色食品安全無污染的特性要求,在生產中必須實行全程跟蹤監測,通過產前的環境監測,產中的具體生產過程監控以及產后的包裝運輸等監控,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導致了綠色食品產業生產成本的攀升。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從無到有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但是從行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當前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總體來說還處于導入期,社會公眾普遍對綠色食品的認識較為模糊,品牌認知度較低,加之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尚未形成,導致與傳統農產品相比價格較高的綠色食品市場需求增長緩慢。(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銷售理念落后。我國多數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由傳統農業企業發展而來,銷售理念和對市場敏感度較差,綠色食品產地與城市餐桌的有效市場需求間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因此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往往陷入產品好但銷售難的尷尬境地。(四)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落后,結構性矛盾突出。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得以快速增長,但是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緩慢。當前,我國的綠色食品主要集中于有一定市場競爭優勢的綠色蔬菜、水果、肉類等初級產品上,而水產品、畜禽等高端產品的發展就相對滯后。事實上,水產、畜禽等高端養殖業是對前述低端種植業的一種延伸,是一條產業鏈上的前段與后端。當前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太過集中于前段而忽視后端,這必然減低了整個綠色食品產業的規模和效益,不利于整個綠色食品產業的轉型發展。同時,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綠色食品企業大都集中于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而具有更好生態環境的西部地區,綠色食品企業嚴重不足。
三、“互聯網+”背景下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可行性
“互聯網+”的興起,為解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新的選擇和路徑。(一)“互聯網+”有利于綠色食品完善質量全流程控制體系。“互聯網+”有利于提高綠色食品產前環境檢測、產中過程管理以及產后質量、包裝儲運等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進而提高綠色食品生產全流程監管的精細化程度。首先,在產前環節,利用物聯網和信息融合技術可以實現對綠色食品產地土壤、水分、空氣等自然環境的實時動態監測,保證綠色食品產地自然條件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其次,綠色食品生產過程的管理是保障綠色食品質量的重要環節。根據前期對土地、水及空氣等自然條件的檢測,結合綠色食品生產信息系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農產品生產管理活動,比如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對比土地自然狀況與綠色食品生長所需元素、濕度之間的差異進而確定施肥方案,實現對綠色食品生產的智能節水灌溉等。最后,在產后環節,利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綠色食品檢測的針對性。產品質量問題的發生和檢測間存在一定關系,利用“互聯網+”結合綠色產品檢測大數據,可以對某類綠色食品生產中容易產生的問題進行歸類,在具體檢測過程中對該類綠色食品的共性問題進行重點檢測,可以有效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檢測的針對性。另外,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綠色食品包裝儲運環節的效率。在“互聯網+”環境下,運用無線射頻和二維碼技術,不但可以實現對綠色產品和非綠色產品的高效區分,而且可使綠色食品生產質量控制工作可追溯,切實提高綠色食品生產管理服務水平。(二)“互聯網+”有利于綠色食品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價值。“互聯網+”綠色食品一站式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拓展銷售渠道,實現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傳統的綠色食品銷售與生鮮產品銷售一樣,由于其保質期短、運輸不便等特點,導致綠色食品主要以線下大規模冷鏈物流配送加實體店模式為主進行銷售。隨著“互聯網+”綠色食品一站式平臺和物流技術的發展,綠色食品銷售正向訂單式生產與定點物流方向發展,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提前向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發出訂單并確定收貨時間,企業生產完成后直接通過專業物流公司送貨上門,減少了綠色食品的物流和銷售時間,線上銷售模式進入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品牌宣傳已由傳統的報紙、電視等傳播媒介,發展到依靠口碑、體驗進行客戶間傳播的階段。“互聯網+”綠色食品一站式平臺的發展有利于通過社交媒體朋友圈分享、可追溯體系線上體驗等方式,增強用戶感知,迅速創建品牌形象。在“互聯網+”綠色食品一站式平臺模式下,通過建立綠色食品電子商務平臺,減少綠色食品由產地到餐桌的中間環節,保證質量的同事減少了物流成本,綠色食品利潤的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到綠色食品行業中來,迅速壯大產業規模。(三)“互聯網+”有利于提高綠色食品標志許可服務水平。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核平臺的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審核工作效率。當前,我國的綠色食品認證主要是通過綠色食品企業向相關主管部門提交申報材料,主管部門審核認定然后給予綠色食品標志許可的過程來實現。利用“互聯網+”,加強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核平臺的信息化程度,一方面可以方便相關企業進行綠色食品認證材料申報,另一方面能夠提高相關主部門審核認證效率,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通過綠色食品企業端與綠色食品行業標志許可端互聯互通平臺的建立,可以使行業主管部門及時了解綠色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也能使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及時了解最新行業動態和政策要求,有利于促進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與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雙向信息交流。
四、“互聯網+”綠色食品產業轉型發展的對策
面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新機遇,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大“互聯網+”的發展力度,從提升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入手,同時注重轉變銷售理念、拓展海外市場,全面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2]。(一)強化綠色食品的標準化生產能力。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必須以保證綠色食品質量為前提。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對于食品產業來說更是如此,因此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必須將建立和完善全流程食品質量監控體系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具體來說,綠色食品產業的全流程質量控制應沿著食品從產地到餐桌的物流路線,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從產地環境、生產資料投入、產品質量檢測、產品物流等環節入手,通過強化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能力、落實綠色食品監管制度,切實抓好綠色食品質量,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當前來看,要想在以初級農產品生產為主的綠色食品生產領域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難度較大。但可以考慮先從提高綠色食品生產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信息化水平入手,循序漸進的提高我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的信息化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綠色食品生產原料、生產基地規模較大、信息化基礎較好。由點及面,最終將成功的經驗模式推廣到整個綠色食品生產過程中去。(二)落實綠色食品的許可證證后監管制度。當前,我國綠色食品行業實施許可準入制度,行業中任何企業的產品必須有行業主管部門的綠色食品認證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食品。由于綠色食品與普通農產品間價格差異較大,市場上假冒偽劣綠色產品也是層出不窮。因此建立健全以可追溯質量監管平臺為中心的綠色食品許可證證后監管制度是“互聯網+”綠色食品一站式平臺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只有在“互聯網+”環境下,利用二維碼、射頻識別等技術建立起可追溯的質量監管平臺,才能切實防止假冒綠色食品現象的產生,促進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首先建立線上開放式的綠色食品質量控制中心,生產企業可以利用智能設備客戶端連接到該中心,實時將綠色食品生產、管理、物流等信息上傳到平臺,方便行業主管部門管理的同時也為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全國綠色食品可追溯質量監管平臺建立的基礎上,行業主管部門可以要求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對其所生產的每批次產品指定唯一的二維碼,并將該編碼與綠色食品認證標志一并粘貼在其產品上。一旦該批次產品出現任何質量問題,憑此二維碼即可追蹤到生產企業。(三)拓展綠色食品銷售渠道。對于企業發展來講,生產是基礎,銷售是保障。而要想拓展綠色食品銷售渠道,首先要轉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銷售理念。通過“互聯網+”創新產品宣傳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領域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別是在年輕群體和高收入群體等綠色食品的潛在客戶群中擁有較多用戶。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綠色食品產業宣傳要在保持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宣傳力度不減的前提下,注重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宣傳綠色食品的健康、綠色、環保等特點,吸引受眾關注。另外,由于當前我國綠色食品與傳統產品相比價格較高,因此,宣傳過程中,可通過大數據篩選潛在目標客戶,比如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然后通過智能設備客戶端進行精準推送,提高宣傳效率和針對性。宣傳是手段,銷售是目的。通過宣傳,大力拓展綠色產品的銷售渠道。一方面通過引入“互聯網+”概念實現綠色食品線上線下銷售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一站式平臺拓展國際市場。當前,國內綠色食品國際購銷比較有代表性的電商平臺是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的綠色食品海外購,2015年以來天貓平臺相繼將美國的車厘子、獼猴桃等綠色食品成功實現了線上國際銷售。雖然我國大部分的綠色產品由于認證標準原因尚無法與國際完全對接,導致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但天貓的綠色食品線上國際銷售模式對我國的綠色食品銷售渠道拓展也應有所啟發。(四)落實綠色食品標志許可準入制。2012年10月1日起實施的農業部批準頒發的最新版《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下文稱《管理辦法》)是我國目前綠色食品管理的主要依據。該《管理辦法》的推出,對于加強綠色食品標志的使用管理、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新《管理辦法》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取消了綠色食品認證的“終身制”,并規定了綠色食品標志的有效期為三年[3]。在三年有效期內,行業主管部門應對持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產品進行持續跟蹤,確保產品達到綠色食品相關標準,這是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綠色食品標志三年有效期一到,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就不能在產品包裝上繼續使用認證標志而需要重新申請認證。然而申請認證流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加之申請企業眾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造成無標簽可用的真空期,給企業的生產銷售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直接關系到綠色食品標志許可服務的效率,為落實國家“簡政放權”相關政策要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行業主管部門應大力構建“互聯網+”綠色食品認證系統,通過互聯網報送相關綠色食品認證申報材料,省去了企業來回奔波、排隊的過程,可以大大簡化企業申報綠色產品認證的流程,提高行業主管部門審批效率,進而提升整個綠色食品行業管理水平。(五)小結。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的消費從數量型需求向質量型需求轉變,綠色食品作為無污染、無公害、健康安全的食品,收到了越來越多國人的追捧。在此背景下,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仍面臨生產成本較高、銷售理念落后、行業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使得綠色食品行業發展緩慢。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綠色食品生產、銷售、管理一站式平臺,引領綠色食品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助力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顧金峰.綠色食品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6(23):217-221.
[2]張乾坤.中國綠色食品網絡營銷模式的檢視與構建[J].食品與機械,2016(3):206-208.
[3]倪學志.我國農業“三品”認證制度的發展困境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6(3):41-45.
作者:張戰友 孟鈺博 孫曉 單位:1.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2.黑龍江省中晟集團
- 上一篇:雞傳染性鼻炎及食品安全的影響
- 下一篇:快檢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