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探析
時間:2022-11-13 04:56:42
導語:新加坡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加坡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職責、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為了解新加坡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加坡食品監管體系,分析
1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職責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集中統一監管、協調合作是新加坡食品監管的鮮明特色,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職責明確。新加坡設立有專業的食品監管機構——新加坡食品農業獸醫廳(Agri-FoodandVeterinaryAuthority,AVA)食品管理局(FoodControlDivision,FCD),擁有監管、檢查、執法的權利。新加坡國家環境廳環境衛生局(NationalEnvironmentAuthority,NEA)、新加坡海關(SingaporeCustoms)也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形成了統一監管、部門之間協調合作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2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新加坡的食品法律數量不算多,但法律法規的制定注重實用,符合新加坡主要依靠進口食品的國情,內容周全、嚴密、條文詳盡細致,配套合理,可操作性強,覆蓋了食品從進口到銷售及餐桌的各個環節,體現了新加坡追求食品安全法律和秩序的意志。新加坡食品安全主法有《食品銷售法》(SaleofFoodAct)及其附屬的法規《食品規則》(FoodRegulation),該法1973年根據第12號法令制定,執法部門為新加坡食品農業獸醫廳。直接用銷售法命名,追根溯源是因為新加坡99%的食品依賴進口。同時體現了新加坡對食品進口檢測把關和對流通和銷售質量控制的意志。《環境公共衛生法》是根據第14號法令于1987年制定,執法部門是新加坡國家環境廳環境衛生局。其他涉及到食品安全法律有《進出口管理法》《消費品保護法》《必需品控制法》。
《食品銷售法》的立法宗旨是“確保食品純潔而有益于健康,確定此種標準避免銷售處置和使用有害于或者危及健康的食品法律”。體現了該法突出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是避免銷售使用處置食品有害或者危及健康,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確保食品安全的立法理念。該法共七章。第一章、導則,第二章、管理和執行,第三章、食品銷售,第四章、食品設備,第五章、法律類推,第六章、法律程序,第七章、補充條款,(附表1、沒收食品通知單,附表2、檢驗員出具的證明)。其內容對食品市場準入、食品質量控制、食品登記和注冊程序要求、依法依規審核許可和執照、實行強制檢驗檢疫、市場監管規則、退市和處罰制度作出了嚴格規定,以確保食品安全。早在2002年,該法附屬的《食品規則》《食品銷售餐飲店條例》《食品銷售刑罰條例》,2004年相繼制定了《食品銷售餐飲店條例》《食品銷售費用條例》。對食品許可、食品檢測費用、餐飲店的許可和衛生要求、禁止進口口香糖、食品銷售犯罪的處罰等作出了明確規定。2011年新加坡又在《食品銷售條例》中對食品監管、食品標準、食品添加劑、食品標簽及其標注的內容、處罰作了明確規定。
《環境公共衛生法》總計12章、112條和4個附件。其中的一部分章節中對食品、市場、商販、餐飲店的準入制度、食品市場的具體要求和程序性規范作出了明確規定,對新加坡食品市場銷售的規則起到了切實的導向作用。2017年新加坡對《食品法規》進行了一部分修訂,并于2017年4月1日實施。據國家質檢總局網址的信息,其修訂的法規主要內容如下。(1)將新的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納入食品法規,并且補充了現有食品添加劑的用途,其中包括允許大麥β葡聚糖的健康聲稱。這些變化都符合國際慣例和貿易促進措施。(2)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鉛的最大殘留限量已經降低到0.01ppm,在白米中設立無機砷最大殘留限量為0.2ppm。(3)其他的變化包括11種農藥不再使用在國際上的最大殘留限量,允許預包裝大米產品凈含量使用克或公斤標注(如果適用),同時修訂了芝麻油和葵花籽油的質量標準。(4)2017食品(修訂)法規可以從以下網址下載:www.ava.gov.sg/legislation。(5)從2017年4月1日起,所有的交易者在新加坡進口、制造和銷售的食品產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配料和健康聲稱必須符合食品法規中的新規定。也提醒業界,確保在2017年4月1日后銷售的食品符合要求。
3食品安全標準
新加坡尊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國際標準,并結合新加坡食品依賴進口的實際情況,按照《食品銷售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新加坡國情或有利于控制食品質量的標準體系,努力提高食品標準質量。標準覆蓋食品從生產、材料來源、處理、加工、制造、包裝、儲存、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新加坡標準理事會(SingaporeStandardsCouncil)下屬的食品標準委員會制定食品標準。按照《食品銷售法》的要求,截至目前,新加坡制定有食品標準、食品添加劑標準、包裝容器材料標準、重金屬殘留標準、微生物殘留標準、抗生素殘留標準、輻照食品標準、農藥殘留標準(并制定了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肯定列表)(食品規制•第9付表)食品農藥殘留標準肯定列表等。上述的這些食品相關標準在《食品銷售法》以附表的形式列出,可從的網址中下載查詢。從2006年起,新加坡就實施ISO22000食品安全認證標準,大部分企業通過了HACCP認證。為提高新加坡食品信譽,提高本國800多家食品企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力,新加坡制定了SS590認證標準,并要求通過HACCP認證的企業必須在2016年1月10日前進入SS590認證標準。新加坡禁止進口、制造、加工、儲存、運輸、銷售不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并設有專業的食品認證機構從事食品檢測以確認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按照《食品銷售法》的規定,新加坡設立了食品檢測機構,這些食品檢查機構經過新加坡認可協會的資格認可并進行了注冊,在政府相關網址上公布。在食品進口前進口商會獲取樣品送往政府注冊的檢查機構進行檢測,確認進口食品是否符合新加坡食品相關標準。
4食品監管
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食品99%依賴進口,旅游業發達,素有花園城市美譽。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食品安全監管,其食品安全理念是食品安全不能只依靠政府監管,而是社會責任共擔,形成政府、食品業者、消費者責任共擔的理念。并通過媒體等平臺宣傳食品法律法規和知識、通過培訓等形式強化業者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實現食品安全目標。新加坡運用綜合手段監管食品安全,除了上述設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外,新加坡每年制定食品安全計劃指導食品安全工作。其食品安全監管措施有:實施嚴格的口岸檢驗檢疫,嚴格的市場檢查和處罰,配之以實施嚴格的食品安全檢測,以確保食品安全,維護公眾健康,創建可以信任的食品安全環境,為消費者和旅游者創造放心的食品環境。根據《食品銷售法》的規定,新加坡禁止進口、制造、加工、儲存、運輸、銷售不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明確告示,任何在新加坡銷售的食品必須遵守《食品銷售法》,進口商必須履行法律職責對進口食品的成分進行檢查確認其安全性。為確保食品安全,新加坡采取的重要手段是強制口岸檢驗檢疫,依靠嚴格的檢驗檢疫把好食品安全關。實施檢驗檢疫的依據是《食品銷售法》。生產商需要注冊,其進口的食品也要接受新加坡食品安全機構的檢查,要求其在進口食品時向口岸提交完備的檢查確認以及證明材料,包括產地證明、檢測證明及相關安全性證明。事實上,在食品進口前進口商需索取樣品送往經過國家注冊或指定的食品認證機構實施檢測。檢驗檢疫部門也會在進口時實施抽樣檢測,如有必要會將樣品送往國家食品檢測中心實施檢測,如發現問題會立即停止進口或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根據《食品銷售法》的規定,新加坡禁止銷售違反《食品銷售法》,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對存在隱患的食品也會堅決取締,處罰嚴厲。例如:在新加坡,銷售不適用于食用的食品或違反食品標準,將被課以最高5,000新元的罰款,再犯者最高罰1萬新元,或被監禁3年。對于銷售或提供有毒海鮮產品者,最高可罰款5萬新元(約合3.3萬美元),并將判處最高兩年的徒刑。為保障食品安全,使食品法律法規和食品標準落到實處,強化食品生產及市場監管和檢查,成為新加坡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措施。依據法律,新加坡食品安全部門有權對生產企業進行常規檢查和突擊檢查。每年對市場實施上萬次檢查。通過檢查發現問題,對企業或餐飲商販提出整改措施,確保食品安全。新加坡十分重視對市場的監督檢查,對街邊食品商販實行集中管理,實行業務培訓,分級管理,犯規扣分等措施。同時,(AVA)食品管理局會定期派出人員對食品市場進行檢查,每4人一組,一經發現不合格的食品或海鮮立即銷毀。新加坡環境廳環境衛生局下屬小販署專門有人稽查小攤販的食品安全,對這些小攤販特別留意。該署經常派人對小攤販的食物進行檢查或抽檢,一旦發現問題會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和扣分。并將違規內容和商販信息進行記錄。由于執法嚴格,新加坡不符合食品標準或違法現象一直呈現遞減趨勢,取得了良好的監管效果。通過這些管理措施,不僅使新加坡街邊餐飲雜亂無章的局面得以改觀,而且,不僅本國消費者覺得滿意,外國旅游者也覺得放心,街邊餐飲成為新加坡的一道風景線。
新加坡十分重視食品檢測的技術儲備,據有關媒體報道,2004年,新加坡建立了獸醫公共衛生中心,有技術實力檢測禽流感病毒及炭疽菌等危險病毒,不僅可以檢測本國的食品,而且可以為近鄰國家檢測食品,為確保食品安全確立了可靠的技術儲備,食品安全保障處于領先水平。
5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新加坡擁有先進的食品安全理念,認為食品安全不能只依靠政府監管,而是需要社會責任共擔,形成政府、食品業者、消費者責任共擔的理念。并通過宣傳食品法律法規和知識、通過培訓等形式強化業者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實現食品安全目標。新加坡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集中統一監管、職責明確、協調合作。制定健全和嚴格的食品法律法規體系,構建符合進口食品實際國情的食品標準,尊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國際標準。新加坡按照年度食品安全計劃指導檢查食品安全工作,實施嚴格的口岸檢驗檢疫和市場檢查和處罰,配之以實施嚴格的食品安全檢測,這些做法和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體現在對食品商販和街道餐館的管理方面,創建了令消費者和旅游者放心的食品環境。希望通過對新加坡食品安全監管經驗和做法的研究,向有關部門和企業提供參考。
作者:邊紅彪 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 上一篇:高校校園文化產品品牌構建與推廣
- 下一篇:保健食品會議營銷監管法律問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