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7-13 03:59:45
導語:食品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筆者探討了基于“職教云”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食品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中,該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信息時代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提升了教學質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普及正在改變著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明確指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教育部2016年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提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創新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與應用模式,從服務課堂學習拓展為支撐網絡化的泛在學習;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深度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該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各自的優勢,既發揮了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1]。
1高職“食品化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
1.1“食品化學”課程教學現狀
“食品化學”是研究食品的化學組成與食品品質變化、食品加工特性、食品貯藏性能及食品品質控制等方面密切關系的一門科學,是高校食品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將來從事相關職業的工作儲備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現以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食品化學”課程為例對該門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首先,“食品化學”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化學基礎,然而,教學中發現學生化學基礎普遍薄弱,化學知識不牢固,對本課程的學習有厭煩、畏難的心理。其次,從教學內容上看,食品化學涉及了水分、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酶類、色素、香氣、風味、添加劑及嫌忌成分11項內容,每一項內容又涵蓋從組成、結構、理化性質到在食品加工儲藏中的變化等知識點,內容廣泛且理論性強,知識點雜,學生很難理解。再次,教學模式仍采用傳統的傳遞—接受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度不足,大多數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同時,教學資源比較單一,授課受到時空限制。總之,本課程以往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很難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1.2課程改革思路
信息時代,網絡教學的獨特優勢為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步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各取所長,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一種充滿活力和無限發展空間的新的教學方式。針對“食品化學”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通過各種終端設備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課程資源進行線上自主學習。當然,線下課堂教學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少教師的講授,學習效果也不會理想。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課堂與網絡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2]。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2.1職教云平臺的優勢
隨著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線上教育平臺在高校得到了推廣應用。其中職教云平臺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它是應以“互聯網+”條件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需求而建設[3]。職教云平臺的優勢體現在一方面為在線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利用平臺優質的數字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并完成提交作業、考試等課程要求,教師在PC端可整合資源庫與自有資源創建自己的專屬課堂,創建教學班級,進行學生管理和成績管理;另一方面實現了教學實時互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職教云平臺突出的優勢在于使得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銜接更加緊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2.2“食品化學”知識內容重構
依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食品化學”課程標準,結合本校的理論資源、數字資源、實訓條件等該課程的教學資源,將課程內容進行綜合、重組和整合,形成食物基本成分與食品加工、酶與食品加工、色香味物質與食品加工、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加工、食品中嫌忌成分及危害五大知識板塊,每個知識板塊由若干個任務組成。針對每個任務,制作了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包括導學案、flash動畫、教學短視頻、PPT、習題庫等,便于學生了解每個任務的學習目標、基本內容,加深對重點難點的認知和理解及對知識點的鞏固和應用。
2.3教學設計
知識內容重構之后,整合職教云平臺提供的各類共享教學資源及自有資源,構建“食品化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課前,學生通過職教云“食品化學”專屬課堂進行線上學習提問、討論;課堂內,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完成課程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消化;課后,學生線上進行教學內容的鞏固、拓展訓練及教學評價,教師線上答疑、批改作業并進行教學反思。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特征[3]。同時,學生線上的自主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的線下學習有機融合,不僅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更加提升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最終實現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4]。
3基于職教云平臺的“食品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
基于職教云平臺的“食品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在實踐中采取課前、課中、課后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僅能讓學生掌握“食品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學習、探索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用“開放性”的思維獲取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下面以“食品化學”課程中的“食物一般成分———蛋白質結構與性質“為例,介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
3.1課前預習
課前,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將包含本節課學習內容即蛋白質的結構與分類及蛋白質的特性的教學資源,以課件、視頻、動畫等形式通過職教云平臺推送,并課前要求,讓學生通過預習了解蛋白質的組成與結構,明確蛋白質結構、性質與功能之間的關系。根據導學案,學生了解學習內容、重點難點,通過手機或PC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并參與討論和測試活動,將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討論區發言提問。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僅憑文字闡述比較難以理解,在線上的課前預習中,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其演示出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教師通過后臺可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查看學習進度,及時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并答疑解惑。課前預習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2課中導學
課堂教學中,將線上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概括,通過PPT展示蛋白質的結構圖片,導入蛋白質的結構和分類;采用集中講授的方式,按照“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分類”這一主線進行知識點點撥,學生在職教云平臺完成蛋白質結構和分類的測試。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蛋白質特性的講解中,通過案例法組織討論,如在講解蛋白質等電點的特性時,導入酸奶發酵后凝固的案例來分析。教師下達任務分析酸奶發酵的原理及變化,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得出乳酸菌生長繁殖使pH值降低,逐漸接近酪蛋白等電點,酪蛋白的溶解度降低導致酸奶凝固,進而得出結論蛋白質在等電時溶解度最小的特性。為了強化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在職教云平臺,事先設置好關于蛋白質特性的題目,如雞蛋清加熱為什么凝固、高溫高壓為什么能達到殺菌的目的、哪種反應可以用于檢驗蛋白質等題目,開展“頭腦風暴”“小組PK”“測驗”“投票”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生課堂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給與歸納總結,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并引導學生反思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緊張性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5],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3.3課后復習
課后,教師通過職教云平臺布置課后安排,一方面從題庫中選題布置線上作業,內容由淺入深,用以鞏固教學內容。其次要求學生查閱資料,舉例說明蛋白質變性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進行本次課內容的拓展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開拓性思維,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布置下次課課前預習內容,以保證教學的連續性。學生課后還可查閱課堂表現分,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激發學習動機;同時參與調查問卷和匿名教學評價活動,教師根據評價及平臺數據分析教學效果,反思教學環節,不斷修改教學方案,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4結語
基于職教云平臺構建的“食品化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嘗試,相對傳統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變了單一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明顯提高。但在實施中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仍存在一些不積極的學生,課堂教學參與程度較低。需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2)學生的評價考核方式應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進行改革。考核方式應從線上、線下兩方面來考慮,多元化評價,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3)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網絡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問題凸顯,需隨著“互聯網+”發展的腳步,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馬國富,王子賢,劉太行,等.大數據時代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論壇,2017(2):22-24.
[2]謝瑩,溫鋼,黃秋婷,等.生物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12):23-26.
[3]李曉茸,郭峰,姚芳芳.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J].學科探索,2019,7(3):50-51.
[4]王曉芳,崔軍.基于職教云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3):124-125.
[5]陳斗.基于職教云平臺的電工技術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實踐[J].商情,2019(13):249-251.
作者:徐丹鴻 馮曉陽 張娣 謝慶輝 王麗娜 單位: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煙草市場營銷發展措施
- 下一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