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測定及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2 10:10:00
導語: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測定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采用社會信息化指數模型對1996年-2000年湖南省信息化水平進行剝算及分析,并提出了推進湖南省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1997年,湖南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本省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制定了《湖南省信息化“九五”規則和2010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了‘“九五”期間湖南信息化建設的奮斗目標。通過、“九五”期間建設,湖南省社會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本文借助社會信息化指數法,又寸湖南省社會信.自‘化水平進行測定、分析成因并作出評價,同時提出了加快湖南省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1湖南省社會信息化水平測定模型
20世紀70年代后期日本學者小松崎清介先生提出了社會信息化指數法,從郵電、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行業中選出11個因素共4大類指標,分別從信息量、信息裝備率、通信主體水平和信息系數等方面來衡量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可操作性較強,且評價指標體系具有相對完整性。國內外學者對社會信息化水平的側定,大都應用該方法。本文從湖南省統計數據的實際出發,對模型中的指標體系作了適當的修正(詳見圖1),以便更為準確地測算湖南省的信息化指數。比如,在信息量方面,采用了人均年通長話次數,人均年通市話次數未選其中,每萬人書籍銷售網點數由于難以統計到,用人均年圖書出版數來代替,這樣也能大致反映信息資源儲備能力及信息量水平.對研究結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在信息裝備率方面。用每百戶電視機擁有量和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代替每百人電視機數和每萬人計算機數。另外,統計工作者在統計個人消費中除衣食住外雜費的比例時將城鎮與農村分開看待,因而本文在測算中相應采用了這兩項指標來度量湖南省的信息系數。
由于各三級指標為非同質要素,無法直接進行計算.因而需要先將各自的數據轉換成指數后才能求得最終的信息化指數。具體的測算過程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式(1)中,Y1為某二級指標指數;N1為Yi下屬的三級指標項數,Xij,代表第i項二級指標中第7項三級指標的測度年絕對值;Xij(基)代表第i項二級指標中第j項三級指標的基年絕對值。式(2)中,Z為信息化指數。
2湖南省杜會倍息化指數的側定
本文按修正后的社會信息化指數模型指標體系詳細收集了1996-2000年湖南省各相關指標的數據。按公式(1)和(2),以湖南省五年計劃的第一年一1996年的數據作為基年標準值,測算湖南省信息化模型中各指標的指數及信息化指數(見表1)。
3測定結果分析
3.1總體情況(信息化指數的變化)
由表1可以看出,1996-2000年湖南省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的信息化指數為1996年的1.85倍,平均年遞增幅度為16.86%,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見圖2)。“九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已基本實現,如發展目標中提出2000年電話普及率要達到8-10%,從2000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電話普及率為10,67%,已實現發展目標。但由圖2可以看出,湖南省社會信息化進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信息量指數出現了負增長,這說明湖南省的信息資源相對短缺,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3.2二級指標情況分析
(1)信息量指數的情況。在4個二級指標中,信息量指數出現了負增長。究其原因,在信息量指標中,各項指標增速參差不齊、有些指標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如人均年使用函件數和人均年圖書出版數,這說明新的用戶或讀者群沒有形成。而原來的部分用戶或讀者的信息交流方式轉向了其它新的形式,如:電話、電子出版物、電子郵件、網上查詢等。
(2)信息裝備率指數的情況。在4個二級指標中,發展最快的是信息裝備率指標,2000年湖南省的信息裝備率指數為374.83.是1996年的3.?倍‘其中尤以計算機的普及速度最快,2000年的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為1996年的7.1倍。這說明近幾年來湖南省的信息裝備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南省社會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硬件水平發展非常迅速。
(3)通信主體水平指數的情況。2000年湖南省的通信主體水平指數為134.28,是1996年的1.3倍,其中每千人在校大學生人數增長速度較快,2000年的每千人在校大學生人數為1996年的1.8倍。這說明近幾年湖南省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然而,從事第三產業(包括信息業)的人口比例在近兩年出現了負增長。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信息從業人員的數量和水平決定了信息化的發展潛力所在。
(4)信息系數指數的情況。在4個二級指標中,增幅較小的是信息系數指數。2000年湖南省的信息系數指數為133.62,是1996年的1.3倍,其中農村居民家庭個人消費中除衣食住外雜費的比例增長速度較慢,2000年的(農)個人消費中雜費的比例僅為1996年的1.3倍。這說明,湖南省人民的信息意識比較淡薄,信息消費仍處在較低的水平;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雖有較大的提高,但仍然處在由溫飽向小康型過渡的階段,對信息的需求還未成為生活需求中的主要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信息意識會越來越強‘對信息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
4對策及建議
由以上測定分析可見,“九五”期間,湖南省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從總體來說,尚處于較低階段。21世紀是知識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湖南省要想在經濟上爭取領先地位,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為此,我們對湖南省信息化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1)以信息技術為先導,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現有設施的作用。我省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有很大發展,但與全國比較,仍然是薄弱環節。如’‘每百人電話機擁有量”,我國2000年為20.1部、而我省2000年僅為10.67部.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相當大。因此、我省應繼續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并充分發揮現有設施的作用。
(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把信息產業培育成面向21世紀的支柱產業。21世紀,人類社會信息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信息產業將占據主導地位。而湖南省的主要產業為第一、二產業,以資源開發為主、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因此,筆者認為.湖南省應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產業,帶動湖南經濟持續、迅速發展。在突出信息產業的基礎上,應加強第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搞好再就業工程、通過市場機制引導勞動力合理優化配置,提高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比例。
(3)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信息化的中心內容,其程度高低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從總體上看,1996-2000年湖南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處延式硬件水平的拉動,而內涵式軟水平的貢獻相對較少。主要表現為信息量未能與信息裝備率同步增長,存在重“硬”輕“軟”的現象,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對信息的吸收、利用能力不高。因此,應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4)加快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目前、湖南省IT人才缺乏、人才外流、知識結構跟不上需要等已成為信息化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湖南省的高等院校要面向市場需求,調整課程結構,培養社會急需的網絡、計算機、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5)促進信息消費,推動經濟發展。在工業杜會,社會財富主要是實物和資本,社會消費行為的主流是追求物質財富和占有資本。而在今天,由于社會信息化和信息社會化,人們的消費意識正在逐漸發生改變,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占有信息就是擁有財富‘而我省人民的信息意識比較淡薄,信息消費仍處在較低的水平。因此,應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宣傳信息時代的特點、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作用,提高人們對信息資源的認識,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促進湖南省的信息消費,推動湖南經濟的發展。
- 上一篇:探究憲法的政法雙重辯證屬性的關系
- 下一篇:分析民事立法的法治進程推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