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策略綜述
時間:2022-03-04 02:22:00
導語:社區發展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策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在西部中小學建設中的大量信息化教學資源,不僅有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有助于社區居民的學習和當地社區的發展。將西部中小學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向當地居民開放,促進農村社區的文化、科技和經濟活動發展,對于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作用、促進當地社區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前言
在當今的終身學習時代,每個人都要持續不斷地學習。早在2003年,國務院就在相關文件中指出,“農村學校作為遍布鄉村的基層公共服務機構,在培養學生的同時,還承擔著面向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創業能力的重要任務。”接著,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方案中進一步提出,“要通過遠程教育方式,把農村中小學辦成當地文化科技中心、信息傳播中心、黨員教育中心和衛生知識普及中心,推進農村教育跨越式發展和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在國家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項目和信息化教育浪潮推動下,西部中小學建設了大量信息化教學資源,向社區居民開放這些資源,對于文化落后的農村,具有重要的意義
雖然國家一直在大力倡導農村中小學要服務社區發展,西部地區將近RO%的中小學在農村,但目前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向校外用戶開放、服務社區發展的程度還不高,信息化教學資源在社區發展中的應用形式還不多、應用方法欠當,一下面將結合西部現狀,探討如何有效應用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資源,促進農村社區的發展
二、西部農村中小學服務社區發展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策略
1,信息服務策略
(1)信息服務策略信息服務是指學校根據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以及社區居民的需求,從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中進行篩選或利用信息化環境搜集相關資源,加工整理后向社區居民提供信息服務的方式。主要有致富信息、農業生產技術、市場信息、衛生健康知識等方面
(2)信息服務策略的實施。具體的服務方式主要是教師將整理加工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編輯成文本打印后,發給學生,由學生負責送到社區居民手中進行學習,并收集社區居民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反饋意見和要求;學校不定期地組織教師向社區居民提供咨詢服務,調查社區居民的資源需求。這種應用方式不僅是信息化教學資源剛開始向社區開放的學校服務社區的主要方式,也是信息化教學資源服務社區發展的重要方式。
另外,有網絡的學校,通過網絡向外發送本地的農產品供應信息、商品需求信息以及生活、生產活動中的疑難問題等,利用網絡拓寬農產品的市場,及時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問題,促進社區經濟的發展如甘肅省天祝縣的華藏鎮初中和岔口騷小學等學校,通過網絡為農牧民提供科技信息,將雜交油菜籽、荷蘭豆、脫毒馬鈴薯等特色的農產品信息在網上,開拓外地市場,得到了當地農民的支持和好評。
(3)信息服務策略實施分析。甘肅省靈臺縣什字鎮中心小學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柴胡栽培方法、蘋果栽培技術、旱地地膜西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等信息服務后,當地農民逐漸重視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農民開始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提出資源需求的典型案例一位曹姓農民的話,說明了學校信息服務的價值:“以前鄰居孩子把學校發的資料送給我,我基本不看,我的經驗比那些學校老師多多了,他們懂個啥呀,還不是瞎指揮?可是有一年,當發現我種植的烤煙葉子發黃時,我以為是干枯,趕緊澆水卻依然發黃。正犯愁時,收到學校發的烤煙病蟲害防治資料,我將信將疑地按資料說明,噴了指定的農藥,幾天后,我的烤煙居然又綠油油一片了從那以后,學校發的資料我都會認真看,并介紹給親戚朋友看,現在,除了讓鄰居的孩子跟學校提問題外,有時自己還跑去學校找老師呢”
可見,信息服務這種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方式對社區居民的信息能力要求不高,效果比較好,在社區居民應用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意識不強、信息能力較差時.應以信息服務方式為主,學校要盡可能提供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資源,尤其是當這些資源產生實效后,社區居民的觀念會逐漸轉變,樹立起主動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意識。因此,學校在為社區居民提供資源服務時,要有意識地培養社區居民應用資源的意識和能力。社區管理機構要與學校配合,通過宣傳與示范,增強社區居民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能力,探索多種信息服務方式促進社區發展。
2.培訓服務策略。
(1)培訓服務策略。培訓服務是指學校與社區管理部門等機構合作,根據社區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和農村黨員干部教育需要等,利用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和設施,開展科技知識、信息技能、健康衛生、動物養殖、植物種植、黨員干部教育等方面的培訓活動。
(2)培訓服務策略實施的過程與要求。對黨員干部、社區居民不理解的問題,通過及時向培訓者請教及時解決,有利于增進學校與黨員干部、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比信息服務方式更快捷,有助于充分利用學校的信息化設施與教學資源,有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資源應用意識和能力。培訓前學校要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培訓內容等方面,如果由學校決定培訓內容,培訓前得調查培訓需求、組織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活動,收集相關的培訓資料等,增加了學校和教師的負擔。社區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學校的支持,盡量減輕學校的負擔。培訓對象要主動提出培訓需求,積極參加培訓工作。
培訓服務實施時,要注意對培訓效果的評價,以促進下一輪培訓的有效開展。同時,要注意對適合農牧民需求的優質教學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如甘肅省天祝縣各鄉級資源中心都組建了教育教學和農牧民培訓的組織機構,對農牧民培訓有效的組織和監控。人們通過接受學校與社區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可以掌握當地生產生活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提高應用資源的意識與能力。
(3)培訓服務策略應用分析。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岔口騷小學在農牧民培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岔口騷小學是當地規模較大的一所六年制小學,借助中國·聯合國UNDP403項目,以及學校原來的“義教工程”項目和教育部·李嘉誠遠程教育項目,學校通過資源整合,優化資源管理,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優勢互補,在保障學校教學順利進行的同時,為本地農牧民進行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培訓。
近年來,岔口驟小學積極在組織農牧民脫盲的同時將“農科教”三結合,加大對農牧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培訓形式為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集中授課與觀摩相結合,分發資料與咨詢服務相結合,學校培訓與農技部門培訓相結合。自2000年以來,先后培訓本村農牧民2270人次,印發文字資料500()余份。在為本村居民提供信息服務和培訓服務的同時,岔口釋小學發揮鎮資源中心的輻射功能,立足本校,輻射全鎮,為本鎮所有小學的教師和農牧民培訓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務,輻射范圍內有行政村9個,總人口18000余人。岔口驟小學對農牧民的各種培訓,使他們掌握了致富的技能和信息,加強學校與社區的交流與合作.農牧民更加信賴、關心、支持學校的發展。學校所取得的成功,離不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是在教育部·李嘉誠遠程教育項目等多種項目的資助下,學校建設了較為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大多數教師得到了相關培訓,信息素養比較高,能利用光盤教學資源、衛星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資源等多種資源為當地農牧民提供所需要的資源和服務。二是有項目人員進行指導和目標要求,促進了學校積極為社區開展培訓服務活動。如中國·聯合國UNDP403項目,在岔口騷小學建立鎮資源中心,要求學校要向全鎮的居民開放資源,提供培訓服務。三是學校重視,規章制度完善。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的領導機構,制定了相關制度,促使開展培訓規劃。資源應用的領導機構勇于探索,善于創新,注意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開展培訓活動。在實踐中將農牧民脫盲與“農科教”相結合,將集中授課與觀摩相結合,學校培訓與農技部門培訓相結合。四是學校能從實際出發,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開展相關的培訓服務。例如蔬菜種植、動物養殖、經濟作物種植等方面符合生產生活需要。
岔口驛小學培訓服務實踐表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能有力地促進社區發展,能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在實施時要結合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開展培訓服務。
3.自主應用策略。
(1)自主應用策略。自主應用是指學校將信息化教學資源向社區居民全面開放,社區居民自主選擇教學資源和學習方式,開展學習和研究等活動。
(2)自主應用策略的特點和要求。自主應用方式十分靈活,社區居民可能是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的問題出發,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來解決問題及就個人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這種應用方式中,社區居民可以自己選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內容、類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
自主應用方式對使用者的信息素養要求較高,使用者必須具有獲取資源、篩選資源和整理資源等能力,使用者的信息素養水平會直接影響資源應用的效果,因此,使用者需要接受學校組織的信息資源應用方面的培訓。初步應用時,需要學校教師及專家的指導。并且,學校的信息化設施和資源能對外開放的時間有限,社區居民只能利用節假日、周末和晚上等時間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學習,一所學校往往要為幾百人以上的社區服務,因此,每個人能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時間有限,使用者必須不斷提高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能力。
(3)自主應用策略實施分析。甘肅省天祝縣華寺鎮初中是“甘肅省農村網絡信息站試點校”、“教育部·李嘉誠遠程教育項目”學校,學校在建設了農村網絡信息站以后,對當地大多數農牧民進行了相關技術培訓,使農牧民有了一定的資源應用能力后,鼓動農牧民群眾特別是農村青年,到學校上網,學習網絡教學資源,促進農牧民觀念轉變,變被動培訓為主動學習。當地農牧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獲取相關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學習,有利于解決自身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了應用效果。另外,社區居民在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水平、科技素養,使學校服務“三農”的工作見到了實效,發揮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作用。
三、小結
綜上所述,信息服務策略、培訓服務策略和社區居民自主應用策略是西部農村中小學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服務當地社區發展的有效策略。西部農村中小學通過為社區居民開展信息服務、知識與技能培訓,增強了社區居民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意識和能力,調動了社區居民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社區居民主動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豐富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形式,使社區居民能及時掌握相關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生產勞動技能,提高了綜合能力與素質。
另外,西部農村中小學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服務社區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了學校與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和發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主動支持,促進了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主體的多元化、資源內容的日益豐富和資源結構的不斷優化。西部農村中小學與社區居民之間形成了互惠互利一、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促進了社區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 上一篇:文學人類學批評的價值觀透析
- 下一篇:探析小學語文現代教學方式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