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問題與策略

時間:2022-04-20 04:22:00

導語:農田水利建設問題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水利建設問題與策略

遼寧省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農田基本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我省水利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強化水資源節約保護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全省農田基本建設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目前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難以抗御重大自然災害

遼寧省的排澇系統大多是6O、70年代建設的,建設標準是依據當時農業生產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的,遠遠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對排水標準的要求,目前灌排設施普遍存在著老化失修的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排水閘、站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影響面積很大。在1119座排水站中,完好運行的只有l76座,工程完好率僅為1573%,處于帶病運行的三類站和無法運行的四類站合計達到455座,影響易澇耕地面積3O3萬畝;在l刀2座排水閘中,有嚴重缺陷的三類閘和無法運行的四類閘S20座,影響易澇耕地面積2885萬畝。二是機電及附屬工程完好率低。排水站現有的3647臺套機泵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況的只有854臺,設備完好率僅為234%;排水站廠房、基礎、進出水池工程壞損率分別達到83.0%、71.8%和730%。三是穿堤部位危及河道安全。調查的81o處壓力箱、穿堤涵中有164處嚴重損壞,lllO處出水池中有276處嚴重損壞或報廢。四是田間建筑物工程配套不全。澇區內有8.53萬座田間工程沒有配套,占應配套數的513%,已配套的工程中,損壞無法使用的有1.58萬座。

(二)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不足,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

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占水利投資比重偏低。按水利部統計數據,198o年一2008年農田水利投入占水利基本建設的比重平均為6%。政府對末級渠系和田間工程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明顯不足。此外,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I-助上給予了很大傾斜,但我國很多農村地處欠發達地區由于財政困難,以往地方的配套資金并未完全落實,致使部分工程無法按期啟動,開工建設的也很難按計劃竣工驗收,增加了再繼續申請工程項目的難度,同時,財政支持的資金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所需補助資金差距較大。例如:遼寧省的大中型灌區主要建成于上世紀6o、70年代,經過多年的運用,加之管理不善,灌區骨干工程及渠系建筑物均存在老化失修嚴重等問題。雖然從1996年開始,對全省9個大型灌區實施了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但由于配套資金不到位,只是改造了骨干工程及渠首建筑物,對末級渠系沒有進行改造,中型灌區也缺乏正常的資金渠道,影響了灌區效益的正常發揮。

(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運行和維修機制不健全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工程重復建設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糾紛多,造成了規劃無序、施工無質、管理無度、科技含量低。在工程技術、合理開發和社會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顧,如有的小型水庫灌溉涵管漏水,未經專家認證,鄉(鎮)政府投入資金進行維修,不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漏水問題,反而造成枯水季節缺水灌溉,豐水期水泛成害。部分地區由于資金短缺,導致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標準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過早的失去使用價值。工程建設緩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設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以及過程建設中的糾紛問題,導致建設進度緩慢和長期拖延,對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四)水資源短缺問題la益凸顯,農業用水浪費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47農業節水潛力還很大。我國大部分灌區渠系用水系數低,灌溉用水量過大,水資源浪費嚴重,甚至造成澇漬、鹽堿災害和沙漠化等環境問題。由于地下水嚴重超采誘發生態環境惡化,出現大面積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000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8億立方米,到2O09年,下降到24180.2億立方米,下降了352Q6億立方米,不僅造成大批機井、機泵報廢,且提水成本越來越高。缺乏技術集成影響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在灌區或一個區域內,農業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較普遍存在著技術單一的傾向,只重視工程節水技術和水的利用,輕視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與管理與環境保護,未將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輸配水、增產、優質、高效及保護環境桕結合。

二、新時期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措施

(一)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和管理

1、規范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管理和資金的使用。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建設程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要管好用好各項水利建設資金。依法收足收好占用農業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設施開發的補償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等行政事業性規費,專項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注重統一規劃,合理安排,統籌使用,確保??顚S?,鼓勵以縣(市、區)為單位整合各項專項資金支持農田水利建設。嚴格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審批制度。規劃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設合理利用資源,使工程發揮更大效益的基礎依據。嚴格設計資質證制度和工程招投標制度。依據審批工程的規模,聘請具有一定設計資質的、從事相應水利工程的設計單位設計,所有審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須經行政主管部門招標辦招標。建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和實行嚴格獎懲制度。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在工程進入施工階段,質監單位應配備一定數量的質監員,施工單位的技術員隨時配合質監員對工程備個部分進行檢測。建立施工準入證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準入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人員、生產設備和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施工人員為標準確定,施工準入證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發放并檢審;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要以竣工報告形式報請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驗收。施工單位也要報經甲乙雙方共同簽字蓋章的施工保證資料和必備資料,匯總的真實完整資料備案。

2、重視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要認真做好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采取以縣為單位、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編制。編制規劃也要因地治宜,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講求實效。規劃按程序經過審批后,即為安排國家補助資金的依據,申報項目必須符合規劃的要求。水利部門要從全國和區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發,加強對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各地區應結合實際,積極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推廣。要目標明確,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把農村水利建設計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3、廣辟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增加各級財政性資金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新增的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要逐步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融資政策研究和機制改革,保證落實備項國家重點的配套資金,確保重點建設項目的規模和效益。但財政的支持力度有限,政府應積極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勵機制,動員社會各界投資投勞,嘗試引入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可引導更多的企業、社團或農民參與水利設施建設,鼓勵、吸納社會資金辦水利,大力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政府投資、政策籌資、社會集資、企業融資”的多元化投融資新機制,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通過產權改制吸納資金,激發自覺投資投勞參加建設的積極l生。保證農村集體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積累資金占一定比例。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投入,努力穩定并擴大中央農田水利資金對本地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各級地方財政投入。整合財政、水利、國土農業、發改委等各部門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形成合力,讓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二)要切實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

首先要加強對在建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管力度,做到工程建設規劃合理、施工有質、管理有度,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同時組建一個完整的質量監督體系,才能保證工程建設過程透明,質量過硬,經得起考驗。加大改革力度,明晰產權,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起各方面投資建設和管好農村小型水利基礎設施的積極陛。由農戶自建自用的小微型工程產權歸農戶個人所有,經營性的工程可組建法人實體,實行企業化運作。根據先申請規劃審批,再建設施工,后驗收交付使用的原則進行,實行統一管理,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建設程序,科學管理,使各地農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向規范有序方面發展。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地的地質、氣候和人文環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監督管理體制。

(三)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加強灌排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廣

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積極地調整補充水源,適當發展灌溉面積,將農田水利建設與節水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北方土地資源豐富,迫切需要發展灌溉。但水資源緊缺,發展灌溉受到一定限制。所以今后應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噴灌,發揮管式噴灌投資少、使用方便、水壓要求低,便于管理的優勢。同時應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蓄水調水工程補充水源,并積極安排灌區續建配套工程。

搞好渠道、河道漿砌防治工程,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應制定有利于節水灌溉發展的經濟補償政策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強化農戶的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戶節水積極性。要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節約用水制度。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統一科學調水用水。大力推廣現代節水灌溉技術,盡量降低農業用水消耗。建立合理的用水價格形成機制,合理確定農業用水價格,調動節約用水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