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環境保護探討
時間:2022-02-18 03:51:00
導語:地下水環境保護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地下水水質超標項目主要包括:氨氮、亞硝酸鹽氮、鐵錳、礦化度等,其余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并全部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隨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導致的有機化肥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并使地下水中氨氮含量持續升高;另外城市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也是導致氨氮超標的原因。
地下水資源水質保護建議與措施:加強對地表水、地下水監測和保護,發展綠色農業。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現狀保護措施
一、沈陽市地下水環境現狀
根據水文土質條件,我市東部山區、新民市東北部及康法兩縣低山丘陵區為貧水區,東部山前傾斜平原、康法兩縣的波狀平原為中等富水區,中部平原的渾河、遼河扇地為強富水區、西部渾蒲、遼蒲、遼繞河間區屬富水區。
沈陽市地下水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進行評價。根據沈陽市水資源評價結果。沈陽市地下水水質質量以較好-較差為主。其中單項評價指標總硬度、氨、硫酸根、氯離子等多數為Ⅰ-Ⅲ類,個別為IV類,硝酸根多數為V類,一般為Ⅲ類。地下水水質超標項目主要包括:氨氮、亞硝酸鹽氮、鐵錳、礦化度等,其余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并全部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地下水中氨氮超標說明區內地下水水質已受到人為污染,主要來源于有機質的污染,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及有機化肥等都是污染源;地下水中總Fe超標,可能是地下水原生狀態中Fe離子含量較高造成的,并非人為污染。
水質明顯惡化趨勢的地下水,其中重點是被污染的水質已達到IV和V類的地下水。區內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地下水污染主要表現為潛水含水層中氨氮含量超標。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隨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導致的有機化肥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并使地下水中氨氮含量持續升高;另外城市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也是導致氨氮超標的原因。
二、環境地質問題及動態分析
沈陽市城市供水主要以地下水資源為主,在地下水開采集中的地區,地下水位連年持續下降,使得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關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過量開采地下水,改變了局部地區狀態下地下水的均衡關系,從而也誘發了許多環境地質問題。
1.沈陽市由于多年對地下水的集中開采,使得我市出現了幾處超采漏斗區。(超采漏斗分布變化情況詳見下表)
2.地下水超采引發的供水工程問題
由于我市地下水超采區水位的持續下降,導致局部含水層上部被疏干,供水工程開采量少,部分機電井報廢,需重新打深井。造成局部地區開采井越打越深,水泵揚程越來越大,地下水位越來越下降的惡性循環現象,給城市及地方工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損失。
3.工農業銀漢水矛盾加劇,用水成本提高
我市部分地區,由于在同一水文地質單元中,工業和市政水源井相對較深,連續開采時間較長且開采量較大,產生了與當地農業爭水的問題。致使許多農村生活用水井和農業灌溉機電井報廢和掉泵,影響了農業灌溉和農村生活的正常用水。如:新民市羅家房鄉、三道崗子鄉等地區,農村生活用水的壓把井多數報廢,農灌井開采量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石佛寺水源供水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由于地下水資源量的不足,不但給市政水源造成經濟損失,也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4.地下水污染問題
沈陽市局部地區地下水的過量開采,使地表水污染入滲速度加快,地下水污染程度加重,改變了地下水各種狀態下化學成分含量的比例。同時,地下水污染范圍也隨著地下水超采面積的擴大而擴大。特別是沈陽城區及近郊區,沒有很好的粘性土防護層,或局部地表覆蓋層被破壞,致使地表污水排放后直接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多項指標超出背景值或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
三、地下水資源水質保護建議與措施
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不但是地下水資源量的合理開發利用,更要加強地下水資源的水質保護,地下水水質的惡化使水淘汰的可利用量更加減少,從而加大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開展地下水水質評價工作是地下水資源保護的基礎,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學依據,對保護現有地下水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根據地下水水質評價結果,沈陽市地下水資源水質保護工作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地表水污染的防治
河水是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之一,防止地下水污染首先要控制地表水污染。各城鎮工業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導致城鎮附近河流污染,污染的地表水入滲補給,使淺層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必須控制污染源,治理“三廢”,使之達標排放。對于生活污水應盡快完善城市給排水管網,加強排污設施建設。
2.發展綠色農業是保證水環境良好的關健
近年來為促進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不合理的施用農藥化肥的現象越發嚴重。盲目大量的施用化肥,不僅難以推動農作物增產,反而破壞了土壤的內在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更會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因此現階段除應提倡科學合理的施用農藥化肥,更應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化肥,鼓勵發展綠色農業,引導、改善水環境逐步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3.禁止淺層地下水對深層地下水的污染
通過地下水水質評價分析可知,部分地區潛水已受到人為污染,出現水質惡化現象,因此要嚴禁有污染的淺層地下水與深層地下水混合開采,造成淺層地下水與深層地下水相通,水質混淆,污染深層地下水。對已停止使用的深井要及時封閉,禁止通過井孔污染深層地下水。
4.加強地下水水質動態監測工作
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是水質分析評價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地下水水質動態監測工作。應建立一定數量的專用承壓水水質監測井,用以加強對深層承壓水水質的監測;按不同環境水文地質單元分別布設水質動態監測井,并應在重點點源污染地段增加監測井,以達到從點到面全面了解地下水環境現狀。定期對地下水水質狀況進行評價及預測預報,向有關部門通報,有針對性地對地下水水質狀況進行科學治理。
5.積極預防與科學治理相結合
防治地下水污染,首先要以預防為主,有效地消除污染源,以控制污染的繼續加劇,然后再設法采取有效措施,削除污染。
禁止采用滲井、滲坑排放生產及生活廢水;廠區及周邊地段,禁止開挖污水明溝,并禁止傾倒、堆放工業廢渣及生活垃圾,排污明渠改成暗管,對部分損壞的排污管網應及時維修;及時回收村屯內散失的人畜糞便,對牲畜圈、廁所等都應設置防滲層;除了積極預防水污染外,更要對已污染的水資源進行治理,加強水環境保護。
- 上一篇: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綜述
- 下一篇:檢察院先進事跡匯報小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