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提升改造淺析
時間:2022-12-23 09:03:59
導語:小型水利工程提升改造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陽縣位于安徽省南部,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面積1180.6km2。縣內有青通河、七星河、九華河、陵陽河等4條主要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共有各類水庫62座、山塘3906口、堰壩1041處。近年,青陽縣累計投入小型水利建設資金1.5億元,完成了5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240口山塘擴挖、18條河溝清淤疏浚、100kW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一定成績。
二、青陽縣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總體薄弱
雖然近年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對各類水庫、重點河道進行達標治理,但作為末梢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總體現狀仍非常薄弱,興利抗災能力低。縣內現有小型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20世紀50—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運行,特別是近10年“兩工”取消后,農村水利建設捉襟見肘,水利設施功能不斷退化,普遍存在山塘河溝淤塞、河堤河壩損毀、機電閘站設備老化、灌排渠系不配套等問題,部分區域“逢雨必澇、少雨必旱”的現象時有發生,成為制約農村水利發展的瓶頸,影響了水利設施整體效益的發揮。
2.前期規劃深度不夠
部分項目規劃設計前瞻性不強,設計人員缺乏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采納相關人員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的意見,未能充分考慮運行管理要求,建后出現各種問題,如某小型水庫采用倒虹吸放水形式,設計時未考慮管道閘閥更換檢修問題,出口閘閥井空間過小。閘閥銹蝕更換時,只能將閘閥井整體拆除重建。同時,其他部門進行涉水項目建設中,未考慮涉水影響,破壞了原有農田灌排系統,形成新的隱患。如G318國道木鎮圩段擴建時破壞了原有排澇水系,造成公路西側的積水不能通過原來溝渠排入公路東側的木鎮圩排澇站渠系,使得約200畝(約13.3hm2)的蔬菜基地逢雨必澇,對農業生產造成很大影響,當地群眾意見很大。
3.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在舊的水利興修模式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農民投工投勞建設,在2005年全面取消“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兩工后,到目前還沒有形成新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保障機制。加上現有農業投入產出比低,農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不高,小型水利實施的實際投入大幅度減少,主要依靠有限的上級資金用于修復損毀嚴重的水利設施,長此以往,水利設施越發薄弱。
4.農田水利管護缺位
目前全縣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無專職管理人員,都由村組織代為管理。在當前地方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管護資金嚴重缺乏,大部分小型工程平時無人養護,僅能依靠有限的項目資金解決隱情嚴重的項目,存在“以建代管”,部分工程長期帶病運行,加劇了小型水利設施老化損毀。
5.基層水利組織薄弱
全縣11個鄉鎮水利站普遍存在人員短缺、年齡老化等現象。目前11個鄉鎮水利站僅有13名水利員,其中半數臨近退休,亟須充實新鮮力量。現有110個村級水管員都是由村干部兼職,無專職管理人員。60座小型水庫大部分由發電、養殖經營人員代為管理,無專職管理人員,技術業務水平低。
三、采取的措施
1.科學規劃,整合涉水項目
青陽縣水務局2014年年初開始按照皖政〔2013〕66號文件精神,結合青陽實際,精心編制提升改造規劃,通過征求意見稿征求相關單位意見,進一步優化,最后經縣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青陽縣人民政府以青政秘〔2014〕91號對改造提升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進行批復。同時,強化縣級農田水利規劃委員會職能,加大涉水項目的審查力度,確保涉水項目符合區域水利整體規劃要求,不得破壞原來水系效益。同時加強涉水項目整合,2013—2014年度有效整合土地整治、農業開發、農業扶貧等各類涉水項目資金約300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60%。
2.多方籌資,加大資金投入
青陽縣制定了《小型水利工程提升改造工作資金獎補辦法》,通過“多做多補、少做少補”財政獎補政策,鼓勵村集體、農戶和農業大戶參與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按照“誰建設、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基層水利建設中。設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和縣級統籌政策,2014年共提取1220萬元縣級農田建設資金。設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維修養護專項經費,2014年縣財政安排了75萬元專項管護經費,并從農水重點縣等涉水項目按建設資金的1%提取工程管護經費。
3.加強改革,創新建管機制
一是支持自主建設。鑒于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存在技術含量低、現場協調工作量大的特點,采取基層組織自行組織建設的模式,減少非工程費用支出。同時,縣鄉水務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基層統一規范建管程序。二是創新管護機制。縣水務局在丁橋鎮進行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改革創新試點工作,選取洛平圩灌區和明塘水庫灌區兩個有代表性的灌區試點。試行“兩證一書”,成立用水戶協會,建立協會章程,健全用水制度,明確權責,規范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來源和提取比例,為全縣推行“兩證一書”、破解管護難題提供經驗。
4.加強培訓,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近年完成全縣11個鄉鎮水利站所的掛牌工作,成立了縣級童埠圩管理委員會和鄉鎮圩口閘所管理機構,從組織機構上加強基層水利體系;為全縣11個鄉鎮水利站所配置了電腦、打印機、水準儀、GPS定位器等辦公設備和儀器;通過會議、培訓班、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開展鄉村水利人員技術培訓工作,逐步提高業務知識和管理水平。
5.強化監督,規范建設程序
縣水務局在提升規劃中明確了塘壩、河溝、中小灌區、末級渠系、機電閘機等各類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標準、驗收標準、質量要求和資金使用辦法,對工程布局、規模結構、規格形式、質量控制、關鍵工序工藝等作出具體規定。縣鄉水利技術人員加強建設工程技術指導,采用專項檢查和巡檢方式進行質量督察。制定了資金撥付使用辦法,采用專款專戶的原則,建設資金撥付到各工程登記的基層組織指定賬戶。2014年年底縣水務局聯合縣財政局組成4個檢查組對列入獎補計劃的工程項目進行專項檢查,現場核實后進行項目驗收和資金撥付工作。
四、建議
小型水利工程提升改造工作作為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修復的專項工作,作用和意義是重大的,將破解農村水利末梢“最后一公里”難題。但是能否達到實施目標,扭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薄弱的現狀,不僅需要大量建設資金的投入,還需要完善相關機制體制和配套服務,破解制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發展的瓶頸,方能保證實施項目長期有效發揮效益。現結合青陽縣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要科學合理規劃。首先加強水利實施長期和短期規劃的編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時進行修編完善,滿足水利發展新形勢。其次加大對涉水項目的審查力度,形成以水務部門為主導的規劃審查制度;強調涉水項目應符合水利總體規劃,避免破壞水利設施原有效益。二要加強部門合作。針對近年國土、財政、農業等部門進行的土地復墾、農業開發和農業扶貧等項目大部分為農田灌排渠道的修建,建議上級部門應加強相關項目之間的配套銜接,避免各自為政、各搞一套。形成以農田水利規劃為主框架的審查模式,強化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完善相關項目之間的配套銜接,逐年分片完成縣內重點區域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任務。三要加大資金投入。爭取整合更多的項目資金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大市縣專項資金兌現力度,發揮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繼續執行財政獎補激勵政策,激發群眾、村組參與建設的熱情,鼓勵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民間資本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加大項目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水利領域,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四要落實管護工作。改變“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的傳統詬病,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的管護主體,落實管護經費。各級財政應將工程管護列入年度預算,并逐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水庫、堤防、閘站等重點水利工程的管護經費應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承擔,并采取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向管護專業化方向發展,從資金和專業人員兩方面保證管護工作的長效性。五要充實基層技術力量。充實鄉鎮水利技術人員,繼續加強現有水利員,村級水管員等基層水利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福利待遇,為基層培養“留得住”的水利基層技術人員,逐步解決現有基層技術力量薄弱的現狀。
作者:江華 單位: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水務局
- 上一篇:水利工程招標投標市場建設的探索
- 下一篇:水利工程設計中生態理念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小型婚禮策劃